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库存再破千万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王力凝
需求持续低迷 贸易商促销大战
6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称:今年前5个月中国成品油消费量约1亿吨,按年计算升幅为2.2%。但从库存数据看,仅仅在5月,成品油库存增加179万吨,其中柴油一项,净增加146万吨。
柴油是中国最核心的生产用油和工业用油,往年每每发生的油荒,都是因为柴油而起。正是因为地位特殊,中国鲜有直接公布柴油库存数据。
但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知情人士透露:“眼下国内柴油库存早已超过1000万吨,而在2011年6月,柴油库存曾高达1004万吨以上。”他认为日益高企的柴油库存,充分反映出下游需求不足的弊病。
与库存高企相比,围绕成品油资源去库存的促销战也在国内全面打响,一些地方民营加油站的93号汽油零售价,已经跌回6元时代。业内专家预计,2012年的中国,将不可能再次出现柴油荒。
库存危局
进入5月份以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巨头旗下炼厂和成品油油库的各类库存,已经持续在高位甚至满仓状态运行。
历史上,中国的成品油库存鲜有高位运行的纪录。如2011年2月,中国石化曾宣布企业柴油库存达到历史高位。“当时,中国石化称柴油库存量与2010年下半年的紧张局势相比,增长了93%,日加工量和库存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地加油站全部实现敞开供应。”接近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一位消息人士称,据他了解,当时中国石化柴油库存的总量,亦不超过600万吨。
更早一些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8月,国内柴油库存曾达到760万吨左右,但一年后的2011年6月,柴油达到1004.46万吨。
按照惯例,国内柴油单月生产量大多数时间都基本维持在1300万吨~1600万吨,如2011年4月,国内柴油该月产量为1395万吨。
但现实中,由于柴油消耗速度极快,国内柴油资源的商业化库存(含两大石油巨头的厂区库存和销售网点库存)总量一直很难达到700万吨以上。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成品油储备能力建设。如在2008年5月出台的《石化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成品油储备,目标是2009年成品油储备到300万吨,2010年到600万吨,2015年达到1000万吨。
“建立成品油储备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淡储旺销,核心储备对象就是储备柴油资源;另一方面,柴油的储备安全系数高,挥发较慢,也是国内唯一的生产用油。”前述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知情人士称,2012年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他预计,伴随地方炼厂纷纷以检修为名减少开工,以及两大石油巨头降低生产负荷等动作的出现,下半年至少在三季度,国内成品油将进入去库存状态。
促销战争
6月底,两大石油巨头为消化高涨的库存也已展开激烈“价格战”。
“现在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库存是非常高的,一些炼厂已经达到了80%甚至满仓的状态。”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纷纷下调了汽柴油批发价格,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库存,以应多油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据卓创数据监测,目前国内93号汽油均价为8934元/吨,较上次调价前下跌495元/吨;0#柴油均价已跌至7616元/吨,较上次调价前下跌461元/吨。
记者还了解到,国内第一大炼油巨头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旗下各分公司必须降低所有库存,各地销售公司停止一切可以停止的外采。而且接连下调旗下炼厂的6月原油计划加工量,累计较原计划下调8%。高库存的压力下,两家石油巨头面临着窘迫的销售压力——大部分销售公司的任务完成进度只有一半。
另一方面,在成品油价格下调的预期下,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也出现大幅跳水,汽、柴油批发均价较6月9日调价后已经跌去了300元/吨。
与石油巨头的高库存形成明显对比,社会库存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现在是卖多少进多少,不敢有太多的存货。”西安某民营加油站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加油站的销售额只有去年销售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市场都预计成品油价格会在随后再次下调,所以都不敢多存货——因为油价一旦下跌,加油站的库存就贬值,从而产生亏损。
张经理称,早在6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时,西安多个民营加油站的93号汽油,就已经实现了7元以下销售的价位。“关键是卖不动,销量下滑太厉害。”他称,另一方面进货价格也比较低,即便按照每升7元销售,每升还是能赚0.2元以上。
据油客网监测,目前北京地区共有288个加油站在进行降价促销,降价幅度在0.05元~0.65元之间。其中,降价销售的中石油加油站多达121个,中石化油站有54个。
同样的降价潮还在江苏、河北、上海、浙江、广东、上海、天津等全国多个省市涌现。
卓创资讯能源事业部成品油分析师胡慧春表示,两大石油巨头6月份在各地的销售进度,只有六七成左右,特别在广东地区,两家公司的销售任务完成率只有50%。与此同时,由于销售冷淡,各分销售公司不得不将任务量进行下调。
需求难题
受全球经济下滑拖累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在80美元的重要关口持续低位徘徊。截至6月27日,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7.96%,国内成品油价格 “三连降”的价格条件已成熟,只待7月中旬时间窗口打开。
胡慧春认为,中国柴油需求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虽然每年的6~8月份是柴油的传统需求淡季,而高温天气提振汽油需求,但化工等下游需求不振,导致原油的产量及加工量也明显减少。
据发改委的数据,中国5月份原油产量同比下降了1.3%,到1703万吨;中国的炼油企业加工量为3420万吨原油,同比下降了1.8%。
面对需求难题,以及无法消化的“堵库”现象,加之销售低迷,开始密集进入停工检修状态的石油炼化企业,自6月以来逐渐增多。
长期以来,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开工率一直作为中国成品油市场的晴雨表。数据显示,山东地方炼厂的开工率已经从今年5月初的38%左右,下降到了目前30%的水平,创下了今年开工率的新低。
据了解,山东神驰化工、山东华星石油化工、山东淄博金诚石化等地炼企业都已经在今年6月全面停工检修。
卓创成品油研究员刘峰在走访了多家地炼厂后发现,目前地炼厂不愿意开工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对成品油需求减弱,市场交投清淡导致炼厂炼油利润明显下滑,所以不少的炼油厂都选择在此时进行停产检修。刘峰认为,预计停工的地炼厂开工将在8月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