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固定收益走俏 债基经理奇货可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8: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卢远香

  编者按/ 自10月以来,以债券、货币基金为代表的固定收益品种,正迎来春天。这不仅指债券市场强劲反弹,也代表债基、货基点燃了投资人的申购热情。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还可以投资吗?投资时应该关注哪些风险点?受访的多位基金人士认为,债券牛市上半场可能已经结束,未来投资需要警惕政策风向。

  临近年底,基金业新一轮跳槽潮如期而至。不过,今年的主角已经由曾经风光无限的股票基金经理变为债券基金经理。

  11月18日,嘉实基金(微博)发布公告称嘉实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刘熹离职。这是继华富基金(微博)固定收益产品灵魂人物曾刚之后,近期基金行业又一位总监级债券人才出走。

  这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据《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了解,自10月开始,基金业对债券人才的争夺就进入白热化状态。不少基金公司不惜开出500万元以上的高薪,招揽明星债券基金经理。

  “最近债券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跟债券类产品的扩容有密切关系。”上海某合资基金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今年基金业扎堆发行债券、保本等固定收益产品,造成基金经理缺口较大,是基金业近期争抢债券基金经理的直接原因。

  500万高薪挖角

  11月以来,债券基金经理的离职公告,已经成为基金业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11月2日,华富基金固定收益产品明星基金经理曾刚离职,投奔汇添富基金(微博)公司并任固定收益部总监。据业内人士透露,曾刚这次的转会费不菲,高达数百万元。11月15日,长城稳健增利债券基金经理钟光正离任。3天之后,业内再次爆出总监级债券人才出走的消息,嘉实基金公告称固定收益部总监刘熹离职。

  记者统计发现,仅11月7日至11日这一周,就有6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除了一只是货币型基金外,其余发生变更的均是债券基金。若将时间拉长到10月,则有16只债券和货币基金经理发生变更。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债券基金经理离职潮的一个开始。

  “基金业对债券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深圳一位来自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自下半年以来,他频繁接到猎头的电话,新职位的年薪都在百万元以上。

  记者从猎头处了解到:“某公司固定收益部有3位债券投研人员,现在还想招聘债券基金经理,开出的价码是80万~300万元。另外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没有人,也开出80万元的年薪招揽债券人才。”一位王姓猎头称,基金业过去几年的单子主要是寻找股票基金经理,但今年却集中在招揽债券人才。

  据了解,年薪80万~300万元只是招聘普通的债券基金经理,“如果是固定收益部总监或部门负责人,年薪能高达五六百万元,收入并不比股票部投资总监低。”南方一家大型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早在今年初,就有基金公司给明星债券基金经理开出高达近400万元的年薪,而到了今年底,价码已经抬高至500万元以上。

  债券基金经理“缺货”

  无论是离职潮涌,还是高薪挖人的招聘,都反馈出债券基金经理“缺货”的行业信号。

  “最近债券基金经理的频繁离职,跟债券类产品的扩容有密切关系。”上海某合资基金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今年基金业扎堆发行债券、保本等固定收益产品,造成基金经理缺口较大,是基金业近期争抢债券基金经理的直接原因。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6日,包括保本基金在内的固定收益产品今年成立了51只,目前正在发行的债券基金还有12只。而记者查看这12只债基的拟任基金经理资料发现,这批基金经理普遍出现“一拖多”现象。

  在12只债基的拟任基金经理中,仅有2名拟任基金经理只掌管现有发行的新基金,其余10名都分别兼管着其余一些产品。其中,各有3名基金经理分别掌管3只和4只产品,还有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5只基金。

  不仅仅是债券基金扩容需要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发展专户、年金、社保等业务同样需要债券基金经理。

  “今年以来市场低迷,新发行的专户主要是债券、保本等低风险产品,这就使得债券投研人士更加捉襟见肘。”深圳某合资公司债券基金经理称,整个行业的研究员、基金经理都比较匮乏,以致下半年以来不少基金公司都开始四处挖角。

  以上海某规模排名前十左右的一家基金公司为例,该公司固定收益团队成员有5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近百亿元。每个人除了管理两只以上的产品外,还必须覆盖宏观、策略、利率、信用债、转债等各个子领域的研究。

  借道固定收益突围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经验的明星债券基金经理能成为基金公司眼中的“红人”,并不简单在于债券产品的扩容,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少基金公司开始将固定收益业务作为突围的新路径。

  “股票市场行情低迷,股票型基金很难发出去,但债券基金的发行还不错。公司上下几乎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债券基金的发行上,希望能把公司规模做大一点。”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称,相比大基金公司,小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基本不占优势,不仅难卖,公司也很难在这上面赚到钱。因此,他们今年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债券、保本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据这位高管介绍,上海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都在今年把固定收益产品作为突围的新路径。其中,富国基金(微博)的成功案例,是促使行业调整发展方向的一个契机。“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非常艰难,连2亿元的成立下限都很难达到。但富国发行富国天盈分级债券基金,仅3天就有近80亿元资金认购,一下子就提升了公司的规模。”

  在富国的案例中,基金业看到的不仅是规模提升,还有规模的相对稳定。

  “最近两年整个基金行业净赎回,但富国固定收益的份额一直在增长,从2009年底的60.6亿份增长到2011年三季度的148.8亿份。”前述高管称,富国的例子让业内意识到,只要中小型公司能找到一位能力出众的债券基金经理,就可能在这类产品上做出比大公司还要好的业绩。

  转变思路的不仅是中小型公司,就连大基金公司,对固定收益品种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我们前几年都在重点发展股票型基金,但自去年开始,公司逐渐认识到固定收益产品的重要性,准备多发几只债券基金,最近都在补充固定收益方面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判断未来两三年股市持续震荡的概率较大,“只靠股票型基金一条腿走路的压力很大”,于是在今年将固定收益产品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上投摩根固定收益部总监孟晨波看来,近年来的市场环境正发生着变化,随着保险、机构等专业投资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认可,债券市场和固定收益产品的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孟晨波称,上投摩根正在大力发展固定收益产品线,除了二级债基,一级债基、创新债基、保本基金都在规划中。

  据记者了解,基金公司集体转变思路,还跟银行渠道希望推出一些风险小、收益相对有确定性的基金产品有密切关系。

  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郭超日前就指出,建议基金公司推出更多固定收益产品。因为目前在该行托管的基金中,股票基金销售难度很大,债券基金相对较好,客户对固定收益型的基金还存在一定的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