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延迟退休争议:谁在偷着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3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CFP 图CFP 图

  本报记者 史燕君 黄烨 实习生 罗峥曦 陈洁

  ■ 本期嘉宾: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夏学銮 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

  崔新生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

  近期,因“延迟退休”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广泛热议。官方两年来三次表态,延迟退休被一步步推近现实。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再提,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应延长至65岁。

  然而,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公共政策,涉及人口结构、社保基金可持续性、劳动力市场、代际关系等诸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年龄究竟是否可行?延长退休年龄真的就能补上养老金缺口?当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养老金制度要怎么改革?

  现状

  反对声仍占多数

  反对该政策的多为体力工作者,有人甚至认为,这或将成为既得利益者继续获取财富的工具

  “听说退休要延迟了?有没有这事?”昨日,在某工厂上班的王阿姨打电话向记者咨询,语气焦急。她今年49岁,干到今年年底就可以退休了,她告诉记者,近来同事们都在讨论这个事情,她非常担心。“再干下去真的干不动了。”

  近阶段,延长退休年龄无疑是舆论热点。虽然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未曾消停过。但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延迟退休几成定数。

  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中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6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事实上,《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在作出上述肯定性表述之前,相关部门近两年就延迟退休一事已多次试探民意。比如,6月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人民网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保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相关调研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人保部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述表态,便是试探社会反应之举。

  再如,2011年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年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也在互动环节表示,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选择,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在走这条道路。

  更早些时候——2010年10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柔性退休”尝试:各类企业人才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可以延迟申办养老保险金。

  然而,相关部门长时间多次的试探并没有强化公众的接受度。对于人社部最新透露的政策动向,公众舆论几乎一边倒。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176万网友中,有94.5%反对延迟退休。

  根据媒体报道,支持该政策的多为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相关人员,他们认为延迟退休可以继续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潜能;而反对该政策的多为体力工作者,有人甚至认为,这或将成为既得利益者继续获取财富的工具。

  话题一

  延迟退休是趋势?

  现在人均寿命延长,退休年龄与人均寿命挂钩,随着人们人均寿命的提升,原来的养老金不够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延迟退休在国外正成为潮流。比如,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因此,从这点上说,相关部门决定延迟退休年龄的做法也是赶上了潮流。

  人社部称,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有观点指出,延迟退休的根本原因在于缓解了中国养老金缺口压力。6月30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大平衡,养老金缺口“确实非常大”。他透露,近十年来,中国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

  6月中旬,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等人联合公布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然而,6月18日《人民日报》曾以“中国养老金不会缺口18.3万亿元”为题否认了上述说法。那么,延迟退休是一种必然趋势还是养老金缺口下的被动选择?

  毛寿龙:延后退休是必然的,现在人们身体健康,平均寿命提高,人口结构老化,而且现在的现象是,很多人退了休也在工作,或者是换一份工作,既拿着退休金也不用交税和交社保的钱。

  值得注意的是,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也在于社保空账,我们现在的退休年龄是按人均寿命60多岁算的,现在全国的平均年龄都70多岁了,之间相差10年,这中间是少收和多领的差距,会让养老金亏空很大。延长退休5年,就相当于少拿5年退休金,这无疑有利于缩小养老金缺口,但还要看经济形势,比如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茅于轼: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缓解养老金缺口。现在人均寿命延长,退休年龄与人均寿命挂钩,随着人们人均寿命的提升,原来的养老金不够用。

  延迟退休年龄是最自然的办法,延迟退休之后,交的养老金就多了,拿的就少了,可以缓解压力,避免最后缺口变大而发生危机。

  不过,延迟年龄得缓慢有弹性的增加,不能一下子挪到65岁,这方面政府肯定要好好组织调查和研究。

  夏学銮:按照国际惯例中国退休年龄偏早,即使发达国家也比中国晚得多,66岁、70岁退休的比比皆是。其实中国在几年前就开始讨论延迟退休的事情,个人看法延迟退休与我国养老金缺口过大有直接关系,如果延迟退休就可以少付一些退休金,缓解社保压力。

  崔新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国家银发工程还没有建立,相关设施和制度还没有建起来。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老龄人口会达到一个峰值,一下涌入那么多退休人口,对国家和社会压力很大,所以延迟退休,是为缓解这一波老龄人口带来的压力;第二,养老金缺口比较大,财政压力较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养老保险存在被挪用、增值业务少、收缴难度大等问题,有些是有账无钱。延迟退休有利于缓解国家财政压力。

  更甚的是,缺口变大危害将很大,国家没钱支付会滥印钞票,增加通货膨胀。现在国家也在想办法建立理财机制,但又面临渠道不畅、整体体制改革等问题。因此,延迟退休只是暂缓措施,然后在缓解的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

  话题二

  平衡之法哪里寻

  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加速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近年来的通胀形势相比,我们养老金的收益率低是不争的事实

  趋势不可否认,争议同样存在。那么,如何平衡好消费者的种种忧虑与延迟退休这个趋势之间的关系?另外,上海“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尝试,是不是可以成为一种借鉴?甚至可否推广?

