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伊萨克·牛顿:从炼金术到铸币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6 21:11 来源: 新产经

  文/明 日

  科学家伊萨克·牛顿爵士不仅是一名被苹果“砸”出万有引力理论的物理学天才。他还是一名炼金术的狂热爱好者——他一直相信点石成金的可能,不论是采取化学冶炼的方法,还是金融投机的手段。然而另一方面,他认为冶炼金属是神圣的,是一种接近上帝的途径,不容亵渎——凭借这种执着,他努力改进铸币和打击伪币,留下了一段全身心投入的金融生涯。

  迷恋“炼金”的大学教授

  1936年,一批未公开的牛顿手稿被送上了拍卖台。拍卖价格不断喊高。出人意料的是,最终以高价拍得手稿的,竟然是时任剑桥教授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这部分手稿,据凯恩斯所说,是牛顿自20岁至45岁期间在剑桥时留下的“普茨茅斯手稿”,其中很大一部分似乎与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牛顿相离甚远,特别是一些关于神秘世界的记载。他试着推想宇宙的隐秘真理,比如所罗门圣殿的规模、大卫书、启示录与炼金术——特别是嬗变、哲人石和长生药。几乎所有检查过这些手稿的人,对其范围和性质不是秘而不宣,就是轻描淡写。1650年前后的牛顿,沉溺于剑桥图书馆内的早期英格兰炼金术士藏书不能自拔。据说,每年的“春季6周和秋季6周”,他完全沉浸在炼金术的研究之中,“实验室的炉火几乎未曾熄灭过”。用凯恩斯的话说,“这些手稿完全是魔法性的,完全缺乏科学价值。”牛顿投入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从事长生不老药和贵金属提炼研究和实验,而他留下的有关炼金术的手稿竟超过100万字。凯恩斯读罢手稿,在《牛顿其人》一文中感慨道:“牛顿并非理性时代的第一人。他是那些魔法师中的最后一位,是巴比伦和苏美尔人中的最后一位,是用与一万年前起就开始建立我们知识遗产的人们同样的目光来观察这个大千世界的最后一个伟大的心灵。”

  然而,在另一种“点石成金”的游戏中,牛顿栽了跟头。1720年初,南海公司的股票疯涨近十倍,至夏天时达到顶点后开始暴跌。牛顿当年4月入市5月清仓,净赚7000英磅。然而股价仍然在疯涨,经过“慎重考虑”,他在7月再次大举入市。然而一周后,股价开始下挫,随后一泄千里。牛顿未及脱身,共损失20000英磅。据说,当年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也只花了500多英镑,可以想象这笔款项的巨大。就牛顿当时的工资水平而言,他时任英格兰皇家铸币局局长的年收入仅为2000英磅——不过,这已是他原来在三一学院担任教授薪金的十倍。他所损失的20000英磅,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万英磅。他感慨道:“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尽管如此,我们却绝不能说牛顿只是不谙世事的科学怪才。用凯恩斯的话说:“牛顿性情内向,喜爱独处,一贯守口如瓶,每每心不在焉,但绝不能由此推论出,他缺乏处理自己选择从事事务的能力。许多记录都证明了他的伟大能力。读一读他与副校长柯维尔(Covell)博士的通信就知道,那是他作为大学的议会代表期间,为处理1688年革命后棘手的宣誓问题而写的。他与佩皮斯(Pepys)和洛恩德斯(Lowndes)一起成了最伟大、最有成效的公务员之一。他是一个极其成功的投资者,克服了南海泡沫危机,离世时相当富有。他拥有几乎所有种类的罕见智力才能——律师、史学家、神学家,而不仅仅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比如,法庭上的牛顿,就曾经公然对抗过国王詹姆斯二世的敕令——这一幕要从詹姆斯二世试图在剑桥安插亲信、操控高校的故事讲起。1687年2月,国王以敕令“建议”剑桥授予弗兰西斯神父文学硕士学位,并“邀请”这位神父参与学校决策的表决。剑桥大学九人学术委员会——其中一位委员便是三一学院教授牛顿——明确表态,拒不接受此项“建议”。弗兰西斯神父便手执敕令,将委员会诉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当委员会成员面临法官的威逼而动摇时,竟然是牛顿站了出来。据载,牛顿朗声道:“按照剑桥大学的惯例,凡是没有宣誓忠于大学的人,大学只能授予他们名誉学位。而只有名誉学位的人,在我们剑桥大学的领导机构里是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这位平素沉默寡言的物理学教授,勇敢站到法庭之上,将“要么宣誓效忠大学,要么放弃表决权”的难题丢到原告面前,那位弗兰西斯神父一时进退两难。而那些本打算放弃的委员们,也找回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桩公案,至今仍然镌刻在剑桥大学捍卫学术独立的历史纪念碑之上,传为佳话一段。

