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樊斌:像陈光标一样在建筑垃圾里淘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4 00:41 来源: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李中海 实习生 张子彦

  上榜理由 <<<

  他初涉环保行业,历时一年时间,让盛天环保做到了河南第一,订单甚至远销台湾。而他有更远大的愿景,要在河南建设全国性的建筑垃圾科研示范基地,要在3年内,把公司打包上市。这些不是空洞的愿景,樊斌从一开始就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了。

   公务员下海的樊斌做了一件很多人看不上眼的活儿:他像陈光标一样在建筑垃圾里淘金,并且信誓旦旦:“我立誓,穷尽一生,捍卫环保事业 。”

  他很偏执,坚守理想,又不轻视利益。他坚信,建筑垃圾填埋既污染土地又浪费资源,他坚信不依靠政府补贴,建筑垃圾依然可以变成“金子”。他主动联合院校研究机构,加强新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使盛天环保告别低层次的“捡破烂”,成为一个以环保新产品制造为主的企业。

  通过技术创新,樊斌把一个低层次的事情做成了一个高端的事业。这也使盛天环保具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成为行业标杆,利用上市实现资本扩张,也成为盛天环保的下一个目标。

  一入环保“深似海”

  在电视台做过两年记者,又连续8年从事纪检督察工作,樊斌于2009年辞职,并于2010年包下金水区下辖的一个标段。

  能包下标段本来是件让人为之兴奋的事,但之后发生的事却让樊斌不得不放弃。

  由于政府管制不严,标段上他人乱倒建筑垃圾,樊斌经常背负罚金。某日凌晨,他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了有关陈光标的报道,樊斌兴奋地了解到建筑垃圾也是可以利用的。

  从此,他像着了魔一样迷上了“建筑垃圾”。

   第二天他就去了南京陈光标的公司,一连几个月,樊斌没进过家门,邯郸、昆明、潍坊、青岛、上海、深圳等许多城市,凡是有建筑垃圾处理厂的城市,他几乎都跑遍了。

  樊斌知道建筑垃圾的加工并不简单。此后他又依次去了全国做建筑垃圾处理的标杆企业进行考察,深入而全面了解了建筑垃圾的处理再利用系统工程。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樊斌成功跨进了环保事业的大门。

  然而很多环保企业都是靠着国家的补贴颤颤巍巍存活着,樊斌不想做这样的公司,本着“我的公司我做主”的想法,再次去深入了解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市场利润。

  原来建筑垃圾利用无需靠政府扶持就能产生巨大利润。松一口气的樊斌就这样开始了建筑垃圾利用的工程。

  但以为从此便可高枕无忧的樊斌,很快就有了更大的难题——土地和建筑垃圾收集问题。

  国家有政策指明,环保项目用地要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就是这个优惠让樊斌停在门口不得而入。政府给出的解释是:“我们也知道你这是个好项目,可是环保项目用地,属于免税项目,给当地政府带不来税收,你还是找上层领导吧。”

  就这样一层推一层。

  “既然大家都说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也都看到了那么多建筑垃圾堆在那里没办法解决,为什么就不给予支持呢?”樊斌困惑而痛心地讲道。

  樊斌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河南这么大,那么多需要改造的建筑垃圾,全部堆在大片土地上,堆放垃圾的土地还将永不复耕。中国虽地域广阔,也经不起如此浪费。

  现在,樊斌摸索出了一条解决土地污染和垃圾收集处理的新出路。

  这才真正开始了他立誓奉献一生的事业。

  破釜沉舟坚守创新

   樊斌很少回市区的家,而是在工厂与员工吃住在一起。他房间边上有个小天台,早上起来在那里看看书,学习些经营理念。他说山上空气特别好,每天起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觉做什么都是有意义的。

   见到樊斌之前,记者一行正在盛天环保会议室看企业宣传片。宣传片拍出了建筑垃圾堆对居民生活的危害,触目惊心。

  公司是开始运营了,如何盈利成为问题。同样是砖,那些小作坊,没有运营执照,没有检验报告,打得就是价格战。“我们的砖即使再便宜,也经不起低价的消耗。”

  对待工作严苛近乎完美主义的樊斌,选择了一条新路,就要坚定走下去,很快他决定与各地、各大学的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

  通过产品创新,盛天环保生产的砖无论在功能、质地、外观都优于其他砖厂的砖。

  研发中的透水砖,用在路面上能改善城市地表生态平衡;墙体砖,可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并节约材料;植草砖,独特的联锁设计为植物生长提供空间,在较差的环境下,草质也不易被破坏。类似的砖瓦还有很多,这些研发不仅使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成品本身也有着利于环境。

