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评:民间高利贷危机凸显产业转型之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18:06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金融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产业,当下各地泛滥的民间高利贷危机也不例外。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和四川等地民间借贷出现的问题概莫如此,民间借贷在金融传销游戏中如果不是被恶意欺骗,最后只能从实业中去要求利润。

  上个世纪90年代,温州的产业集群模式开始兴起,逐步做成全球规模最大。然而这些小商品无法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更无品牌提高可言,维持生存的唯有单位时间成本最低,产业缺乏品牌升级的空间,且利润微薄。实业投资在填补了计划经济造成的商品短缺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便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于是,当1998年国家取消福利房推行商品房制度以后,温州人开始炒房,2003年到山西炒煤矿、2007年到新疆炒油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州资本开始涉足创投、小贷等金融领域,并于银根收紧近两年加入“以钱炒钱”的高利贷传销游戏。而原先无法升级的实业,却日渐萎缩。

  在民间高利贷市场,有抵押一周至三个月不等短期抵押贷款利率为30%至36%,而无抵押贷款年利率已达60%至72%。然而,实业利润显然是无法承载的。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小企业整体润率不足3%,社科院调查称,这个数据是每单的数据,然而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生产销售周期起码超过30天以上,因而利润折算到每月平均也不会超过6%,这正是高利贷月利率5-6分的水平,企业哪能扛得住?

  于是扛不住的温州企业家有骨气的只好去跳楼(有6起),怕死的就“跑路”(有96起)。而问题在于,如果以艰苦创新精神闻名的温州企业家都扛不住,中国还有哪里的企业家能扛得住?

  温州有不少企业和个人还投资房地产,然而房地产调控打破了原先资金周转快的行业特点,出货的不畅让房地产业回归到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原先可承载年利率30%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于是温州在国内事先掀起了楼市降价抛售浪潮。

  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让企业估值走低,实业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取巨额增值,而仅剩下经营上的微利。不仅如此,传统把房地产注入上市公司套取股票增值的渠道也被割裂了。于是,民间高利贷的微观利益通道就这样走入了死循环。

  因此,货币紧缩绝不是高利贷崩盘的根本原因。而反馈的渠道恰恰相反,民间高利贷崩盘可能会引发银行危机,因为流入民间借贷的银行资金太多了。

  这是怎么卷入的呢?这源于本轮高利贷的传销商业模式,人性的贪婪,让众多企业、家庭、个人乃至官员卷入到这场钱炒钱的传销游戏中,在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背景下高利贷预期不断抬高,资金倒了很多手,利息被层层加码,最后却因实业和房地产的经营环境变化和资本运作通道被打断而难以承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