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人民币国际化呈加速趋势,在此背景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20:2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方式亟须改革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发展改变了外币单一流动局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本外币分立监管体系已不能与之适应,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方式亟须改革。

   央行近期发布消息,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审核下发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名单下发后,我国境内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标志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彻底、全面铺开。央行最新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达2160亿元,占同期进出口额的比重已超过10%。

   人民币跨境流动对现行监管方式提出挑战

   去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果显著。离岸人民币债券、人民币互换、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货币挂牌直接交易、人民币对外直投等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尤其是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推进打破了原来本外币分立运行的局面,本外币开始出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局面。

   但凡事皆有利弊。跨境流通的人民币与外汇不同,不需要投入基础货币对冲而增加货币总供给。大规模的人民币资金流出入必然导致国内货币供求关系发现变化,一旦这种变化节奏骤然发生或超过一定幅度,就会对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造成冲击。跨境人民币流动使货币政策的内外均衡冲突更为突出:一方面当国内采用紧缩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或人民币升值时,会导致境外人民币回流,增加国内人民币供给;另一方面当国内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或人民币贬值时,境内人民币会外流,从而减少国内货币,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同时,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人民币结算已成为国际游资进、出境重要渠道之一,境内外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差异也容易导致人民币资金跨境套利和套汇。

   因此,规模越来越大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对现行的跨境资金管理模式提出新的严峻挑战。譬如:如何统一协调本外币跨境流动监管主体和政策;如何制定统一的本外币管理框架、原则和标准;如何尽快搭建一个跨境人民币管理的信息登记、监测、核查、处罚的整体制度框架;如何准确监测境外人民币的分布状况和变动;如何将跨境人民币业务引致的人民币对外负债纳入央行资产负债表统计并准确评估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如何堵截跨境人民币渠道流入的非法资金;如何避免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的诸多监管空白等。凡此种种,都对我国的监管部门提出了崭新而严峻的挑战。

  尽快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监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尽快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监管,必须从整体把握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分布,构建统一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有序、合规开展;必须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模式,人民银行、银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应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健全科学的、宏观审慎的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政策法规。跨境资金管理法规应突破币种限制,以跨境资金的流入、流出为出发点,搭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支持本外币跨境业务的发展,堵截非法资金进出。整合现有监管系统,搭建以跨境资金账户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可将跨境资金核心系统如货物贸易监测系统、直投系统、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结售汇系统、RCPMIS系统等重新整合,搭建一个以跨境资金账户系统为基础、记录跨境资金流量与存量的数据平台,统一跨境资金监测。

   其二,完善监管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机构设置。新的监管机构设置要打破央行和外汇管理局现行按资金性质条块式管理模式。可根据信息收集、统计监测、核查处罚等监管流程进行设置:一是设立对公和对私服务受理窗口,受理各类跨境业务;二是按监管主体性质分设银行监管部门、企业监管部门以及个人监管部门,其中:银行监管部门综合考评银行跨境业务、金融创新以及内控管理;企业监管部门对企业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三是设立跨境业务检查部门,对被监管机构进行常规、专项、违规的各类检查及处罚。

   其三,加强统计监测,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均衡发展。一是统一产品业务口径和会计核算方法,要求各银行分支机构定期、分类报告主要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的交易信息,在完善统计体系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主体监管和非现场监测制度。二是加强对国内银行在境内外系统内有偿调拨资金的管理,强化境外人民币的流动监测机制。根据银行信贷扩张速度及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引导境外人民币回流的节奏和规模。

   必须注意的是,要改变条块分割式管理,实行主体监管。在银行监管层面,要加强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监测银行跨境收支和结算产品,关注境内外银行间资金拆借、运用等方法变化;督促银行履行代位监管职责,与监管部门对企业主体形成监管合力。

   在企业监管层面,要整合利用包括企业主体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监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企业主体进行分类管理,将出现异常情况的企业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在个人监管层面,要以个人跨境资金账户为依托,采集包括电子渠道、现钞等跨境资金流动数据,加强个人分拆汇款等违规交易的重点监测。

   必须强调的是,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跨境交易将朝持续便利化方向发展,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重点应是事后监管。这就要求监管机关逐步转变重事前审核、批准的管理观念,采取激励守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事后监管管理模式,使管理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