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沪浙商规划10个百亿项目 抱团投资浙江服务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4 01: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胡欣欣 浙江东阳、上海报道

  为应对经济的疲软,自去年年底,浙江省启动“浙商回归”工程,以实现“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融合发展。现在,这一工程正得到省外浙商的回应。

  本报记者近日获悉,在沪浙商已规划10个百亿项目,抱团投资浙江。

  如何能在这样一个“资源小省、经济大省”中再次获利,产业选择成为在外浙商回归的重点考量。富春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国标表示,投资领域将以服务业为主。

  浙江学者称,这说明浙江推进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显现出巨大的投资空间。

  抱团回归

  去年6月,东阳籍商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自己的家乡东阳投下了第一笔钱。

  在4月24日举行的项目媒体沟通会上,郭广昌透露,这个名为“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的项目已经启动,预计投资金额达110亿。

  “按照新任会长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的规划,上海浙江商会会抱团在浙江投资10个百亿以上的项目,东阳木雕城只是其中一个。”郭广昌说。

  “这是基于宏观形势的变化和未来产业的朝阳性所做出的投资判断。”项目的股东之一,张国标说。

  作为在沪浙商,郭广昌、张国标等人对回乡投资兴趣颇浓。

  “上海金融、信息资源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而浙江有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民营经济的特定土壤,两地相互嫁接,将会相得益彰。”张国标说。

  而对于回归路径的选择,“更多会偏向服务业”,张国标说。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程惠芳认为,此轮浙江省引进浙商回归投资,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投资增长率,而是通过对资本的引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劳动密集型的投资想回到浙江是比较困难的”。

  主投服务业

  “浙商回归一定是跟未来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项目相结合的。随着浙江金融改革的推进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程惠芳称。

  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省份,浙江一季度的出口增速仅为6.1%,不仅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6%,更与去年同期26.1%的增速相去甚远。

  让浙江的增长好于预期的是第三产业。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一季度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3138亿元,增长8.2%,不仅快于第二产业增加值,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浙江正处在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程惠芳说。

  “三产的投资额相对比较小,并且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比较大。”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说。

  程惠芳认为,在第三产业中,增长比较快的是旅游、商贸和文化产业,“这些行业的成长在浙江已经初见成效了,而随着服务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会逐渐增强。”

  不过,尽管三产增长已经快于二产,浙江目前仍不会放弃制造业。程惠芳说,“制造业是浙江的根,浙江将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型。”

  就在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的第二天,4月25日,浙江召开了全省范围的电视电话会议,其主题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省委书记赵洪祝为三个产业发展的定调是“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

  徐剑锋也认为,制造业的投资也并非完全没有空间,实施的路径可以通过提升改造,选择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

  这和拟回归浙商的思路不谋而合。

  郭广昌表示,浙商对制造业不会完全放弃,“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会通过效率和品质的提升来解决,我们希望能够在浙江生产出处于价值链高端的产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