  建筑中用量颇多的干拌砂浆,也叫干粉砂浆,是粉刷在墙上,有着粘合、防潮等作用的涂料。它的市场价非常高——一吨能高达几百元,很多房地产商都选择用沙子自己勾兑以降低成本,即使如此一吨也要200多的成本。而盛天用建筑垃圾制成的干拌砂浆一吨成本仅100元左右。质地一样,完全达到国家行业标准。

  近期,盛天环保又与昆明理工大学、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下属的研究院一起,利用洛阳的矿渣和建筑垃圾研究出代替沥青的产品,正在做试验。

  创新是盛天环保一直坚守的,同样坚守的还有诚信。这一点无疑是樊斌最“执拗”的地方。

  关于盛天环保的制度他提出了两点:第一、一定要讲诚信讲真话;第二、闲谈莫论他人是非。

  他坦言只要你能做到这两点,哪怕什么都不会做你都能在这里上班。业务,可以慢慢学。但是绝对不能触犯以上两个底线,只要触犯任何一点都要离开这里。

  严苛并没有让樊斌和员工产生距离,“一、三、五下午打扫卫生,二、四、六下午是篮球比赛。”樊斌骄傲地说,“我们公司内部有个篮球队,还会有比赛,我也是篮球队的成员。”

  历时一年的发展,让盛天做到了河南第一,订单甚至远销台湾。这些没有让高标准的樊斌减慢发展速度。他有更远大的愿景,要在河南建设全国性的建筑垃圾科研示范基地,要在3年内,把公司打包上市。这些不是空洞的愿景,樊斌从一开始就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了。

   “我立誓,穷尽一生,捍卫环保事业”

   ——专访樊斌

  “要做到每一个工厂都像个花园一样”

   经济视点报:是什么原因让你从事这行?

  樊斌:2010年郑州市金水区政府学习深圳重庆两个城市搞的城市管理物业化,当时包括环境保洁这一块,全部发动物业公司来做,我跟朋友一起拿下了个未来办事处的标段。

   期间,市里成立了建筑垃圾的运输队,可是我们发现建筑垃圾没有地方处理。政府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只规定不能私拉乱倒。之后形成了一个现象,很多黑车半夜看哪里没人就把垃圾倒在哪里,中州大道和金水路立交桥下向北都曾经被倒过好几次,在此过程中我们公司被市政府罚过好几万,当时就觉察为什么生活垃圾有人处理,建筑垃圾就不能处理吗?既然河南没有处理这个的公司,我就自己开一个。

  经济视点报:创业过程中,肯定遇到很多困难,是什么让你坚持到最后的?

  樊斌:当时我给了自己很多压力,让自己无路可退,可是后来做的时候,真就形成了厚重的社会责任感。我一直讲现在大家都在装防盗窗,将来肯定要装防毒窗,污染太厉害了,以前哪有喝纯净水啊,现在自来水都不敢喝。不只是我,连我们公司的员工,看见到处乱堆的建筑垃圾,都很痛心。

  经济视点报:你对公司的地位有着怎样的愿景?

  樊斌: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长远。后来因为技术上的难题,去见了中国固体废旧物处理中心主任陈家珑教授,他对我们公司很看好,还给我提了3点意见:技术创新、做出品牌、壮大规模。他也同样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表示之前真没想过,见了陈教授我就有了要在中原地区树立起全国性的建筑垃圾科研示范基地的想法。我要做到每一个工厂都像个花园一样,要彻底改变人们对垃圾的印象。

  经济视点报:对公司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樊斌:我们是预计在3年内完成建设河南各市县的建筑垃圾处理站的规划。3年后我们要把公司打包上市,我们已经从现在开始做这方面的资料了。我当时注册公司资金是八千万,这是很难的事情,可是我询问了成立集团公司的要求后,就坚定了要做下去,直到现在我连自己住的房子都没有。

  “我不喜欢还没做出什么事迹就很张扬”

   经济视点报:公司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能达到多少?

  樊斌:完全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其中只有一些木屑,拆迁时遗留的碎纸片、窗帘等没办法利,不过这个量非常小。

  经济视点报:现在公司的业务情况是怎么样的?考虑其他企业加盟吗?

