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投融资战略 加速企业金融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18:29 来源: 上海国资——专访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春来
投融资能力的真正释放,不是以持有多少资产为目的,而在于如何把现有的资产证券化、变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要重视风险的把控
文‖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在经济增速平稳放缓,融资时机并不见好的特殊时期,企业如何通过自身的投融资和资产运作能力,促进业务平台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上海国资》近期专访了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城建投资”)副总经理尹春来,他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例,介绍了结合投融资环境变化,创新运用金融手段,进行二次经营的实战经验。
懂得实时更新投资策略
《上海国资》:作为在国企从事投融资工作多年的专家,您认为一个企业的投资策略应如何为正确的战略决策作支撑?
尹春来:企业的投资,首先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核心业务、竞争优势相结合。比如,城建投资业务领域集中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因为集团在该领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投资业务是产业链的延伸。城建投资公司正在努力向“建设领域的投资专家、投资领域的建设专家”职能发展。
其次,投资要和市场形势相结合,适应经济周期性发展,为企业提供预判。做企业投资应该遵循经济运行的周期。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在经济紧缩时,企业应增加投资,形成一定规模的资产;而在经济宽松时,应减少投资,持有现金。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变现资产,腾挪出资金,为新业务发展做准备。
我们也有犹豫的时候,前几年,集团下面几个污水处理厂和高速公路资产,在资金面宽松时,被买家看好,并且给出了较高价格,但当时我们没有卖,错过了最佳时机,等到资金紧缩,再想卖出这样的价格就比较困难了,这要求我们在后继的资产经营中吸取教训,对市场形势作好预判。
再者,企业的投资和各个公司本身的能力密切相关,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投资管理人员要科学判断公司的投资量和风险承受能力。比如,根据一个项目的特性判断,企业的自有资金是否充足,如实施不充足,就要充分利用外部投资者。
此外,投资部门还要善于运用创新金融工具为项目提供支撑,并加强内部团队的建设,实现优化管理。
《上海国资》:上海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企业的投融资策略应作如何改变?
尹春来:上海试行营改增,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企业还是有利的。因为,我们虽然投资的是施工项目,但投资业务应归为金融服务业,实施改交增后,尤其在上海,我们可以规避部分税负。
但目前全国各个地区的税收政策还不一致,国家针对企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和法律规范还不健全,地区之间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相互矛盾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在投资外地项目谈判前,必须与当地政府或税务部门积极做好沟通和协商。在各地税政不明朗的形势下,我主张企业投资应趋向谨慎,不可低估未来的风险。
真正释放投融资的能力
《上海国资》:您如何看待企业投融资能力,特别是持续融资能力与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关系?
尹春来: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来说,重点应做好两个经营,即业务经营和资产经营。资产经营是通过投资累积完成的,通常通过变卖一部分资产,或者对一部分资产进行理财的形式完成。我们把资产经营称作二次经营,二次经营是为企业业务经营服务的。
我认为投融资能力的真正释放,不是以持有多少资产为目的,而在于如何把现有的资产证券化、变现,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要重视风险的把控。
《上海国资》:结合当前的市场资金形势,企业如何创新融资方式?
尹春来:从现在的经济形势分析,外部金融市场的环境不是很好。一方面,对于现有业务服务于政府的国企来说,外部融资成本太高,按其效益分析,很难有与之对接的金融产品或者工具。另一方面,国家清理融资平台,使银行对融资平台的贷款收紧,金融机构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贷款与融资平台贷款联系起来评判,几乎所有项目很难与金融机构对接。
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企业金融对接的对象大多仅限于工、农、建、交等几家国有大银行,但实际上,国企完全可以与信誉高的投行或基金公司沟通,寻求更好的融资方式。
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弱,与企业的二次经营不足有关。而在企业的二次经营中,如何定位一直比较难。如果企业对二次经营的管理尺度较严,很可能遏制企业的经营动力;但对二次经营的管理尺度较宽松,就会带来一个风险问题,如何控制风险,许多企业没有把握。
我认为在金融创新方式上,股权信托是可以为企业融资服务的。但是,这涉及到国有股权的交易,如果国资监管部门能为企业提供一个绿色通道,简化审计、评估、交易的程序,操作起来可能更方便些。我们也看到,国资委正在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相信随着市场的变化,监管部门一定会把这部分相关的制度逐步完善起来,鼓励更多的金融创新方式。
投资,控制风险是第一位
《上海国资》:在企业战略版图扩张的同时,如何控制项目投资中的风险?
尹春来:做项目投资,第一个考虑的问题就是风险,其次才是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和能否赢利。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例,我们从4个方面来降低风险。
第一,慎选投资地域。我们会选择政府财政实力比较雄厚,财政偿还能力强的地域,起码是百强县或是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第二,重视政府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的风险是政府信用风险。因此,我们建议把政府信用评级纳入风险体系,有利于判断投资项目的政府信用风险。
第三,根据项目本身运作特性,控制风险。从前期谈判、合同起草,到后期建设,整个项目都在企业管理体系内运作,由内部风险控制部门专门控制项目运作风险。
第四,项目运作规范、科学。从运营招投标程序,到政府出批文,都要合规合法,手续齐备,这是规范。
企业要通过对自身资金能力的评估,使用科学的投资技巧。其中有三点非常关键:其一,“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任何时期,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要分散,不要聚集在一个区域。其二,长短相配,将回购期长的与回购期短的相结合。回购期长的项目过多,会给企业造成资金压力,不利于新业务的拓展;适当增加回购期短的项目,可以加速资金的流动性,减缓资金压力。其三,政府财政托底项目和市场支付项目,要合理配比。
人才,该市场化的就要市场化
《上海国资》:在项目投资和资产经营中,企业的短板是什么?
尹春来:最大的短板是金融人才的缺乏。企业要做好投资和资产经营,需要人才,但要解决金融人才问题,光靠企业原有的储备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市场化和外包团队的手段。当前市场上金融人才充足,企业不一定要自己拥有团队,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也可以采用引入和培养并重的方式。
目前企业遇到的一个瓶颈,是人才激励机制不足,很难跟市场对接。实际上,企业内部建立的薪酬体系,应该是不同的业绩,不同的薪水。金融投资部和业务部人员的底薪可以一样,但在业绩考核和奖励上应加以区分,通过对金融投资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弹性薪酬体系,这样他们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