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正在经历令人瞩目的2012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7:11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牛娟娟在刚刚落幕的2012陆家嘴论坛上,“人民币”无疑是最热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关于“人民币”的消息连日来也频频见诸报端。
在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中,获批政策内容包括金融、税收、法律、人才、教育医疗以及电信6个方面,其中,关于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则是前海金融创新政策中最大亮点。
7月1日,韩国央行宣布已开始用今年早些时候获得的3亿美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购买中国股票,这是韩国央行首次宣布直接投资中国股票。专家称,此举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在于标志着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职能开始显现,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亮点。
温家宝总理6月21日在里约热内卢与巴西总统罗塞夫举行会谈时建议,抓住机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尽快实现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促进人民币与雷亚尔直接挂牌交易,支持互设金融机构。也就是说,人民币对外币直接交易的品种有望继续扩大,巴西货币雷亚尔或成为下一个目标。
今年以来,人民币话题的不断升温,源自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货币合作稳步推进
2012年,人民币迈向国际的步伐更加稳健。年初,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按照规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此举标志着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贸易层面上基本贯通了全程。
除了继续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外,我国继续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合作包括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和双边本币结算协议。1月17日,我国央行与阿联酋中央银行在迪拜签署了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月8日,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中马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扩大至1800亿元人民币/900亿林吉特;2月21日,又与土耳其中央银行在安卡拉签署了中土双边本币互换协议;3月20日,与蒙古银行在北京签署了中蒙双边本币互换补充协议,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亿元人民币/1万亿图格里特扩大至100亿元人民币/2万亿图格里特;3月22日,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签署了中澳双边本币互换协议;6月26日,与乌克兰国家银行签署了中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对此,专家表示,一系列货币合作的开展,既是国际贸易和经济交往的需要,也是人民币不断走向国际的必经阶段。未来,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霾,国际经贸往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双边和多边的货币合作将会进一步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区域间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外部市场热切回应“人民币走向国际”
就在人民币悄然迈向国际市场之时,外部市场也对此给予了热切回应。透过人民币贸易结算、和贸易对手签署换汇协议及货币直接兑换等途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由于人民币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及相关业务的发展潜力,不少城市积极争取作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除香港已具备雄厚基础外,伦敦、新加坡、东京、悉尼等皆有强烈意愿及积极行动。
4月份,英国有关方面明确表示,伦敦正在向着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的“西方中心”迈进,这一消息释放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的信号。就在传来此消息的当日,英国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只人民币债券,总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外币的直接挂牌交易也迈出了又一实质性步伐。5月2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即从6月1日开始,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直接由做市商报价形成。在上海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定一些银行为做市商,外汇交易中心每天早晨开盘前根据做市商报价算出平均值发布中间价。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与别国货币的直接交易主要源自市场需求,这将有助于提高双方贸易的便利化程度,摆脱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程度的扩大。未来,直接挂牌交易的货币品种有望继续扩大。
人民币也被更多国家纳入其储备货币篮子。不久前,日本方面也表示,将最多购入65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债,此举标志着首次有发达国家承认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价值和地位。
伴随着人民币的成长,其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5月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作为对话成果清单中的一项,美国支持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受到各界关注。评论称,美方的这一表态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而在陆家嘴论坛“中欧金融共同发展与人民币的作用”讨论中,与会的欧洲金融高管和专家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欧洲受到欢迎,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中欧贸易通过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将借此机会走出去。
人民币回流渠道不断拓宽
事实上,随着人民币不断“走出去”,海外大量的人民币存款如何回流到内地一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回流渠道不断拓宽和完善,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才能进一步扩展,并真正实现“使用便利、持有放心”。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境外人民币回流的主要瓶颈是贸易结算回流渠道不通畅以及投资回流渠道匮乏等问题,管理层在允许部分企业海外发债、加大RQFII的推进力度,实质性地扩大额度和投资范围从而增强人民币对境外持有主体的吸引力等方面多有探索。
今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人民银行及外汇局决定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使QFII的总额度升至800亿美元;同时,新增RQFII投资额度500亿元人民币。分析认为,RQFII扩容之举实际上对完善人民币回流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而就此次允许前海探索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等,有分析指出,此举有助于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并在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方面形成新的有益经验。
另有专家建议,未来可在市场化的原则下,允许境内不同类型的工商企业加入到发债的行列中来,使发债主体多元化。同时增加发行地点,在适当时候可考虑在境外不同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引导人民币回流。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所拥有的制度、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允许内地企业赴港发行短期商业票据,这一方面有助于人民币回流内地,另一方面还可以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增强境外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为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提供更完善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并进一步增强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吸引力。
当前,正值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机遇期,而继续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也是配合其他金融改革走向深入的客观需求。有专家表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不少阶段性成绩,应继续把握节奏、稳步推进,在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也要进一步练好内功,为人民币走向国际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