  樊斌:现在我们主要是与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合作,西边有个公园用了我们一万多平方的砖,东区有个绿化工程——龙湖御景,包括龙湖附近的民用建筑用砖都是用我们的。

   我们已经在洛阳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6月份就要破土动工。在新乡、焦作、开封都在考虑加盟。

  经济视点报:对于已经走在前面的其他省市的公司,你觉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樊斌:我觉得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公司都不具备的就是一种“气魄”。我们是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这种理念提到更高的层面,而不是纯粹的考虑经济效益。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好:“企业要赚钱,不能以其他人或者下一代人的生活环境为代价,谋取个人利益。”

   我觉得做这个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态效益,然后是社会效益,最后才是经济效益。其实企业把前两项做好经济效益自然就产生了。

  经济视点报:对你而言,在公司运作上,你的风格比较高调吗?

  樊斌:我在运作上,不算很低调,可我也不喜欢那种还没做出什么事情就很张扬的作风,很多企业还没成型都已经拿了很多的国家补贴,我们公司做了这么久到现在都还没有考虑这些事情。

   前期我就是主攻厂区的建设,第一不能有噪音第二不能有粉尘。在这方面我们是花了大钱,下了大力气的。前段时间,我们省人大环资委、住建厅、环保厅等十多个省市部门的领导及负责人专程来我们公司调研,实地参观我们的生产车间后,称赞我们的企业是“环保企业里的北斗星”。

  经济视点报:如果有一天建筑垃圾全都让你转化再利用的话,我们能满足这个需求吗??

  樊斌:没问题,绝对没问题。到时候哪怕临时给我们一块地,我们用移动设备直接放在那里就可以立即解决问题,保证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是砖。这一点像昆明就已经在做了,在拆迁房附近设立移动设备,直接制成砖块放在那里,建筑公司也会用这些砖建房子,达到真正的循环利用。

  “要让员工有一种‘生活’的感觉,不能只是‘活着’”

   经济视点报:你做事有点完美主义吗?

  樊斌:不能说完美主义,只是要求很严格,跟生活习惯有关系,对于文件的传输,办公室卫生我都有一定标准。细节决定成败,大事情做不成是能力问题,可以理解,小事情做不好绝对是态度问题,不可以原谅。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自己是把钱看得很重要的人吗?

  樊斌:我觉得对钱的欲望也好,对生活的物质享受也好,都应该有个底线,不能是无穷无尽,不然就太累了。总的来说我觉得不能浪费,应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地方。

   就像给员工安排工作一样,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你就管人别管事。我自认我还是很大气的,我以前在北大听课,有教授说得好:“人有多大气,就能成就多大业。”这句话我很认同,也努力这样做。有些公司还没盈利的时候拖欠员工工资,我认为员工的工资只是很小一部分,如果你这不能盈利,就不发工资,你也撑不了多久。如果你的企业能盈利,那你还在乎那点工资吗?钱是挣回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更不是去扣出来的。但是卫生间里的一个灯泡亮着、人不在水管开着等,我就不愿意,浪费我是不允许的。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你的性格属于哪种?

  樊斌:我觉得我在工作上是特别严格的,私下里像亲兄弟姐妹一样,员工也评价说我大气啊仗义啊。有工作的时候就要拼命干,没有工作的时候就带大家轻松轻松,跟他们一起打篮球比赛,一起爬山,摘摘果子啊,钓鱼什么的,我觉得要让员工有一种在“生活”的感觉,不能像我们以前那样只是“活着”。现在已经不是你给我高薪我就为你拼命的时代了,所以我都是把他们的后顾之忧都考虑了。我能多为他们考虑一些,他们就能多腾出精力为公司做事情。

  经济视点报: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

  樊斌:现在就是喜欢看一些书,听北大一些关于企业管理的课。我现在就有个习惯,看过的书里有不错的观点我就会在每天的例会上,讲给大家听,这个过程不仅让员工学到了知识,自己也能更牢固地记住它。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你能做到现在,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有没有自己不能忍受的缺点?

  樊斌:我的缺点可能就是太追求完美,甚至有点钻牛角尖了。小到端水杯的动作都有一定标准。之前向陈家珑教授寻求粉尘的解决办法时,他就说我“这是垃圾处理工厂,不是瑞士手表生产车间,不可能一点粉尘都没有。”当然生活上也有一些毛病,比如我最不喜欢刷碗。

  我觉得我的优点是,我能对大家负责任,甚至一些小员工的感情问题,我觉得孩子在这里工作,父母离得远都是不放心的,那我就要做个大家长,该你操心你就不能含糊。

   我还有个特点,就是睡觉极快,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想睡了,立马就能睡着。我觉得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只要尽力,就行了,牺牲睡眠去想些没用的,也没有实际意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很信奉这句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