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制造业走下坡路 美复苏乏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4:08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

  目前美国制造业正在走下坡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从1957年的27%下降到2009年的11.2%;雇用人数也从1998年的1760万减少到2010年的1150万。随着生产设施的外迁,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自1980年以来几乎毫无增长,这意味着过去30多年来,大多数美国工人的生活水准没有提高。

  创新力方面,美国似乎也没有大作为。美国制造业的创新动力不仅落后于德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低工资水平的新兴市场国家。上述国家的高质量商品统治了全球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保明

  自1895年开始直到2009年,美国一直是世界制造业的领袖。美国的制造业不仅是美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大部分美国劳动力的雇主,2010年它雇用了1150万名工人。

  制造业也是美国技术创新与知识生产的“发动机”。在历史上,美国制造业也是与该国的研发活动紧密相连的。几乎有三分之二私营企业的研发活动发生在制造业企业。位于美国的制造业公司实施或资助了能雇用1630万名人员的海内外研发活动(2008年数据),其中110万人是研发人员(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及辅助人员)。

  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来说,制造业也是重要支柱。2010年“四年一次国防评价”(QDR)指出:“从中长期观点看,拥有一个稳定的,具有足够制造能力和保持技术优势能力的产业基础对美军的调整与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制造业的霸主地位一直无人质疑。直到2010年,才有一些专家估计,中国已动摇了美国的这种霸主地位,成为领先世界的制造大国,甚至正在力争攀登制造强国的高峰。

  生产与研发外移

  美国制造业的外移趋势不仅经久不息,而且已不再局限于“低端技术产品”,已经扩展到了高端技术制造业领域:美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出口市场上的比例,已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约20%下降到2008年的11%。从2001年开始,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产品的贸易平衡已从出超转化为入超。2003年,德国的出口总值首次超越美国,其出口商品主要是机械、车辆、化工产品和金属制品等制造业产品。美国该领域的贸易赤字从2003年的170亿美元剧增到了2010年的810亿美元。长期以来,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是美国国力之体现。

  而也是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则由入超转为出超,而且出超值不断迅速增长,从2003年的不到130亿美元剧增到了2008年的约1300亿美元,其中以21世纪的三大高技术产业之一——信息和通信产业的产品为龙头。

  与此同时,美国也正在逐步丧失以发明与知识生产为基础的制造业的领导地位。目前外国公司制造了许多在美国发明的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储存器、半导体生产设备、平板显示器、机器人、锂电池、半导体显示屏等等不一而足。

  更惊人的是,美国制造业的研发活动也在外移!1999年~2007年间,美国公司在海外的研发经费增长率已达到其国内研发经费的3倍。另据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通信设备、半导体与其他电子元件以及汽车与零配件等三个制造业领域,美国国内研发人员的就业人数不到世界研发人员就业人数的70%。尤其在汽车与零配件行业,2008年美国研发人员就业人数只有全球总人数的55%。

  令人瞩目的是,研发活动外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大型企业,尤其是著名的跨国公司。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美国28万家中小企业中的许多公司却并未将其研发活动移至国外去,也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

  高端制造领导地位渐失

  总的来看,美国很可能在某些产业已被排挤出局,因为除产品生产外,美国企业的发明和知识生产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国外。要知道,高端制造业既包括应用高技术制造新产品,也包括以创新的方法和工艺制造已有的产品。

  哈佛大学教授Gary Pisano和Willy Shih在《哈佛商业评论》2009年7-8月号的文章中指出:“事实上,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全新产品)与制造工艺无关的高技术产品是极少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产品和工艺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某一地区的制造业的衰落将会引发连锁反应。一旦产品制造被外包,每天依靠与产品制造过程互动而有所提高的加工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就将难以为继。一个公司倘若丧失了加工工艺专业技术人才,要开发新一代的加工技术就会日益困难。假若没有这种开发新工艺的能力,这些公司就会发现自己已不再可能开发新产品了。”

