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岭:让教育跟上市场的脚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9 17:39 来源: 《董事会》教育企业上市,最后培养的还是中国人。拿外国人的钱办中国人的教育,何乐而不为?急于上市也不行,盘子做大了,要打好底子,每年30%-50%增长,如果达不到,别人不会买你的股票
文|本刊特约记者 高佩妮
2010年,安博、学而思、学大及环球雅思纷纷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当大多数美股上市教育公司还在纠结于如何既满足投资人的逐利需求,又保证教学质量丝毫不懈怠的时候,环球雅思却宣布,公司已经与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成为培生的全资间接子公司。
有人质疑环球雅思假外资变成真外资,有人讥笑说这是上市后股票惨淡的不得以之选,不过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于松岭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上市不是目的,只是企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至于上市后企业经营得怎样,其实与资本市场没有太大关联。
不敢下地狱的人上不了天堂
大部分创业者,做到一定程度就会考虑守业,但是小部分的,心中有梦想,所以一直有动力要把公司做得更大。于松岭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这不是贪念。
1986年,35岁的于松岭已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物理教研室任教6年,不但在职攻读了研究生而且被评为讲师职称。然而命运捉弄,英语单科差1.5分的结果,导致其无缘深造。他就此认定,自己跟搞学术无缘。辞职时面对校长的不解,他的回答也简单有力:“我要体现我的人生价值。人生难得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放我走让我搏一次,我的房子交给学校。”
“要干就要破釜沉舟,不敢下地狱的人一定上不了天堂。”创业之初的他毅然花了150元钱到动力区教育局办了一张办学执照,填上了校名“剑桥少儿英语学校”。而150元是于松岭一家当时一个月的房租。
像所有民办教育机构一样,他找到理工大学附近的一所小学校租教室,对校长说,“租一间教室业余时间给我用,我先付50元的租金,如果我招来学生上一个月的课,这50元钱就是你们的,如果招不上来学生这50元钱要还给我。”校长因他的挚诚甚至是天真居然应允了。没钱做广告,他挥动毛笔写了很多大字报广告,骑车走街串巷张贴消息。还在马路边放一张桌子开始招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7月22日开学时果真招来了22个学生。这些孩子被视为“命根子”。于松岭把课程备得既熟练又充分,教法也灵活新颖。随后,他迅速转向学历教育,囊括中学、中专、大学,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由此塑型,如今已有学生4万多人,教师3000多人,资产15亿元。“我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我愿意办这个。”
打好底子再谈上市
有人说,办教育企业要看政策,但于松岭强调,“我觉得要做事,不要考虑政策,也别抱怨,同顶一个天,同踩一个地,为什么有人就能办好?你只要有信念,按照理想去做就好了。除了形式,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我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至今仍让于松岭念念不忘的一个例子是五笔字形出现时,他预感到中国的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于是坚持开办计算机培训班,并亲自到北京中关村采购10台286计算机。没成想开班后学员爆满,往往没毕业就被机关、银行、企业聘走。他马上又倾囊建立哈尔滨最大的计算机培训学校,四个半月就收回了成本。
靠着市场意识打拼,眼下的东方剑桥集团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家基础教育全是免费的,我们决定发展跟国家不矛盾的。比如学前教育,同时我们还通过自己的正规大学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一方面解决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一方面可以延续我对基础教育的热情。”以幼儿园为例,公司已在24个城市建立了50所直营幼儿园。2011年,更是大约每周开办一所幼儿园。未来,东方剑桥旗下学前教育计划在全国开办1000所直营幼儿园。
随着事业的发展,资金开始成为第一瓶颈。“目前美国市场不太好,好的时候我们可以上市。”于松岭认为,教育企业上市,最后培养的还是中国人。拿外国人的钱办中国人的教育,何乐而不为?但他对上市这件事又看得非常清楚。“以后上市要分两块,一个是盈利的范畴,一个属于非盈利。非盈利的就是学历教育,归教委管;盈利部分是培训,归工商管,我们有可能是学前教育这块上市。”当然,“急于上市也不行,盘子做大了,要打好底子,每年30%—50%增长,如果达不到,别人不会买你的股票。”
目前,东方剑桥以每年30%的速度保持增长,到2015年,集团预计收入14亿,届时学前教育将达12亿,占比86%。
生源荒倒逼教育转型
由于结构性过剩、人口红利等多重因素影响,生源逐年减少并将在未来几年出现显著滑落,已成为民办教育界的一大担忧。
于松岭觉得,不是所有的民办高等院校的生源都在下降。具体来讲,首先看民办高等院校学生专业的设置,是否考虑三到五年后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次要看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所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真正的应用型,走出社会后是否能受企业欢迎,并且就业率很高。最后还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方向的调整。
谈及时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于松岭认为应当以就业论成败,以创业论英雄。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解决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问题,更加注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谈到怎样才能做好教育企业,已经60岁的于松岭表示,“很简单,这其实是一个人的问题,学校里有一个好校长就一定有个好学校,从策划到发展定位,以至师资队伍,这都是简单问题,你是怎么理解教育的,才是最重要的。”他说,“新东方曾经差点把俞敏洪踢出董事会,王强这些人都是留学回来的,业务都比他强,讲课都比他强,可都不是帅才。没有俞敏洪,新东方就没有今天。其他教育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