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管理:要人性化,但不要人情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0:41 来源: 经济视点报

  □李金保

   人性化管理的总体导向是积极的,但如果一旦过度,消极导向也不容忽视。因此老板与员工之间需要把握一定的距离。

   最近看到一位研究人力资源的高管朋友发了这么一条微博(http://weibo.com):做领导的和下属搞好私人关系,一定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若一个下属可以和你走得很近,这时候你千万要小心。你和他走得近了,也就被他控制了。

  现实的确如此,由于文化差异,国内企业一直讲究“和”文化,比如所谓的“和气生财”。 加之近几年业界倡导的“人性化管理”,许多老板都容易走进误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老板。

  首先,大多数老板都会认为,好老板需要与员工打成一片,这样有利于公司的治理和发展。

  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会对公司的制度建设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有些老板,总喜欢在上班的时候和员工开一些无谓的玩笑,或者是经常随意开玩笑式地给员工承诺(这种承诺一般是无法兑现的),等等。这样,老板很容易给员工造成一种过于随便的感觉,在员工心目中的威严就会大打折扣。

  虽然老板与员工保持密切关系有助于保持公司的和谐氛围,可是一旦考评工作结果或者进行奖惩的时候,碍于平时和员工的亲密关系,老板很容易下不了手惩治或批评,容易让其他员工产生一种“区别对待”的感觉,最终公司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企业管理也就无从下手了。

  因此老板与员工之间需要把握一定的距离,老板必须保持作为领导的威严,这样才够把握住许多工作上原则性的问题。

  此外,人性化管理并不是过于宽容。

  我有一个做文化传媒的朋友,在最初创业起家时,有一些员工跟随他,并且也做出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公司发展十几年,规模不断壮大,最初的这些员工,都做到了中层乃至高层的位置上,这个时期的问题就出来了。

  其中有些人认为自己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服管束,经常视公司制度为无物,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更有甚者喜欢和行政部的制度对着干。受到上面的影响,其部下也往往找出各种理由应对制度管束,给公司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

  该朋友意识到了这种问题,但往往下不了狠心整治这种现象。“他们都是跟我一起打江山的老人了,不能太驳他们面子”,“我可不想留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名声。”该朋友经常这样对我诉苦。

  显然,这个朋友的领导方式太过于亲和,是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老板,他们重感情、讲义气,“人性化”是他们的口头禅。因为如此,这类老板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修补上,而不是带领企业取得成就。

  但是,作为企业家而言,业绩以及永续经营才是根本落脚点。老板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并非“企业内无冲突的人际关系”,而是不断增值的企业利润。而且,伴随着企业的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老板的这种所谓的“情感管理”会成为规则、流程、考核、奖惩的杀手锏,从而阻碍企业快速发展和规模化。

  可以说,人性化管理的总体导向是积极的,但如果一旦过度,消极导向也不容忽视。老板一旦过于宽纵,员工进步就会呈现出缓慢的状态,工作惰性会急速增长,造成积极进取的员工流失率增大,而平庸的员工却与日俱增。此外,老板太过于人情化,就会让员工在突然面临新任务或新情况时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己的方向。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公司制度,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能为私情而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老板这种貌似严肃的处理方法,却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也会对公司整体利益产生正向影响。毕竟,如果过于宽纵员工造成的损失,最终结果仍是老板负责。这个时候,老板的“人情化”很容易给自己打耳光。

   (李金保,博思人才合伙人,首席高管寻访顾问 微博:@阿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