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暂停首套房贷:宏观调控还需微观关怀

2011年07月15日 10:2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张海英

  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固然需要批评和纠正,但更应该反思的是监管部门,我们的楼市调控政策、信贷政策在调控房价、抗击通胀的同时,是否兼顾到首套购房者的贷款需要和居住权益?

  目前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暂停个人首套房贷业务。不少购房者表示,即便房贷申请已通过审批,贷款也迟迟不能到位。业内人士认为,在“调控政策+信贷额度”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区的银行迫不得已对个人房贷业务持续收紧。(7月14日《中国证券报》)

  仅今年以来,央行就已经连续五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0.5个百分点,就可以冻结银行37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银行信贷额度显然受到了制约。可以说,目前银行暂停个人房贷业务,是国家应对通胀带来的副作用。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事实上,银行“无钱可贷”的说法值得怀疑。在我看来,银行并非完全“无钱可贷”,而是把有限的信贷额度“看人下菜碟儿”了。早在2008年货币紧缩期,银行业就出现“垒大户”现象,即贷款客户集中度走高,大客户占比大幅提高。如今,又现银行“垒大户”现象。

  在银根紧缩背景下,银行在资金的投放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即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贷款,而不急需资金的大企业尤其是垄断国企总能得到贷款。优质的大型企业甚至成为商业银行纷纷“抢夺”的对象,而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饥渴贷不到款出现倒闭现象。例如,温州中小企业有三成陷入困境或倒闭。

  除了“看企业放贷”,在个人信贷方面则是“看人放贷”,即有背景的人往往能得到贷款,而无背景的人,银行不会放在心上。比如,最近媒体就曝出,部分银行因为资金紧缩对个人房贷业务开始惜贷,有的银行规定具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身份才可办理房贷。

  在我看来,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嫌贫爱富”固然需要批评和纠正,但更应该反思的是监管部门,我们的楼市调控政策、信贷政策在调控房价、抗击通胀的同时,是否兼顾到首套购房者的贷款需要和居住权益?

  我们要意识到,保障公民居住权益不仅仅是建设保障房,还要保障那些依靠自有资金买不起商品房又住不上保障房的“夹心层”的居住权益。也就是说,无论调控楼市还是抗击通胀,要避免“误伤”不炒房、购买首套房的群体——— 宏观调控也需要考虑微观问题,现在,暂停首套房贷就“误伤”了不少无辜者。

  就个人房贷业务而言,目前已经有明显的身份等级:一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特殊身份才能办理房贷;二是户籍人口优先办理房贷,而非户籍人口靠边站;三是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普通老百姓却贷不到款。这仅仅是银行信贷额度受限、银行歧视吗?我以为,主要恐怕还在于宏观调控缺少微观关怀。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