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注册制在当前绝非灵丹妙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1:4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甘剑

  郭树清一句“IPO不审行不行”成惊天之问,证券市场各路人士热议不断。有不少意见认为,该立刻废除现行的核准制,实行注册制,即对IPO项目不用审核。一时间,注册制似乎就是解决当前新股发行种种弊端的全能药丸,市场一服即灵。

  笔者认为,在中国股票市场仅仅走过21年的当下,实行注册制,完全向成熟市场靠拢,如一步登天的幻想,不切实际。

  目前在谈及IPO取消审核,实行注册制的意见当中,典型的逻辑思路莫过于两类,一是认为审核过程中存在寻租行为,因此该当取消,以正风气;二是既然审核过的企业当中都有“坏孩子”,为何还要审?

  这好比警察与小偷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说,因为警察队伍里存在徇私枉法分子,所以该解散警察队伍?或者说,警察天天巡视,但小偷们还是经常活动,因此干脆就不要警察?

  这显然是荒谬的逻辑。

  尽管如今A股总市值排名世界前列,但没有人会幼稚到认为A股市场已经可与成熟市场匹敌,奇怪的是,却总有人会不切实际地希望照搬成熟市场的经验。中国香港在1891年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股票市场,百余年的不断发展才有今天全球化市场的程度,而香港对于IPO依然还做不到完全的注册制。正如《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介绍的那样,香港对于新股发行还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之间。

  当前不适宜推行注册制,主要还是缘于A股市场环境不成熟以及法规配套措施不健全。这些原因听似老生常谈,但只有正视当前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市场环境不成熟体现在多方面。不用再列举数据来表明A股市场还是以散户为主体的市场了,在这样的市场当中,散户主导的行为特点就是盲动与盲从,“端起碗吃肉,搁下筷子骂娘”,不论实际只求一时之快。而浸淫市场多年的所谓资深人士同样如此。君不见,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呼吁发行暂停,新股爆炒之时提出大量发行股票,希望用行政手段左右市场的人士,与在新股发行审核上,呼吁完全放开,言必称市场化的,常常是同一类人。他们的“意气”建议所获人气虽高,但含金量太低,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市场如此,监管层有时的想法也与所谓民意相互纠结,因此在政策制定上左右摇摆,首鼠两端,就会时而以推进市场化为方向,时而又以拯救股市为己任,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难以寻找到改革的路径。

  实际上,证券监管机构已经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部门,但仅仅让一个部门高歌猛进,而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措施相配套,即便方案再先进,思路再新,注册制再好,在当前也不是最优方案。

  不少保代认为,IPO当中的合规性审查依然必要,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找不出除了政府背书之外,更好的规避合规性风险的手段。假如现在实施所谓的注册制,在诚信度并不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不仅将放大企业上市的冲动,这些企业绝不会因为市场不景气而放弃在资本市场争一杯羹的机会,面对滚滚而来的上市潮,市场人士又该指责监管机构放任不管了。更重要的是,在法律上,A股市场还无法像美国那样,有集团诉讼,有对欺诈、造假事件被曝光后的严厉惩罚机制,比如A股市场前期发生的“绿大地事件”,最终的处罚力度之轻、违法成本之低都无法震慑造假之人。最终埋单者只能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市场成熟度低,法律法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种种缺陷不能成为改革停步不前的理由。注册制应该成为新股发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针对郭主席的“疑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郭主席完整的意思,是强化信息披露这个中心,把完整的、真实的、准确的上市公司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由他们自己做判断。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淡化对盈利能力、增长潜力等带有市场价值指向性的判断。这正是一种渐进的思路。

  与此同时,证监会在此方面也已经有所动作。从2月1日起 IPO申请材料的预披露时间提前到一个月左右,这其中就有借助社会的力量对拟上会企业进行监督的含义。而将拟上会企业名单及时披露,并注明流程的进展情况,透明度已大大提高。更有迹象表明,在IPO审批过程中,证监会正朝向淡化盈利能力、行业选择、募投资金投向等实质性审批的方向努力。

  而这些举措的实施,正是朝着最终实现注册制的方向迈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