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被指销售误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0: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庞华玮

  信用卡小额贷业务遇险

  随着宏观调控收紧了银行的头寸,贷款越来越难,银行“信用卡预借现金”服务悄然兴起。这种事实上的“信用卡小额贷款”正成为信用卡盈利的新选择。

  不过,近日有网友爆料,由于银行销售误导,使其误认为此种“信用卡预借现金”服务是上调信用卡额度,因此“被贷款”。银行正处于一场信用卡“被贷款”纠纷的风波中。

  “多家银行都开展了这种信用卡业务。”华夏银行信用卡部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为有效避免误解,银行需要在电话营销外多做一步:比如在客户口头同意后,把合同条款发传真给客户,客户在纸上签字后发回银行,信用卡贷款合同才生效。

  “被贷款”冲突

  “信用卡预借现金”服务实际上是与信用卡相关联的个人小额信贷金融产品,却被多位消费者误解为提高信用卡额度。

  4月下旬,刘先生接到某股份制银行的客服电话,告知其消费贷记额度调整至45000元,刘在该行的业务只有信用卡,他理解为信用额度提高,就同意了。但当刘先生月底收到当期账单时,傻了眼,账户里多了45000元,明细标明是消费贷记调整,当月扣除1875元,并收取手续费315元。

  记者了解发现,与刘先生相似,不少消费者因误解为信用卡额度提高,亦有“被贷款”的经历。虽贷款的产品各有不同,但均为与信用卡相关联的个人小额信贷金融产品。

  “并非我主观意愿申请这产品而是被误导,并且我并没有花过这个账户的一分钱,因此我不认为我应该支付任何费用。”刘先生向记者表示,当时完全没听过手续费等名称或字眼,业务员也没有主动提出有任何其他费用。

  刘先生致电银行要求取消信用卡的小额贷款,业务人员的回复是:可以,但是已发生的费用25元应由刘先生支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25元是银行资金占用、处理流程的成本。

  在与该银行争执不下后,刘先生将该银行投诉到了当地银监局。在投诉信中,刘先生提出两个疑问:“如果这种贷款方式或消费金只是电话销售而无任何书面说明,我坚信我当时被销售人员误导而做出错误判断,这种一切以录音为准的方式是否妥当?我的信用卡额度从未用满,我也并没有消费贷记方面的诉求,该行误导我接受此种产品而我关于费用又一无所知,是否是欺骗消费者?”

  而在刘先生投诉银监局之后,当地银监局将其投诉转给该银行,要求妥善处理。不久后,该银行客服致电刘先生并为“被贷款”事情致歉,并应刘先生在投诉里的要求,取消因此消费贷记调整的一切费用。

  创新的代价

  信用卡小额贷款是银行寄希望盈利的创新业务模式;但在现实中,由于流程操作不同,却存在着风险和隐患。

  “多家银行开展了这种信用卡业务。”一位华夏银行信用卡部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这种业务多采取电话营销,因此,必须考虑到一些难以防范的因素。

  该人士续称:“比如,一般银行的客服是按流程办事,会尽到告知义务,但由于语速问题,或消费者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等,未必能正确的理解‘消费贷记’等专业名词,可能会出现误解。而银行有责任让客户准确的理解信息,然后再做出是否同意接受贷款的决定。”

  记者了解到,华夏银行做此类电话营销时,在客户口头同意后,会把合同条款发传真给客户,客户在纸上签字后再发回华夏银行,信用卡贷款合同才能生效。“这能有效的避免误解。”上述华夏银行信用卡部人士告诉记者。

  而刘先生与前述银行的纠纷就在于:该银行的营销只通过电话,没有客户的签名。

  前述银行回复记者称:“我行在电话销售过程中会对客户的基本权益和收费规则进行明确告知,得到客户的确认申请后才给予办理,我行还在客户最后申请成功后发送短信再次明确告知客户办理金额、费用等相关信息。并且单独给此业务设置犹豫期,客户可以在犹豫期内无条件取消业务申请。”

  但这种非前置处理、预防风险的做法,却并未被客户理解。而且,虽然最后给予了刘先生相应的赔偿,但却仍让“被贷款”的客户异常愤怒。刘先生就表示,将取消该行的信用卡,不再接受该行的任何服务和产品。

  “信用卡放贷,原本设计初衷为‘双赢’的产品,却因为流程使银行的整体品牌受到影响。”一位业内人士感叹。

  双赢的产品VS双输的服务

  无抵押、门槛低、申请易和成本低,是各家银行重点推介此项业务的特点,这项业务也被一直盈利困难的信用卡视为新的选择。

  银行设计此类信用卡放贷产品的初衷,是为了有效服务那些短期现金流紧张的人,而通过收取相应的服务费,银行也可获得一定的收益,即为“双赢”。

  “如果你想借5万元用于装修,贷款很麻烦,跟朋友借也难,但申请信用卡的这种小额无担保贷款,就非常适合。”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如前述刘先生,银行预借给刘先生45000元,分24期(共两年)还,每月还款45000/24=1875元,没有利息,每个月仅需支出一笔315元的手续费。粗略计算,刘先生需要支出的利息(即手续费)为16.8%。

  虽然费用并不低,但是,“这种信用卡小额贷款产品,对部分消费者相当有用。”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对需临时周转资金的小企业主,现阶段银行头寸紧张,很难获得贷款;而信用卡贷款可以满足信用卡持卡人非指定用途消费需求和小额资金流动性需要。

  据了解,目前推出类似信用卡小额贷款业务的银行有6家:兴业、广发、中信、华夏、浦发和平安银行,还款费率各家不同,但皆是免息不免手续费。每家银行信用卡预借款业务的最高贷款额度并不一样,最高的是兴业和平安,可达5万元;有的银行按照信用额度比例设置贷款限额,浦发银行最高达信用额度的100%。

  风险可控亦是此类业务走俏的一大原因。据记者了解,信用卡客户属于优质客户,给这部分客户放贷风险相对较低。有些银行这项业务只针对“优质客户”,银行综合客户的资料后选择资产良好、无违约纪录的客户放贷,并且只能是银行主动打电话邀约持卡人,持卡人有需求才能预借出现金。

  在信用卡跑马圈地结束后,精耕细作,开发相应的盈利产品是各家银行的发展趋势。而信用卡小额贷款无疑是高收益、低风险的途径之一。“如何规避随之而来的大量‘被贷款”之类的投诉,则是各家银行急需思考的问题。”前述业内人士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