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除交强险“限外令”利好消费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进行修改,标志着中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分析认为,外资财险公司可以借此进入中国车险这一广阔市场,提升自身的保费增长空间,“鲶鱼效应”带来的服务水平改善也将利好消费者;但外资公司受限于渠道网络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对国内车险市场格局造成较大冲击。

  交强险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自2006年正式实行。这是中国内地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保险制度。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未承诺允许外资公司经营强制保险业务,外资公司一直被挡在交强险业务的门外。据悉,目前在华外资财险公司有21家。由于交强险业务一直未放开,目前只有少数几家经营商业车险业务。

  实际上,交强险自实施以来的运营情况并不容乐观。2011年8月,保监会公布的交强险第四份年报显示,2010年33家产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经营亏损高达72亿元。如果撇开投资收益不谈,仅已披露的交强险承保亏损就累计高达近200亿元。交强险业务既亏损得如此严重,为什么外资公司对此觊觎良久?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玄机”:“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外资财险公司更多的是看重商业车险这块蛋糕;做了交强险之后可以做其他车险,而商业车险才是外资财险公司的主要意图所在。”

  事实上,占产险市场规模约七成的车险,一直是产险公司最大的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对外资保险公司来说,如果不做车险,永远只在一个有局限的市场;一旦车险放开去做,外资公司的保费收入一定会有提升空间。尽管交强险是亏损的,但交强险与商业车险联系起来,是车险业务的重要盈利来源,“把他们捆绑在一起实际上保险公司是赚钱的”。

  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财产险业务受益于商业车险的持续“给力”,全年保费收入约4618亿元,同比增长18.5%,保费增速和盈利能力均达历史高点。但交强险承保的受限,直接影响了外资财险公司的发展规模。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为52亿元,仅占全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1.1%。

  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受访的多家外资保险公司都表示,正在做多方准备,试水交强险市场。

  在利好外资保险机构的同时,交强险的开放对于中资保险机构而言,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竞争者的加入势必会引发市场份额的瓜分。对此,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袁颖晖分析称,外资险企不会在中国车险市场上盲目追逐份额,可能采取的策略是开拓、深耕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外资还可以带来好的核保思路、定价工具以及反欺诈等方面的理赔管理经验,还可以交流并丰富数据库。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表示,交强险对外资放开,不会对市场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因为产险的销售主要看渠道和网络,外资保险公司网点较少,网点布局很难在短时间快速增加,承保能力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龙头保险公司如人保、平安、太保等由于具备强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中小公司或将受到较大冲击。

  此外,在中资险企长期独霸车险市场的情况下,“理赔难”一直备受广大车主诟病。在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缺乏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产品创新的动力与压力。

  庹国柱认为,交强险市场引入外资公司后,“鲶鱼效应”势必会加剧竞争,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尽管交强险的价格是固定的,但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的同时,外资进入的积极作用更多通过充分竞争推动中国车险市场的服务升级,广大消费者将成为最终受益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