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17:06 来源:燕赵都市报
□志灵
近日,南京市城管局市政综合管理处表示,南京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2014年青奥会之前将全市路牌规范设置逐步完善到位。据官方统计,南京市共有道路7265条,共需规范设置路牌30792块,目前已经更换326块,投资98万元人民币,平均一块路牌花费3000元左右。如果按照已经公布的这一造价,全部更换将接近一亿人民币。(7月31日中国新闻网)
斥资近亿元更换3万多块路牌,是否有必要,能否在法律上站得住脚,这些都是事前需要决策者回答的问题。但事实上,南京市的这一做法,很难禁得起公众的追问。首先,公众会问,这究竟是形象工程还是民心工程?路牌最重要的功能是为行人,尤其是为外地人查询问路提供方便。从目前的情况看,南京市现有路牌存在的不够规范的问题,仅是外在的问题,并不影响这一作用的发挥,所以说,花这么多钱来更换路牌,至少对于公众来说并不是必要的事情。与其如此劳民伤财,还不如将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样看来,斥巨资更换路牌并非“民心工程”,而是形象工程。用3年时间,耗费近1亿元来更换路牌,对于公众的福利来说不仅没有增益,反倒是由于占用了用于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资金,而使得公众的整体福利存在“隐性减少”。唯一有益处的或许就是所谓“城市形象”,整齐划一的路牌,多么符合一些官员眼中的“权力美学”,进而这样的统一规范工程,也会成为向2014年青奥会的献礼工程,所以,我敢肯定,这样的工程肯定会赶在青奥会开幕前完工。
其次,公众会问,为什么管理者的失职行为要让公众埋单?据介绍,南京市曾经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两次大规模更新路牌,而且每一次路牌更新都有统一的规范设置,比如路牌的大小、字样、颜色、形式等都有相应的规范;可结果却是,南京路牌的设置越来越乱,不仅形式不一,颜色还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些路牌的统一规范,本应一次性完成,之所以没有完成,是因为在设置过程中没有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来做。出现这样的问题,自然应当是谁没按规定办事,谁就要被问责,就要承担把不规范的路牌变更成规范路牌的“赔偿责任”,怎能到最后由没有任何过错的公众来充当为他人埋单的“冤大头”?
最后,公众还会问,如果一定要斥资进行规范,那么如何规范,怎样布局,一个路牌预算多少,为什么不征求公众意见,不经过预算监督?任何由政府投资的工程,其资金来源必然是公众所缴纳的税收。公共财政的开支,顾名思义要由公众说了算。即便是承认先前的不规范是由于历史遗留因素造成的,有必要进行更换,那么如何规范和怎样布局也应该听听公众的意见;比如有居民提出的一个路口安放8个路牌是否必要的问题,再比如一个一块路牌造价3000元是否合理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民主程序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拍脑袋来确定。
如果南京市的有关部门回答不了这些追问,别说是耗费近1亿元的天文数字了,即便是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的支出,公众也不会买账,会频频提出自己的质疑。而事实上,如果让有关部门买公众的账,最根本还是要让公众能够拥有对政府预算真正的监督权,看住了政府的钱袋子也就意味着把权力驯服在笼子里面,所谓“权力美学”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