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巨亏5000亿拷问基金品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8:25 来源: 华夏时报

  路晓丹

   2011年,公募基金在股债双熊的市场背景下,哀鸿遍野,损失惨烈。

   记者据Wind统计,过去一年里,公募行业给基民造成了高达5004.47亿元的巨额亏损,64家基金公司无一取得正收益。

   面对惨烈的数据,谁该来为持有人负责?投资做不好,真正原因究竟何在?

   对于巨额的亏损,大多数基金经理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市场普遍下跌,他们认为在缺乏空仓机制的前提下,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也有基金经理抱怨政策方向过于飘忽,他们常常提到经济转型前景不够明朗,不能确定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所以找不到一条明确的投资主线。还有基金经理责怪上市公司过分包装,IPO速度过快,卖方研报“忽悠”大于“实质”,甚至基金持有人“赌”性太重,盲目赎回,给投资带来流动性困难……

   的确,这些都是原因,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原因。其实,基金2011年的“滑铁卢”背后不可缺少的一个原因是——基金行业并没有像他们自我标榜的那样,真正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基金高管们近来总喜欢谈论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他们的形容里,基金行业正处在股东苛刻的盈利要求、银行渠道急功近利的佣金压榨、行业公信力不断下滑等“多重大山”的压迫之下。于是,疯狂的“发新”被解释成一种行业的无奈之举;而持有人不能坚持长期投资,是基金行业最大的隐痛。但是,当我们回到问题的出发点,保有规模并非为了给持有人创造价值,而是为了对股东有所交代。

   从2011年年报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公募交易佣金的分仓结果。

   虽然从行业整体水平看,研究实力雄厚的大券商得到了公募行业最普遍的认可和最多的分仓,但是就单家公司来看,几乎所有具有券商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都将绝大多数交易安排在股东席位上。分仓标准,首先是股东至上,其次才是券商研究实力和销售能力的综合博弈。但是就行业规则来说,分仓多少决定着券商对基金公司的服务质量;当基金公司不得不将分仓的天平向股东倾斜时,往往并没有获得来自券商最优的研究支持。

   当然,我们并不是想强调持有人利益和基金公司股东利益的矛盾之处。我们相信“做好业绩、做大规模”是持有人、基金公司、股东方都希望看到的多赢结果。但是,面对5000亿的巨额亏损,我们由衷地希望,基金公司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投资研究、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领域,而不是用于盲目“发新”,疯狂向股东输送利益,以及对市场无尽的抱怨……(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