  资料显示,2010年10月1日,上海展开了上述尝试。对此,《财新》杂志昨日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从未承认过此为延迟退休,“但在学界看来,上海的做法实质就是延迟退休”。据了解,上海的相关政策不是强制政策,“只需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并达成一致即可,延长期最多五年”。其中,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有消息称,上海或将于年内进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这会不会成为政府在养老金领域的新尝试?

  毛寿龙:最重要的做法恰恰是民主决策。不能一刀切,但适当的时候,也不能不切。从方法上看,可以每个城市可以有其差异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对于上海可能施行的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这实际上是减税方式的一种,属鼓励性措施,不解决总量问题。

  夏学銮:是不是可以考虑这样的策略——通过发放其他类型的补贴来弥补延迟的养老金?但在此之前,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与广大民众的对接,了解真实情况,甚至平复部分民众的愤懑。

  另外,上海地区的试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减小部分中国养老金缺口的压力,同时,通过试点,可了解到各阶层民众对延迟退休的看法,以便作出更好的决策。

  崔新生: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加速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近年来的通胀形势相比,我们养老金的收益率低是不争的事实。至少,政府应拿出目前养老金中的20%-30%进入投资领域,进行合理、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组合。但这个同样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以股市为例,风险始终很大,养老金就不宜进入。而从深层次讲,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需要改革,但往往,一个点的改革,会牵涉到整体的改革,且难度超乎想象。

  话题三

  争议焦点在何处

  争议的背后,凸显了目前中国的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养老金“双轨制”——公务员、国企人员的退休金多、普通消费者退休金相对较少的问题

  不管是专家还是学者,抑或横向比较国外的经验,有很多专业观点都认为延迟退休是“一种趋势”。但对于这种“趋势”,中国的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人民网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22053名网民中,有78.5%网友表示反对延迟退休,“认为不利于年轻人就业”;有10.6%的网民表示支持,认为“平均寿命延长,养老金的缺口比较大”;另有8.6%的网民持中立态度,认为“应根据自愿来选择是否延长”。

  事实上,同样的情况早在2008就曾发生过。当年11月5日,人民网名为《报道称退休年龄酝酿延迟至65岁,您怎么看?》的调查,共有超过12万名网友参与,其中,62.2%的网友反对,30.2%的网友赞成。

  那么,中国普通消费者对延迟退休争议大或反对者居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养老金的覆盖范围低?养老金“只见进不见出”?还是养老金存在体制内体制外的不公平现象?

  毛寿龙:以小见大。争议的背后,凸显了目前中国的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养老金“双轨制”——公务员、国企人员的退休金多、普通消费者退休金相对较少的问题。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就是担心养老金造成的不公,但与此同时,政府担心的却是没钱发养老金和相关的就业问题。

  茅于轼:延迟退休,会对就业有影响。一个潜在的逻辑是,人均寿命提高,最终会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吃饭、看病、买东西,都会产生需求,需求增大,市场也不得不随之增大,应对这种需求,而市场增大,可能的情况就是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过,不管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说明白,向普通消费者解释清楚,让他们知道政策为什么推行等。另外,消费者也需要一定程度上考虑社会平衡的问题。

  夏学銮:延迟退休的争议,一方面体现了老问题:中国养老金缺口大,一方面,却可能引起部分民众的不满,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不满。

  崔新生:这凸显了普通消费者对养老金问题的担心。首先,未来保障兑现的问题,这多少会让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在现行制度下,政府干部退休之后领取的退休金是很高的,甚至基本与在职没什么区别。而对于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苦、脏、累工种来说,延长到65岁退休,实际上加重了这个群体的劳动付出和生存成本。再次,有关养老金的争议很早就出现了,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到现在还在讨论?为什么到现在仍有很多争议?是不是这几年的时间,相关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推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