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阿里巴巴私有化暗战Yahoo!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6 11:09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这个无比伟大的TITLE曾属于目前正处于尴尬境况中的Yahoo!。

  马云欲将阿里巴巴私有化,这一决策让许多人想到将要对雅虎产生负面影响。

  从决策者的失误到资本纷争再到阿里巴巴的鸡肋式管理,Yahoo!正在逐渐走向凋零。

  新金融记者 王琳报道

  谁还记得Yahoo!的本来面貌

  市场是火热的,资本是冰冷的。

  Yahoo!——在一次又一次地卷入资本市场的纷争后,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面貌。

  像Facebook一样,这原本也是一个以充满了阳光和绿意的校园为起点的故事。

  1994年,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杨致远和好友费洛为了让自己在网络上找资料和资讯变得更为便捷,就自己收集了许多感兴趣的站点并且分类加入到书签当中。

  伴随着书签的子目录越来越多,两人想到,或许可以将目录编辑成软件,这样其他上网的人在找网页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同样的便捷。于是,两个才子就在同年创造了名为Yahoo!的网站。

  如同哈佛大学的扎克伯克在设计了Facebook之后,先在哈佛校园里小范围试用一样,杨致远和费洛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将Yahoo!网址告诉了朋友,没有想到的是,斯坦福大学工作站访问Yahoo!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令校方抱怨Yahoo!网站影响了学校电脑的正常运作。

  这个故事不但展现了Yahoo!的雏形,同时也透露了Yahoo!的基因。

  短短两年时间,雅虎股票正式上市,1996年4月12日,雅虎股票正式交易,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当日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盘。

  从开始做目录导航,到后来向门户网站转型并成为全球门户鼻祖,杨致远也被称作“世纪网络第一人”。

  人们欣喜地看到又一个无比完美的商业奇迹从硅谷展开。

  但今天,对于这个股价徘徊在14美金、看上去日渐凋零的公司,人们或许早已淡忘了这个公司的本来样子。

  “Yahoo!的衰落,公司领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精神领袖杨致远还是前CEO塞梅尔,他们都是不错的人,但并非天才,缺乏真正领袖需要的气质。在面对Google、微软的竞争时,他们手足无措,没有方向感。”前雅虎中国区总裁、现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如是说。

  从1999年末开始,一系列连环的运作失利导致了Yahoo!逐渐从世界第一的位子上跌落下来。

  1999年,Yahoo!以57亿美元的价格(相当于这家网站100年的总收入)收购了网络视频网站Broadcast.com,后来,Yahoo!的视频和音频服务部门转包给其他公司运作,投资打了水漂。

  “最初Google的创始人曾找到雅虎要出售技术,但遭到拒绝,在Google遭遇危机时雅虎又错过了收购机会。”周鸿祎说。“后来跟Google争夺Youtube时,雅虎因为犹豫不决而败下阵来,Facebook又被微软以2.4亿美元的价格(只占1.6%股权)将估值抬高,不可能收购。”

  李开复在2011年曾发微博(http://weibo.com)做了这样一个梳理——2000年,雅虎曾经达到市值1300亿美元,并在2002年出价30亿美元收购谷歌,但遭拒绝。现在,谷歌值1900亿美元,而雅虎价值已经降到零(雅虎扣除现金,雅虎日本、阿里巴巴股份后价值为零)。

  成也杨致远 败也杨致远

  在硅谷,相似的故事总是很多,比如Yahoo!和Facebook。

  他们有着相似的成功之路,都成为各自网络时代的标志,然而,对于Yahoo!来说,还有一点却永远追不上Facebook,而这一点也是导致整个Yahoo!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网络2.0的到来。

  一个绽放于2.0,一个凋谢在2.0。

  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结果,原因要从领导者决策方面来追溯。正如周鸿祎所说,Yahoo!的衰落,公司领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Yahoo!上市之后,杨致远给自己的网站做了定位——新媒体。

  为了强化新媒体概念,杨致远不遗余力地为网站做大手笔宣传,一上来就开出500万美金的支票来做电视广告。同时,作为门户网站的始祖,其旗下的新闻、黄页、搜索等产品日益丰富。

  在当初的时代,上网者能享受到如此丰富又免费的服务是一件超酷的事儿,所以,一度,Yahoo!成为上网人群的互联网入口。

  历史发展到今日可以判断,杨致远所建立的“新媒体”也就是现在人们所划分的网络1.0的概念。

  然而,如今打开Yahoo!的页面,呈现出来的依然是1.0时代的门户网站。这似乎可以看出杨致远一手打造的网站依然在坚定不移地带着他自身的特点继续发展,但无论如何,这种固守过去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网络2.0时代。

  作为创始人,杨致远的疏漏在于,没有给Yahoo!铺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事实上,杨致远与马云不同,在他心里,并没有强大的“帝国思想”,所以,直到2007年6月,他才真正出任雅虎CEO一职。

  在此前,他和另一个创始人费洛的头衔均为Chief Yahoo,同样这个头衔也有一个很酷的中文翻译——雅虎酋长。在杨致远经历了任职和辞职的调动后,费洛目前的头衔依然是雅虎酋长。

  据周鸿祎介绍,在2008年与微软的收购案中,杨致远缺乏决断的个性再次成为雅虎寻求突破的阻碍。微软提出收购后,杨致远没有清晰的表态“战”还是“降”,暧昧的态度向团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这种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的做法,让他失去了团队的信任,很多人才都流失了,去了微软或Google。

  “在此过程中,Google玩了一招漂亮的阳谋,也伸出了橄榄枝,让杨致远更加摇摆不定,阻止了微软的收购,最后还以‘无法通过反垄断审查’为名始乱终弃。在微软和 Google都表现出较高的商业智慧的同时,雅虎就显得太幼稚了,衰落就不可避免。”周鸿祎说。

