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雄:调控和高房价都将是长期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16:10 来源: 东方早报薛建雄
随着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强调房地产调控会持续下去,房价下跌局面在逐步扩大,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理性的说法,认为房价会就此大跌或崩盘。
首先,2005年和2008年也都出现过类似的说法,事实却刚好相反;其次,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和城市化仍将高速运行,仅这两点,就会为住房市场提供巨大的新增需求体量和需求能量。所以只要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那么政府长期保持对房地产调控的趋势也就不会改变。这才是合理的理解。
高铁、高速公路停工,导致短期房价超跌
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作为本轮经济高低谷的转折点,本来就会出现物价高位回调,房价高位回调局面。10月份开始突然有大量的楼盘出现20%~30%的超跌,主要原因,是在建规模过万亿元的高铁和大量的高速公路项目突然停工,导致市场上的资金面出现大量亏空。
10月份开始股市突然大跌,最后靠保险和社保等资金及时入市,稳住了股市。而8月份后,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楼市的成交量出现持续的下跌,上海5-7月,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从82万、79万和77万平方米,分别下降到8-10月份的57万、56万和46万平方米;深圳从5-7月的25万、27万和34万平方米的成交量,分别下降到8-10月的17万、19万和19万平方米。这促使以现金流为生命线的大开发商集体降价,排名全国前30强的大开发商中,超过一半都在大幅降价——他们每个月几十亿元的销售收入背后,同样有几十亿元的销售支出,而成交量突然大幅下滑三个月,就会导致他们的资金出现巨大亏空——调控和资本市场同样出现问题,通过股市、债市再融资获资金补贴几乎不可能,从其他融资渠道不可能融到这么多的钱,通过大幅降价卖房是唯一的希望。
降价的同时,开发商也会减少拿地、开工的资金支出,所以经过短期调整后,开发商的现金流会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房价超跌的局面可能将结束。
经济高增长下,住房有理财功能,房价将长期保持高位
房产作为流通性极强的产品,除了居住功能,还有极高的理财价值,它会随着人们收入的波动产生波动。在我国经济和收入高增长的情况下,房价一般存在高增长的空间,但在这个趋势中,会因为投资收益的差异而出现大幅波动。
比如,今年GDP在8%左右,但是房贷基准利息已经达到7%,如果5年内交易一套房子税费差不多在10%~12%之间,平摊下来每年在2%~2.4%,这就意味着,今年贷款买房,在5年内卖出,平均每年亏1%,所以房价会下跌。
相比2009年,当时房贷利率只有5.94%,打7折后只有4.16%,经济增长最快时达到11.9%,减去2%~2.4%的转让费后,贷款买房的收益率达到5.54%~5.74%。加上当时基本上都可以申请到二成首付,相当于5倍的投资杠杆后,年回报率达到27.7%~28.7%。如此之高的回报及回报预期,推动着房价过快上涨,当年房价平均上涨接近50%,出现了较大泡沫。
随着一系列的调控,如今出现负利率,房价必然下跌。2009-2011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9.2%、10.3%和9.2%,3年复合增长率为31.5%。也就是说,过去3年,房产的内在价值只上涨31.5%,而房价却上涨了50%,中间有20%左右的泡沫。虽然,从个别楼盘来说,会一下子跌20%,但整个楼市会缓慢下跌,到一定时候跌到底,所以房价在短期超跌之后会触底,然后再稳步上涨。
所以,房产的内在价值是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但是售价受到收益率的影响,会出现较大波动。
从德国房价看未来房价趋势
德国以低房价闻名世界,其主要原因,是其实行高房产税,以及以严格的法律保护租房者。对于房产拥有者来说,每年要交1%的房产税,而德国的经济增长率减去房贷利息、房产交易税费和房产税以后,基本上没有多大收益空间。对于房屋出租人来说,德国法律保护租房者,只要他们租住在这个房子里,就可以不搬出去,那么房租也就很难上涨。另外,在早期德国城市化和城市人口上升时,他们是通过调动全社会资源大量建房的方式来应对的。
尽管德国很好地控制住了房价,但过去15年里,房价还是上涨了60%。其中,郊区的大房子价格比15年前还有所下跌,因为他们的人口在相对减少。但市区中的房子上涨了2倍,因为大量的年轻人希望住到生活更加便利的城市中心,同时由于油价的上涨,交通成本也在上升。
从以上状况可以看出,德国是通过社会大量建房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化时代的住房需求,通过高房产税和控制房租来控制房价,使房产不具有理财功能,所以房产只相当于消费品。
但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和我们一样,都采用市场化房地产政策。房价都非常高,就是因为商品房具有较好的保值增值功能(除日本因为经济滞胀、人口下降而出现房价滞涨外)。但这些国家都出现很多没有资产能力的人买不起住房。国家于是建设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而他们所拥有或居住的房产,不会获得与社会经济增长相同的收益。
楼市存在多重微调空间
如上所述,中央在较长时间内都仍将对楼市保持高压的调控政策。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来说,区别的房贷政策和有条件的限制购房政策还将长期存在。不过,随着房产信息系统和户口制度的改革,对非本地户籍人士的限购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从严调整。
另外,由于高房价是长期趋势,政府的保障房政策和针对中低收入购房者的支持政策需要大幅提升。从2005年提出建设保障房至今,虽然解决了土地供应、大量房源开工,并有部分保障房源开始供应,也解决了保障房建设的监管制度,但是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问题,特别是公租房的资金问题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保障房各层次的准入和退出政策还很不完善。这些政策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预期未来几年,随着这些政策的突破,保障房的供应会大幅增加。
针对商品房购买能力相对较低的部分,政府在契税和公积金方面等都有所设计。例如,北京把普通商品住宅的总价限制就从120万元提高到162万元(普通商品住宅的契税为1%,非普通商品住宅的契税为3%),南京公积金贷款限额也从20万元重新调回到30万元。由于前期房价的高涨,这些政策的调整,也一直比较滞后。例如,上海外环外多数区域的房价达到150万元以上,但是外环外非普通住宅的价格标准为98万元,公积金限额为30万元,对众多中低收入购房者不利,有提高标准的需要。
(作者系中房信集团分析师,本组“楼市拐点之后”系列评论文章,只为介绍各方观点,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