分享更多
字体:

中心城违规卖铺监管何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04:09 来源: 深圳商报

  □ 本报评论员 李迩

  近日,本报《1300万元买来问题商铺?》的连续报道独家揭露了新怡景商业中心(“中心城”)尚未办理分割分证登记即违规销售的问题,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也促使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从本报报道看,新怡景商业中心违规销售背后存在诸多问题,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监管部门的介入,特别是深圳经侦局的介入,对于买家维权无疑是一件好事,让他们有可能与开发商进行博弈,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经侦局的迅速介入,我们要叫一声好。这不仅是尽职尽责的表现,更是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的体现。不过,相比之下,有的监管部门的态度就让我们十分疑惑,明明知道新怡景商业中心尚未办理分割分证登记就违规销售商铺,作为房地产市场主要监管者的市规划国土委却态度暧昧,个中缘由颇令人费解。

  监管部门尽可以自辩“没接到举报投诉”。可是,如此轰轰烈烈的一件事情,一定要等到媒体揭露出来,监管才出现,甚至是出现之后态度还相当暧昧,仍然值得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确实,这个世界上有些不法行为监管者很难发现,像“黑砖窑”事件、“潲水油”产业链等,他们都是偷偷摸摸干,都是躲着防着监管者的,要发现这些恶行,确实需要媒体的特殊嗅觉。

  可是,“中心城”违规卖铺则不然。卖铺当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刊登了大幅广告,而且“中心城”就在市中心,当初卖铺,几乎是深圳房地产界和投资界的一个关注焦点,如此大张旗鼓的行为监管者不可能看不到。那我们就很奇怪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房地产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发声呢?

  据当时媒体的公开报道:2011年10月14日,“中心城”推售240多间商铺,面积区间在20~600平方米左右,主力价位在20万元/平方米上下。开盘当日,20间7~16万元/平方米的“特价铺”开盘即遭热抢,当天全部售罄,整体则销售了四成。本报综合多方资料也估算“中心城”的商铺销售额可能高达二三十亿元。如此轰动的事件,如此之大的交易额,房地产市场监管部门真的不知道吗?显然难以让人相信。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监管者有意无意的“疏忽”呢?这背后又有什么猫腻呢?我们无从知晓,也不便猜测。更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按照一般逻辑,当媒体揭露出来之后,监管部门总应该积极跟进,给公众一个交代吧?可市规划国土委直属一局给出的答复却是:他们近一年来多次催促“中心城”产权人保怡物业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办理分割转让手续,但该公司至今未来办理分割分证登记。对这种真空期即流通销售商铺的行为,置业者可向该局地政地籍和房地产业科提交购铺时签订的合同,或通过司法机关裁定该合同是否合法,若该合同属无效,他们将对“中心城”的销售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乍一看,这个答复貌似合理,可稍一推敲就发现,这还是一副民不告官不究的逻辑。但问题是涉及二三十亿元,影响巨大的案件能民不告官就不究吗?更何况在明摆着的事实面前,受害者可能不知道该找谁投诉,可国土规划部门不会不知道这事归自己管吧?

  一个健康的市场,除了需要参与者的自律之外,更需要监管部门来守护市场底线。如果在市场监管上,监管部门总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为自己推脱,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只会变成一句空话,打造阳光政府也就是说说而已。因此,“中心城”违规卖铺事件,我们希望监管部门能给公众一个说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