  而对于Yahoo!领导团队来说,另一个不能称得上成功的决策则是将雅虎中国全资卖给马云。

  在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管理团队的控制欲逐渐表现出来,核心管理团队都腾挪为阿里巴巴的人。此外,在二者的经营商,也日益透露出“收购雅虎中国只是为了壮大阿里巴巴”的苗头。

  阿里在Yahoo!的伤口上撒盐

  “雅虎中国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就是一个鸡肋,一个可有可无的品牌。”一曾经在雅虎中国工作的员工如是说。

  关于Yahoo!和阿里巴巴,当中关系有竞有合,错综复杂。

  Yahoo!公司本身包涵了雅虎、雅虎中国、雅虎日本、雅虎加拿大等十个域名的网站。其中,雅虎中国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控股。

  与此同时,Yahoo!公司拥有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公司39%的股份。

  2005年8月,Yahoo!公司和阿里巴巴在万众瞩目之下联姻。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其中包括雅虎门户、一搜、IM产品、3721以及Yahoo!在一拍网中的所有资产,同时获Yahoo!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Yahoo!品牌及技术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Yahoo!获阿里巴巴40%的经济利益和35%的投票权。

  在当时的条件下,马云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我们(雅虎中国)肯定会独立上市。”

  但雅虎中国很快就水土不服。

  尽管阿里巴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毫无疑问的电子商务巨头,但在阿里巴巴的基因里,“贸易”属性似乎要大于“互联网”属性,而Yahoo!则是一家靠技术推动的十足的互联网公司。

  这种不太协调的从属关系注定了雅虎中国的成长一定会磕磕绊绊。

  “这几年雅虎中国的历史就是逐渐被瓜分的历史:搜索团队被调走,于是有了后来的淘宝网搜索引擎;IM 团队被独立出去,于是有了后来的阿里旺旺;挖走了广告搜索团队,于是有了后来的阿里妈妈;口碑网发展得不好,于是雅虎中国和口碑网合并,利用雅虎中国的品牌和技术支持口碑网;最后,雅虎中国的整个工程技术部都注入淘宝,原来的主要业务‘雅虎关系’直接关闭并且推荐用户使用淘宝网的‘淘江湖’。”上述前员工说。

  这种慢热的发展持续到2009年,Yahoo!前总裁卡罗尔·巴茨上台,在其和马云的首次会面中,她毫不留情地当着阿里巴巴整个高管团队指责马云没有把雅虎中国做好。

  业内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和Yahoo!结下梁子的重要结点。

  对于马云来说,或许是意气用事,也或许是他有更长远的考量,此后,这种与雅虎中国的关系愈加不像合作,而更像是一方为另一方服务。

  马云早在2005年收购时就曾公开表示,合作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绝对离不开搜索引擎。当时雅虎系包括雅虎搜索和3721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百度,领先于Google。

  而2010年10月,阿里巴巴却携手微软一起建立了搜索网站——一淘网,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造势。

  悲情Yahoo!再受阿里私有化影响

  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这是否指向了马云摊开的一场回购Yahoo!持股、全购Yahoo!业务且欲使得集团整体上市的棋局,只有决策者自己心里清楚。

  关于外界讨论得沸沸扬扬的与回购Yahoo!持有集团股份之间的联系,阿里巴巴在21日发出联合公告——

  “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和Yahoo!讨论重组雅虎持有集团股份的可能性,但尚没有达成协议的或实现关于达成协议的确定性。私有化计划不以可能的Yahoo!交易完成为先决条件,而Yahoo!交易也不会以私有化计划完成为先决条件。”

  尽管两者不互为前提,但从客观上,这一决策却对Yahoo!当前及未来都形成了不利影响。

  从最表象来看,在私有化消息宣布次日,Yahoo!股价便下跌1.4%。

  而这一跌幅在业界看来已经颇为欣慰。这是因为,一旦私有化完成,阿里巴巴便不用接受证监会审查、无需公布财报、在公司决策中不用考虑股市反应、无需和Yahoo!进行例行的电话会议……Yahoo!与阿里之间的信息管道越来越少,在和其的博弈中也将处于更为被动的角色。

  如外界所知,渴望构建阿里帝国的马云对于迟迟无法收回雅虎手中40%(后稀释至39%)股份一事一直耿耿于怀。

  同样,在投票权上,马云也充满了危机感。根据2005年阿里巴巴集团三大股东——马云、Yahoo!及软银三方签订的协议,从2010年10月开始,Yahoo!投票权将从35%增加至39.0%,而马云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从35.7%降为31.7%,软银保持29.3%的经济权益及投票权不变。

  在彼时,马云就极力阻止Yahoo!委派更多董事。而从其近一年来所表现出的主动出击的姿态来看,都与其欲回购雅虎股份很难脱离关系。

  例如2011年后半年的支付宝控制权之争。

  2010年,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当中对申请牌照公司的内外资比例有要求。而此前,支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是美国雅虎,第三大股东是日本软银,两者加起来接近70%,不符合相关要求。

  为此,马云将支付宝股权转移至其控股80%的内资企业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而让其变身为一家纯内资公司。

  马云对支付宝的内资化部署激起了雅虎对支付宝控制权的争夺战。此次纷争将二者关系推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

  有业内人士分析:“马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阿里这盘失去控制权的大棋局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为了重新获得控制权,马云祭出‘智取支付宝、B2B私有化、回购Yahoo!股份’三大奇招。”

  作为Yahoo!一方,其悲情之处,或许是在于自己再一次被动地做了马云“大阿里帝国”战略里的一颗棋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