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东方早报:白卷英雄成富豪证明不了读书坑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8:52 来源: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员 沈彬

  5月17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公司第五大自然人股东是“文革”中的“白卷英雄”张铁生。公司若顺利上市,张铁生持有的3200多万股,价值将超过3亿元。

  昔日“白卷英雄”王者归来,引发了不小震动。有人说:“白卷英雄张铁生持股公司冲刺上市,看来读书真的很坑爹。”这可能是真心感慨,也可能是调侃,但把张看作“反智”象征,进而推出“读书无用论”的结论,未必符合事实。还得要放在“大历史”中看待这个小人物的浮沉。

  “文革”爆发后,全国取消高考,大学停止招生。1973年,邓小平复出,在他主持下,国务院批转了《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对两年前开始实行的“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的做法予以修订,规定高校招生还要进行语文、数学、理化三科的书面考试。

  张铁生参加的就是这次,也是“文革”中唯一的一次高考。张铁生在初中毕业后,到辽宁省兴城县农村插队落户。凭借在劳动中的勤奋努力,他当上了生产队小队长。但在1973年6月的这次高考中,他考砸了,理化成绩只有6分,整张试卷他只会做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他就在卷子背面写了一封信,痛斥高考的不公平。

  他称:“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质工作。每天近十八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笔锋一转:“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烦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原信照录,保留别字和语病)

  客观地说,张的吐槽不是没有道理。在当年的极“左”环境中,认真劳动的张铁生是“好孩子”,认真看书的人则是“白专道路”。突然从之前“推荐”上大学,改为“考试”,的确让张铁生们觉得不公平。但张并不反智,更不以白卷为荣。

  只不过他的这篇吐槽,在那个时代成为“四人帮”打击邓小平的武器。先是《辽宁日报》于7月19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张铁生的信,其后,8月10日的《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并加编者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最终,张铁生被辽宁铁岭农学院录取,之后他步步高升,客观上沦为“四人帮”的工具。“文革”结束之后,张被判刑15年。

  在清算“四人帮”过程中,张铁生逐渐被脸谱化,简化为“白卷英雄”。比如,杂文家廖沫沙在1977年的一首讽刺诗中写道:“原来白卷称豪杰,岂料而今成狗熊。”

  按其自述,他原本的成绩是不错的,他自夸,“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据1993年出版的《苍凉的回眸:毛泽东时代风云人物的历史结局》、1994年出版的《名人下海悲喜录》两书记述,张在辽宁省凌源监狱里认真学习医术,成为监狱卫生所里唯一的“医生”。出狱之后,他做起了饲料生意,1992年时成为“金鹏农牧实业公司”经理,这是如今他作为禾丰牧业原始股东的事业起点。

  张铁生原本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在农村插队时就当上了小队长;他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甚至在监狱的逆境中还认真学习。只是在那个极端时代,张铁生身不由己,卷入路线斗争的漩涡。若有人以张铁生如今的成功证明“读书无用论”,那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误读。在任何时代,勤奋、努力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最近,质疑现行高考公平的声音有很多,比如有人批评北大寒门子弟越来越少,“县一中现象”导致基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农村孩子考不过城里孩子。但历史上已然试错的答案,就不要再试了。无论是1966年高中生兴高采烈地欢呼取消高考,还是1973年张铁生吐槽高考不公平,取消高考这个相对公平的形式,代之以“民主推荐”、“综合考核”,或者“靠手上的老茧上大学”等看似更公平的手段,结果都可能更糟。

  历史上,从来不乏以公平名义开始的变革,以悲剧或者闹剧告终的例子。不认真反思“文革”的真问题,悲剧就可能重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