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决定立场(法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新闻背景】
《云南网》消息称,2012年6月1日,昆明市长张祖林在调研保障性住房会议上表示,昆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达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进而谈到昆明市的保障性住房,他表示,“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4、5套房子很普遍,多余的房子都不愿低价出租,没房子的人只能高价租住。”于是,政府不盖公租房,中低收入者就住不起房子。张祖林透露,近期昆明市政府会出台政策,保障在昆明工作的农民工、其他务工人员等也能够住上保障性住房。
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有钱有权部门官员拥有的多套住房背后有肮脏交易,我们甚至可以相信,多套房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劳动所得。当民众用法律和政治的方式考量官员房产时,也不要忘记用人性的方式“体谅”官员。不能要求官员在解决所有百姓住房问题后才考虑自身的住房,毕竟,追利是人的本能。而且,这个时代流行的价值似乎就是:无房无车是无能。
但是,官员吃用不愁难免会带来糟糕的后果,这不仅是张祖林的发现,也不仅仅体现在住房这一件事情上。现代政治要求官员对人民负责。当官员变得富有时,治理或信任危机往往尾随而来。尤其在经济政策变得或保守或具有掠夺性时,沉默的中低收入者恍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委任的官员早就与他们貌合神离,不仅地位悬殊,而且身家悬殊。
身家常常决定立场。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根源于财产的私有。伏尔泰对此呲之以鼻,斥其论调是“穷鬼的哲学”。翻翻两人的日常用度表就知道,两者虽然都是哲学家,但卢梭穷困愁绝,伏尔泰坐拥百万家产。当下,不管上峰怎样要求谨言慎行,一些官员在体察民情时总能放一两句“昏话”。其实他们的智商比责怪灾民不吃肉粥的晋惠帝不知要高出多少,那些“昏话”之所以张口就来,只不过在体察民情时,立场转换,触景生情,滑出了“肺腑之言”。
不难看出,一心为人民的官其实很纠结。官若不富足,他或许会无心工作,乃至贪腐,这要受法律的考量;倘若富足,他或许又会无心恋战,乃至异化,这要受政治的考量。而且,在这两种考量背后,还有民众对他们的人性考量——不可能每一名官员都主动献身于公共事业了。
官员其实没必要这么纠结。放眼未来,人类大概永远无法离开“他治”的状态了。回望过往,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他治”便是奴隶主对奴隶的管理,如果那也算作治理的话。
除此之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理模式不无透着偶然的因系。雅典民主的兴盛,离不开对属国的镇压和掠夺;罗马共和的繁荣,则建立在对外不断扩张的基础上。一旦偶然性的红利用光,权贵阶层便面临内部的重新洗牌,而这恰恰是雅典民主和罗马共和走向衰亡的开始。在机会到来时顺风顺水的权贵阶层,都没能通过危机的考验。正因为此,寻找在危机时刻负责任的群体成为政治的根本难题。
健康的政治既不应该仅由高收入者支配,也不应仅由低收入者来掌控,更不能落入职业官员的手中,因为他们都不能对整个社会承担持久的责任,韦伯曾津津乐道的德意志专业官僚,在关键时刻令人失望的表现便是一例。可是现实总不外如是,刑罚乃至死刑或可恐吓官员不去贪腐,但无法阻止官员变得富有,无法阻止他们越来越有力地支配现实。
当下,政治制度的设计虽然已经取得“惊人”的进步。譬如重要职位的选举和任期、譬如考核,譬如财产和婚姻状况的公开,更有甚者如公开官员的手机号码,通过卫星定位确保官员业外行为的透明。遗憾的是,即使有了这么多的规则且落实到位,也只能说,这仅是一个最不坏的情况,因为制度还是无法遏制官员正迅速变得富足。
于是,富足的官员群体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政治元素,这让未来变得神秘莫测。相应地,政策在保守与激进、暴烈与温和之间循环往复的节奏也紊乱起来。富足的官或许会在短暂的时期内以政治为“志业”,操持公共事务,但终究会着眼于自己的事务,失去审慎明辨通盘考虑的能力,寄生于政治事务,进而把民众带入危险境地。张祖林指责的一些官员,坐拥多套房产,却不肯屈就低价出租,便是佳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