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京沪等多地楼市回暖 恐慌性购房显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5 10:2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京沪等多地楼市回暖恐慌性购房显现?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京沪楼市回暖

  据媒体消息,近期,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南昌、太原等城市购房热情持续升温。数据显示,从近期热销楼盘的分布上看,长三角排名第一,占比41%,区域内杭州占比33%,而以上海为中心的辐射圈(上海、苏州、无锡)占比高达39%;环渤海紧随其后,占比达27%;珠三角区域占比18%,区域内深圳、广州名列前茅,分别占比38%和25%。

  据北京商报消息,24日,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端午假期前两日(6月22日-23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1155套,与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前两日的成交量相比大幅上涨了56%,与去年端午节假期前两日的成交量相比更是大幅上涨了289%。不仅如此,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在某种程度上显现。

  据京华时报消息,统计显示,端午假期前两天,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总量为876套,比五一假期前两天上涨了101%,比去年端午假期前两天大幅上涨了262%;全市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279套,虽然比五一假期前两天小幅下跌了8.5%,但比去年端午假期前两天大幅上涨了407%。

  6月北京楼市成交量节节攀升,来自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截至23日,6月月内全市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8111套,二手房住宅签约9072套,分别比5月同期上涨13.9%和4.6%,6月北京楼市成交量再创限购后新高已成定局。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17时,今年端午节期间,上海成交714套住宅,而去年端午节三天共成交956套,远未达到去年水平。但端午期间成交714套,高于今年五一期间成交453套的数据。

  据媒体报道,近期广州、深圳的成交较多的楼盘均为总价低、单价低的郊区楼盘,广州以中小面积的刚需产品为主的楼盘成为市场主力军;而深圳则是个别降价幅度较大的楼盘吸引眼球。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据统计,6月23日-24日上海只有1个纯新盘项目入市,该楼盘位于郊区青浦;广州端午节楼市也只有4个新盘推出,郊区番禺区占3席。

  此外,网上房地产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已达1013.18万平方米,为2007年以来高点。按照5月成交80万平方米的数据来推算,这些库存全部消化完要12个半月。

  据新京报消息,太原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太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72.76亿元,增长23.2%,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74.24万平方米,增长47.6%,比2011年全年提高66.3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消息,南昌楼市近期“供销两旺”,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出现持续性的周成交量破千的态势,呈现自限购政策实施以来难得的销售旺盛局面。

  南昌房地产信息网监测数据显示,5月南昌市区商品住宅销售3710套,同比上涨110%,与4月份相比上涨59%,交易量创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以来新高。6月11日至17日这周,南昌市区新建商品房共计成交1075套,至此,5月下旬以来,南昌楼市连续出现4周周成交量在千套以上的情况。

  与此同时,南昌5、6月份新房供应出现高潮,新推楼盘月均在40个以上。统计显示,5月南昌市有45个楼盘开盘,推出约7000套新房源,供应面积近70万平方米,这是自2010年11月份以来单月推盘量最大的一个月,并且整体销售率约在60%。

  调查发现,上海部分楼盘虽然优惠力度非常有限,但仍吸引了大批看房者。然而,市场传言的抢购潮未现。上海部分楼盘总价低、性价比高的项目人气较旺,市场回温迹象明显,有些楼盘虽然“零优惠”,但依然人头攒动。

  在某楼盘看房的一位购房者表示,自己已经被“抢房潮”传闻搞得有点迷糊,但房价确实未见明显松动。另一位购房者认为,房价下跌空间有限,最近处于政策利好时期,出手时机已到。

  据新京报消息,针对近期楼市成交量明显上涨,北京市住建委表示,目前90%以上的购房人都是首次置业,调控并未放松,房价的反弹回涨不具备支持因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日前表示,经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现在市场上的投机性需求基本上被挤出了市场。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认为,降息信号被市场过度解读、首套房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多个城市楼市政策微调等因素令部分购房者认为市场有望走出低谷,担心再次踏空,入市积极性有所提高。抢购气氛或许是部分开发商急于制造的一种假象,市场筑底恐未完成。

  北京商报援引北京中原地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的分析称,造成成交量持续攀高的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方面降息信号被市场过度解读,首套房信贷松动及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各地楼市政策微调,购房者预判市场将走出低谷,入市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房价迟迟触底不降,也加速了购房者入市;第三便是供应量有所增加。但要注意的是,购房者对房价依然比较敏感,目前来看,恐慌性购房仅是个别出现,整体市场价格仅微调。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因为最近整体经济的疲软,地方微调的力度比较大,但是一旦过度中央肯定会有预调应对,所以目前来看市场明显过度反弹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提醒购房者不要盲目入市。

  6月成交或继续回暖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强调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这已经是今年以来该部第三次表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在此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相继发布声明,否定了最近有关房地产调控放松的言论。

  据媒体消息,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楼市成交持续回暖,购房者对政策和市场走势存在忧虑,一些刚需人群甚至出现买涨心理,害怕再度踏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开发商开始不断营造开盘热销的气氛。这对普通购房者来说,容易形成跟风入市或看涨买房的心态。开发商有可能借势提价,利用购房者的心理促成量价齐升。

