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用“去户籍化”推动城镇化进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5 16:5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在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我国的城镇化是伪城镇化。所谓伪城镇化是指,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
4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原有市民相比,新进城农民工仍遭遇不公平待遇。
其中,饱受社会诟病的就是高考。异地高考一直是农民工心中的一根刺。如果单单是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们还可以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来为子女争取到。但高考绝对不行。他们只能让子女们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2011年3月份,20名在北京的学生家长曾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学籍与户籍分开,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孩子当中大部分在北京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马上面临高考。
之后,这些非京籍家长每个月到教育部信访办提交公开信,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答复。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地铁口、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宣传,目前,已争取到接近10万人次的公众签名。
不过,这些努力没有带来任何进展。其中,有些孩子已经进入高三,有的与父母分离回到几乎没有生活过的户口所在地,以社会报名的方式参加当地高考。更多的农民工干脆把子女留在老家,由父母照看,这也就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据全国妇联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占4000万。
同时,农民工不公平待遇还表现在就业上。“北京的很多工作都有行业准入门槛,只对有户籍的市民开放,如出租车行业。尽管农民工在北京工作了很多年,他也无法获得开出租车的机会。农民工所能进入的行业更多的是脏乱差行业,做一些北京人不愿意做的工作。”郑风田说。
“伪城镇化”也不只发生在农民工身上。支撑现代工商业、尤其是城市服务业的大量城市白领,同样不能成为他们长期生活的城镇的市民,无法全部享有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甚至有些国民的政治、法律权利。
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马力测算,我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一般大城市福利50万元以上,中小城市为十几万元。正是由于这些不公平的待遇,“新市民”们很难获得城市的认同感,这样的城镇化只能算是不完全的城镇化。
郑风田认为,要想推进真正的、彻底的城镇化进程,就要把城市的公共服务与户籍脱钩。不再以户籍作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标准,而是以工作地点。“新市民”们在某一个城市就业,这个城市就应该为其提供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