  身兼数职的铸币局长

  牛顿身体里的“炼金术士人格”,虽然涉嫌迷信“点石成金”,却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他,展示出了绝对的投入和敬业。1696年初的一天,他收到学生查尔斯?蒙塔古的一封信:“先生: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终于能向您证明我的友谊以及国王对您的功绩的欣赏。皇家铸币局前任总监奥弗顿先生调任海关,国王希望您接任此职……”当时,蒙塔古正主持英格兰银行。由于军费激增引发的通货膨胀,是英格兰货币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皇家铸币局需要配合英格兰银行,收回全部货币并发行新币。天文学家哈雷(他发现并命名“哈雷彗星”)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都为蒙塔古支过招。而牛顿更是亲自“出山”,于当年3月履新。

  据载,牛顿把家搬到了杰明大街。在财政部的花园后面建起了十个大熔炉。熊熊炉火将回收的旧币熔化。分离出的贵金属送往伦敦塔,崭新的货币被铸造出来。炼金术士牛顿拥有了真正的“炼金炉”。他详细研究铸币的流程和成本,说:“通过实验,我发现在镀锡过程中,每产生一金衡半克朗的硬币,就要损失三克半。”牛顿偏执般地追求货币铸造的精确度,说自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确,为政府省下了数千英磅”。1710年,陪审团在一起关于金币纯度的案件中,误判牛顿所铸的金币“成色不足”,这引发了牛顿的勃然大怒。他亲自出庭,反复展示实验结果,最终让陪审团心服口服。

  不久,牛顿从技术总监的职位被提拔为铸币局局长。他的行政才能再度展现出来,新币的产量在短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八倍。然而与此同时,伪造货币的问题也严重起来。当时的伪造货币技术相当先进。为打击假币,1662年铸币局引入机械,给真币边缘铸上锯齿。然而很快,伪造货币者们也为伪币镶上了和真币一样精致的锯齿边缘——他们因此获得了“剪刀手(Clippers)”的称号。最为嚣张的伪造货币者是William Chaloner。Chaloner不同于其他“地下”伪造者,而是公然挑战皇家铸币局,印制传单,向议会举证,声称皇家铸币局技术不精,不能造出能够防伪的标准货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请真正的铸币专家——比如他自己——来改进铸币工艺。牛顿被彻底激怒了,他动用刑法和警察作出了反击,不仅亲自参与侦察,检验假币的特征,还指挥警察和侦探,顺藤摸瓜逮捕了一大批造假者。根据当时的法律,伪造货币数额达到一定面值的,要处死刑。牛顿甚至抽空去刑场观看罪犯的处决。

  作为铸币局长的牛顿,更重要的贡献是奠定了货币金本位制的基础。在这个片断中登场的,是著名的哲学家兼财政大臣洛克。洛克坚持以白银作为英磅的关联贵金属。然而当时英国的白银储备日渐减少,外流严重。铸币局压力很大,牛顿开始认真考虑洛克货币政策的问题所在。他得出的结论是:白银流失已经无法逆转,不如彻底放弃白银铸币,选用黄金作为主币。这一决定使他和洛克产生了不可弥合的冲突。在牛顿向内阁递交的调查报告,牛顿结合了东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例子,详细论证了白银如何大势已去、沦为辅币,黄金如何普遍流行、升为主币。1717年,议会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通过决议将英国的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纯度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这意味着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金本位制度得以建立。十年之后,牛顿去世。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为他写下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法则,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要有牛顿!’于是,一切变得光明。”在数百年后的今天看来,这句话假如放在金融史的这个片断里,或许也恰如其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