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授赵伟:货币政策应坚持效率优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赵伟
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与手段,越来越能猜到了。其基调(向松、向紧抑或观望)和两个宏观指标明确无误地搭牢了界:一个是G D P增速,另一个是CPI。每当这两个指标同步攀升时,货币政策便会抽紧,每当这两个指标同时下调时便会转松,而遇到两个指标变化不一或者变化幅度不大时,便以观望置之。至于货币政策工具,几乎全然仰仗存款准备金率,不时辅之以“买卖央票”的公开市场操作,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才动用一下利率手段。
如此简单的货币政策运作,不如干脆编个计量“模型”,把这几个关键变量之间的联系及其效应串起来,输入电脑,设定存准率升降的“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即进行操作,岂不既简单又准确!当然这是调侃的说法!我要说的是,货币政策如此简单、如此明确地程式化运作,给大众一猜就准,其效应对于我们的经济与产业究竟是好还是坏?
在目前各地各方都以“拼项目”为第一要义的情形下,央行那种简单化货币政策运作的流动性效应,几乎完全取决于信贷供应方的意愿,再多的增量信贷都难以满足政府推动的各种项目的投资需求。如果“降准”的增量信贷具有近乎完全的可以预测性,则央行政策略一松动,便给各地政府机构盯上,通过各种渠道将增量信贷导入各种项目。实际上,前两次“降准”产生的增量信贷,多半流入了各种政府与大企业主宰的项目,民企中小企业可贷资金并不多。而最近这次(2012年5月18日)“降准”所创造的4000多亿信贷余力,对于众多已经铺开摊子的政府大项目而言尚且远远不够,留给市场依赖型部门与企业的信贷就更可想而知了。
客观地来说,目前要改变已经给唤醒了的“准”计划决策机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非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难有作为。如果央行决策者是清醒的,同时具有资源配置的效率意识,就应尽快改变目前货币政策运作的套路,在货币政策中植入促转型理念。
什么是促转型的理念?就是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先理念。具体到货币政策,就是能够刺激市场力量配置信贷的政策理念。有此种理念基础的货币政策,至少应有如下“行为表象”:促使商业银行吸纳的储蓄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入实体经济系统,而不是人为地以“存准率”锁住;抑制低效率铺摊子式的投资。这样的政策虽然有待体制改革的深化,但就央行本身而言,目前可做并亟须做的,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如何转换?具体而言,无疑是淡化并最终舍弃目前采用的没有弹性的政策工具,改用弹性较大工具。
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经济理论与现实在两点上是清楚的:其一,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没弹性的,因而其资源配置效率效应最差;其二,成熟市场经济体货币当局使用最多的是利率政策,其次是公开市场操作。
就中国现实来看,央行要在其货币政策中植入效率优先的理念,必须尽快淡化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而强化利率工具。作为这种转换的第一步,应在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提升利率,同时增加利率调整频率,为利率市场化造势。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