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信托业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09:55 来源: 中国经营网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风险的隐忧。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趋冷,信托业的兑付风险时有耳闻。
宏观调控收紧之时,信托业曾一度大放异彩,供需两端均受到火热追捧,规模激增。数据显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信托业2012年一季度资产规模已达5.3万亿元;而在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9491.53亿元,六年翻了六番。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风险的隐忧。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趋冷,信托业的兑付风险时有耳闻。据了解,2011年12月,银监会已对各家信托警示风险;2012年5月,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柯卡生亦在演讲中指出,三季度信托业将迎来兑付洪峰,激进的业务与机构将可能存在兑付风险。
警告声犹在耳,信托业风险如期暴露。据《理财周报》报道,因融资方“山西振富集团”实际控制人已被警方带走,中诚信托旗下的矿业信托“诚至金开1号”已确定不能按期兑付,涉及金额30亿元,将于2014年2月到期;在此之前,吉林信托旗下的房地产信托“长白山11号”已出现违约兑付,最终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盘。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惯例,信托业存在刚性兑付原则,对于出现兑付问题的项目,相关机构会找资金接盘;但在此次中诚信托信用事件里,工行已明确表示拒绝兜底,并全面停止与中诚信托的合作。此举也引发了市场震动。
令人担忧的事情不止于此,中诚信托的出事可能意味着信托业的多米诺骨牌开始逐渐倒下。业内人士透露,相比此次出事的矿业信托,房地产信托的规模更大,风险更高,出事的可能性也更大。数据显示,2012年房地产信托到期总规模1758亿元,排名前10的信托公司占50%,其中仅中融信托一家就面临150亿元的兑付压力。考虑到房地产与矿业信托难以变现,许多项目甚至没有硬货抵押,一旦关联项目现金流回款不顺利,流动性危机可能随时向偿付能力危机演变。
可以预期,在刚性兑付原则下,中诚信托信用事件应能得到最终解决,投资者不至于遭受损失。由于项目未到期,资产还在,信托公司与银行仍可坐下来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处置方案,看谁先拿一笔钱出来补充流动性。但要明白,在基础资产的回报无法弥补资金缺口时,击鼓传花只是将风险后置,同时抬高融资成本,届时损失可能将更加严重,甚至酿成系统性危机,逼得监管层与地方政府不得不出手。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风险的隐忧。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趋冷,信托业的兑付风险时有耳闻。
对信托业来说,中诚信托信用事件的影响可能十分深远,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
首先,工行拒绝合作的态度打破了信托公司对于“银行会兜底”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法律上来说,银行只是代销,侵权赔偿责任全在信托,也将逼着信托公司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其次,信用事件暴露了信托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缺陷,知情人士透露,“出事”的项目受到了来自信托高层的压力,使得风控环节全部流于形式,这种“内部人控制”的文化需要为违约负责;
第三,中国经济的减速将令信托业的风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迎来风险释放,再加上金融体制改革,信托业面临来自银行与证券业的竞争,信托业的市场格局将受到很大冲击。中诚信托信用事件只是未来一系列变化的开始;
最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信托业近年的发展的确迅猛,但从绝对值来看,仍不至于引发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不到2000亿元的房地产信托到期压力虽大,也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中诚信托信用事件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过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若关联各方,特别是信托公司与投资者,都能从中诚信托的信用事件中得到教训,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对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而言,未见得不是件好事。但最怕好了伤疤忘了疼!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近几年国内信托业发展速度惊人,高速增长背后是高风险的隐忧。中诚信托的信用事件标志着信托业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市场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