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已改制厂办集体是否真的断奶了

2011年06月14日 01:09 来源:东方早报

  “厂办集体企业要生存,虽然背负的包袱很重,但也有优势。”

  早报记者 王道军 陆鸣

  “厂办集体企业要生存,虽然背负的包袱很重,但也有优势。”5月中旬,吉化集团北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吴润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搞得好,厂办集体企业会是国企的帮手,如果搞不好则是负担。”

  吴润进一步称,在国企剥离辅业的背景下,厂办集体可以参与进来,在产业链上切一块,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关键要让厂办集体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但不是所有的厂办集体企业都这样。“有的国企本身主业并不突出,自身发展都比较艰难,所以这种厂办集体也不好发展。”吴润说,“厂办集体企业一旦适应市场了,因为它原来吃的苦最多,承受的能力也最强,所以也可以后发制人。”

  据吴润称,北方化工总公司即是个成功的例子。

  “原来我们有20多家企业,现在只剩下10多家企业了,依然处于改革的阵痛期。”吴润说,“比如我们一家生产铁桶的工厂就要关闭了”,但通过减员增效、加强管理、调整结构,“目前我们已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跟地方上其他企业比起来,我们算是比较好的。现在一年的产值超过15亿元。”

  吴润认为,只要产品好,主营业务发展好,厂办集体企业就能够发展。目前的所谓集体的体制并不很制约企业的发展。

  不过,一名吉化集团中层干部则私下对早报记者称,北方化工总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末陷入困境,2004年以后又渐渐走出低谷,目前来看效益还行,这其实与北方化工总公司所处的石化行业这一特殊行业背景不无关系。

  “原油从30多美元涨价到130多美元,行业普遍翻身了。加之国内成品油市场又基本为中石油、中石化所垄断,北方化工总公司作为中石油下属吉化集团的厂办集体企业,自然从中获益甚多。”前述吉化集团中层干部说。

  虽然北方化工总公司管理层称公司经营得力,效益良好,目前所有下属集体企业均无亏损,但普通职工当中仍存抱怨。

  “干部都是年薪制,每个月能有四五千,却不干活。普通工人只能拿1000多,只够生活,有的厂效益差,工人月工资1000元都不到。”一些工人称,由于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领导缺少监管,每次向上汇报业绩,职工的平均收入都不低,其实是把干部收入和职工收入做了平均的结果。

  无论是吉化集团下属的北方化工总公司,还是武钢集团下属的实业公司,均称自己在经历了转型初期的市场阵痛后,目前均实现了规模化、配套化,以及连续盈利,效益不错。然而,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则一语道破玄机——他们是与市场实现了配套,还是与所隶属的大型国企实现了配套?

  “如果是与市场实现了配套,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盈利,取得效益,那是真本领,如果是生产的产品由所属大型国企定向购买,那岂不还是生长了30多年,奶却仍然没断吗?”周放生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