  业内人士判断,在调控房价的效果渐趋明显及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展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除非四季度之前,房价明显上涨,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今年楼市是一个探底、筑底、复苏的过程。政策层面正处于“刺激刚需”时间窗口,刚需人群的购房意愿应该会在6-8月继续释放。6月楼市成交量有可能继续维持5月的水平,预计6月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或继续维持回升趋势。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楼市“回暖”基础并不稳固,在调控从紧的大背景下,如果开发商的降价促销力度不能维持,成交量很可能会再度陷入低谷。就当前的趋势来看,下半年刚需人群依旧会不断入市。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而言,刚需释放能够持续多久对市场走势将有较大影响,这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千人购房潮乃炒作

  据媒体消息,走访上海多个楼盘,未见“抢购潮”。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限购并未放松,执行力度从严,尽管新盘与二手房成交均价和成交量都有所上升,但上涨幅度并不大,“抢购潮”目前难以在上海楼市显现。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 针对近期多地出现“日光盘”项目及楼市涨价的传闻,业内人士表示有炒作嫌疑。近几个月,全国楼市成交出现一定放量,但多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目前市场成交较2009年和2010年楼市火爆时期仍有较大差距,市场全面反弹难度较大。

  业内人士称,个别地区出现的“千人抢购潮”不排除其中有开发商炒作的成分。从真实市场情况看,除非项目性价比极高,否则很难出现真正的“抢购潮”。

  对于有报道称南京市出现“万人抢购潮”,业内人士表示,该楼盘确实卖得不错,但只是有近万人到访而已,不是每个访客都会购买。该项目并不位于南京市,而是位于南京相邻的句容市,因此其“抢购热潮”也不是发生在南京市。对于该楼盘出现热销的原因,市场人士分析,一方面开发商营销计划做得好,蓄客时间长,摸准推盘节奏;另一方面是句容不限购,紧邻南京,吸引了很多南京购房者去投资。

  房企“豪掷”土地市场

  据京华时报消息,近期的土地市场热闹非凡,从上海到南京,从广州到北京,土地市场都一改往日冷清、低迷的场景,以不断刷新的地价华丽转身。

  从3月份房地产成交量回暖开始,开发商的预期就发生了转变,万科、招商、万达、绿地、万科等企业纷纷在各城市出手拿地。其中,万科已经在青岛、唐山、南充、贵阳、合肥、廊坊等地拿下多幅土地。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另据了解,近几个月来,金科的拿地动作不断,相继在重庆、四川、江苏等地拿下8宗地块,耗资近20亿。其中,5月3日金科公布,公司已通过挂牌方式获得重庆四宗地的土地使用权,四宗地块成交价总共为11.73亿元。5月31日,金科控股子公司无锡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32亿元的总价摘得江苏省张家港市两宗住宅用地,地块总面积为14.14万平方米。另外,金科于6月1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成都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在6月14日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分别取得重庆市开县一块宗地、四川省内江市一块宗地的土地使用权。此次收购共耗资3.51亿元,两宗地的总面积约22.9万平方米。

  对于房企斥资拿地,某开发商内部人士称,尽快将手头持有现金转为土地,及时“换仓”谋求下一轮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机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唯有如此,房企才能在“逆势扩张”的市场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

  房企的争抢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地价,截至目前,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均出现了高于市场预期的“高价地”。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6月18日成交的广州珠江新城地块,18家企业参与竞标、13.22亿元的总价、32968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使其成为继去年7月19日珠江新城诞生广州新地王后一年内广州地产交易新地王。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溢价率较高,但这个价格合理,拿地企业计划打造一个填补广州空白的超五星顶级酒店。业内人士认为,广州新地王意味着土地市场回暖的信号非常强烈,特别是开发商不缺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半年房企将集中资金抢夺土地。

  事实上,近期的土地成交溢价率普遍走高,在此前的6月6日,上海土地交易中心迎来共8幅经营用地的集中竞拍,出让面积共19.4万平方米,总起始价21.66亿元。最终,除了当中三幅地块因为仅有1名竞买申请人而底价成交,其余5幅地块的溢价率全超过20%。即使算上3幅底价成交地块,当天土地出让的整体溢价率也高达73%。

  北京土地市场高溢价率的序幕也在缓缓拉开,继之前通州运河核心区地块刷新同类型土地楼面价纪录之后,于6月18日成交的门头沟地块再飙新高,溢价率近50%,超越香河园地块,成为年内溢价率最高的地块。据悉,门头沟一地块竞拍现场引来了7家企业参与竞争,经过34轮的竞价和190轮的竞配建公租房面积后,北京鹏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力压群雄,以近2.79亿元的成交价和配建9650平方米的公租房的代价摘得。该宗地的成交结束了两个月以来无住宅用地成交的“空窗期”。随后的6月19日,海淀万柳优质地块也迎来了首宗报价,土地市场的火热局面有望延续。

  据媒体消息,京沪等地楼市回暖,多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升温,购房者的恐慌心态也开始加剧。

  40城住房信息联网大限将至

  据东方早报消息,距6月30日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大限,已只剩7天时间。截至昨日发稿,早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至少有18个城市已宣布,其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联网。这18个城市分别为:广州、福州、厦门、南京、无锡、苏州、宁波、杭州、温州、济南、石家庄、沈阳、大连、长春、南昌、南宁、兰州和西安。

  此外,合肥、郑州、青岛、武汉、北海等地亦称,当地已具备和住建部联网的条件。太原则表态,力争在今年6月实现和住建部联网。目前的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完成率仅45%。

  住房信息联网可能牵出公务员腐败问题,一位上市房企营销总监称大城市的住房信息都已入库,只是政府是否愿意公开而已,就像官员财产要不要公开一样。(编辑:海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