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技艺的初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何方中

  奢侈品品牌虽带有各国迥异时尚风格的烙印,但品质背后最直接的支撑——手工艺,却值得我们跳出一国、一时、一地的范畴来品读其中共性。无论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庙堂之高”品牌,还是隐于世间默默耕耘、为大牌背书的“江湖之远”工坊,无不以技艺为生存基因与根系,并倾尽心血维系与传承。

  技艺直接作用的对象是材质。精妙的技艺能够开掘出材质的无限可能,这是对顶级原材料最好的尊重。

  配得起“大匠”称谓的手艺人必然对材质秉平等相待之心、持促膝相谈之姿,切磋琢磨的过程如同读书:建立在keep it simple,keep it natural基础上的keep it classic,正是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过程。

  意大利面料之所以在全球时装业界久享盛誉,重要的独门诀窍在于:依凭精细、扎实、极富原创色彩的织造工艺,令面料本身已很出色的质素更上层楼,特色被放大到极致。

  AGNONA堪称其中典型代表。笔者钟爱的一条AGNONA围巾只有简单三色格纹,但工艺之精妙全在这看似素淡的三色里。织造师尊重原料的本质与天性,未采用任何染色剂,而是完全利用山羊绒本身原色做出这篇文章:深驼色的紫绒、米色的青绒,最浅的米白色则来自白绒,在精心选材和组织后,未经染色过程却更胜于染色效果。由此,原绒纤维未遭任何化学制剂破坏,得以充分保持天然结构和细密纹理状态。

  真正矜贵的羊绒制品款式大多极尽简单之能事,没有丝毫炫耀意味,纯以“工艺衬托材质”擅胜场,这便是quiet luxury的精髓。还是以这条格纹围巾为例,尺寸堪比大幅面披肩,却仅有100克重,精工细作程度可想而知。在寻常羊绒的“软”“暖”“轻”之外,上好的羊绒其实跟真丝有极多共通之处:饱含空气感的纤维;富于光泽美;滑而不浮,有种糯糯的“滞在”感;弹性好得就像洗发水广告,不是机械的一收一放,而是丰润的……而普通羊绒制品限于原料,更受限于纺制流程,即使采用支数较高的一般性精纺,也无法达到这般如丝境界。

  珐琅表的精美与昂贵举世皆知,但多数给人色釉绚丽、对比鲜明的固定印象。到了法国国宝级品牌CHAUMET的技师手里,则诞生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珐琅表用色法则:清透淡定如在天之云、在瓶之水。作为个中典范的两款怀表同诞生于1910年,其一为CHAUMET为忠实顾客吕伊纳公爵(Duc de Luynes)特别定制,技师以大量镂空的铂金线条环衬灰蓝色珐琅表壳,手法极富“留白”意味;另一款灰绿色珐琅怀表同样将铂金与钻石的运用收敛到一定程度,只是将作为主角的珐琅雕琢出拍岸涟漪般动人心魄的纹样。若非对材质脾性熟谙于胸,绝无可能作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调度。

  技艺造物,充满古典精神:那是一种源自日常、且始终不脱离日常的仪式感,道与术、知与行在其中祛除了异化的遮蔽,回归到本质上的均衡。

  在手工艺领域,“眼”即眼力,属于“道”和“知”的范畴;“手”自然是手艺,属于“术”和“行”的范畴。二者共冶一炉,不争孰高孰低。

   如果说Louis Vuitton是奢侈品入门“安全”、“无误”的选择,那么,Bottega Veneta则是你更上台阶、无须再刻意标榜自己的奢侈后,必定会情有独钟的不二之选。其独树一帜的编织工艺——Intrecciato技术从法则到呈现效果都堪称古典美的指针:准备工作包括选出颜色、光泽毫无瑕疵的原材料(事实上被Bottega Veneta淘汰的皮革,其所谓“瑕疵”寻常人也根本看不出),用机器按固定间隔打孔,再取另一块皮革裁成均匀条状。经验丰富的工匠这时才真正入场,将条状皮革用针编织到打完孔的整块皮革内,两种皮革的接合以看不出切缝接边为标准,真正事故卯榫一体。这样的工艺,即便是做熟了的匠人也至少要花3到4天方可完成一只包。成品纹理柔韧像是会呼吸,不易拉松、扯裂,整体廓形更是美得充满生机。

  也难怪,业界目为Bottega Veneta灵魂人物的创意总监Tomas Maier,甫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拿掉了品牌所有商标。这么做只为让顾客记得,Bottega Veneta引以为傲的,唯有自创立之初延续至今的精湛手工艺而已。

  奢侈品为保存传统而进行的的投资与其说是一盘生意,不如说在更纯粹的意义上呵护了手工艺自由创作的空间,滋育文化的同时也扶植了后辈人才。

  现今逐利时代,劳动的自由和成就感极为脆弱,为压低成本,机器流水线造出的粗糙产品大行其道,手工艺陷入生存困境。这就是Hermès谢绝世界第一奢侈品集团LVHM收购的原因所在。后者惯用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手法,必然造成成本上升并需要通过增加销量来予以消化。手工无法满足的量只能转向机械化,从而伤害品牌的核心价值。

  笔者有位拥有近二十年精品业从业经历的友人,多年前第一次踏足顶级制鞋工艺代名词——威尼斯的卑仁达河谷(Riviera del Brenta),讶异于那些街知巷闻的大牌,从EMILIO PUCCI、MISSONI到GIVENCHY、CHLOE,佳作皆出自当地一座座家族色彩浓厚的工场。她不由赞叹:这些工场对皮革的感觉和创意实在太“与生俱来”了,大牌再泉涌的灵感,离开了它们的手工也必然大打折扣。

  从1985年到2006年,CHANEL用长达20年的时间先后完成对七家手工工坊的收购,并开设子公司Paraffection(字面意思是“为了爱”,十分切合主题)保障它们的运营。这些历史悠久的手工工坊包括:钮扣坊Desrues、珠宝坊Goossens、羽饰坊Lemarié、刺绣坊Lesage、鞋履坊Massaro、制帽坊Michel及花饰坊Guillet。其中Lesage和Lemarié的逸事最值得一说。

  而Lemarié更是法国时至今日硕果仅存的羽饰工坊。沐风栉雨130余年,它之于CHANEL更有特殊的意义:品牌标志性的山茶花正出自这里。粗花呢、皮草、缎、蝉翼纱、塑料甚至纸板……无论CHANEL指定选用什么材料,Lemarié的工匠均能凭借一双巧手,像花匠培育鲜花般造出一丝不苟的花饰。如今,Lemarié每年都可供应两万余朵山茶花以因应CHANEL的需求。作为手工艺土壤滋养出的花朵,奢侈品对技艺的反哺,为后者在混沌现实中的尊严和永续发展提供了颇富人情味的支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