  这篇文章还提醒:“长以此往,缺少先进加工工艺专业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经济体就将丧失其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美国在全球经济中长期拥有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得益于制造业和与制造业相关的研发活动同处一地的业态。缺少这类研发活动将摧毁美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发明、创新和竞争的能力。”

  事实上,美国约70%的工业研发活动曾发生在制造业公司,曾雇用了美国国内约63%科研人员。由于技术和创新统统会随着生产一起转移,因此制造业的外移将严重影响美国的创新能力和在新兴产业的竞争能力。其他国家如果掌握了产业设计和获取了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就将能跨越式发展新一代技术。当他们把设计与生产结合起来,就会夺取与上一代技术相关的新技术的市场份额。例如,美国在节油汽车的先进电池方面的落后状态就应归咎于制造业的这种变化。同样地,当硅片加工和薄膜凃装等制造技术经由半导体代工和平板显示器制造的外移被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掌握以后,他们便能够在开发和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方面担当主角。这是因为美国国内已没有了硅片加工和薄膜凃装等电子制造业的基础设施。与此相反,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开发、制造、客户服务等)如处于同一地区将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有力促进技术创新。

  从历史经验看,制造与产品设计处于同一地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设计与生产之间的快速互动反馈将加速产品的上市时间,同时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生产需求和工艺要求也能及时为设计提供进一步改善的信息。设计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将十分有助于创新,因为在现代科技产业领域,创新需要多多学习新知识,需要各类不同技术背景的技术人员有效地沟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美国正在逐步丧失制造业的领导地位。这种趋势不仅不再局限于低端产品制造业,而且不再能归咎于外国的低工资竞争力。人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正在迅速丧失高端制造业产品(其中包括那些以美国的发明与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产品)的生产基地,甚至正在逐步丧失与制造业相关的研发基地,从而还会逐步丧失其在全球市场上的发明、创新和竞争的能力。

  威胁国家安全

  上述趋势将不可避免地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受国防情报局(DIA)委托撰写的一份研究研发报告指出:“如果美国在战略上依赖外国产业的重要产品,那么这种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在决定与国防有关的基础产业时美国应当考虑这种风险。美国曾决定把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列为值得提高警惕的三项产业,而如今高端制造业也应列入此类产业。特别即使当特定原料的国外供应商的供应风险可以控制时,也许也不可能精确地评估风险的后果。如果不具体了解国内供应商的实况,当制造被外包时,美国不仅会丧失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而且也会流失迅速重组国内生产能力所必需的知识与人才。”

  众所周知,当战争发生时,全球产品贸易必然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完全中断。而此时迅速重组国内生产能力是参战国制造业应对战争状态的必备能力,否则如何可能打赢战争?

  2006年2月,美国国防部科学理事会(SB)“制造技术计划”专职小组的报告得出结论:“制造技术研发计划对于短期内加快支持战争行动的技术能力建设甚为重要,对于长期支持变革性技术的转让也具有重大意义。”

  金砖国家的倒逼

  然而,其他国家却“风景这边独好”,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投入巨资发展和振兴本国的制造业(其中包括高端制造业),并已经制定了在本国吸引和留住高端制造业生产设施以及相关的跨国公司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科学园区或技术集群之类的物理结构、税收和法规方面的优惠激励措施、集中投资有发展前途技术的商业化等等,有些政策已发展成为明确支持特定的公司和产业的产业政策。

  以下例证验证了美国面临的这种国际环境:

  以研发投入占GDP的份额排名,目前美国处在第七位排在韩国、日本、瑞士和以色列之后,尽管其研发投入仍占全球的30%,但这个份额正在下降。

  与美国不同,许多发达国家如英、法、日、荷、瑞典、瑞士、挪威等国都建立了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全国性机构。这些创新机构预算不菲,如日本的“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发展局”的预算达到了20亿美元。

  “金砖国家”向创新型的创业公司提供了范围广泛、使用方便的廉价资本,特别是由政府出资促进新能源等行业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新制造技术。例如,中国开发银行2010年同意向风能和太阳能公司提供354亿美元的贷款,与其配套的国家与私人投资达到544亿美元。而美国政府对新能源行业仅提供了40亿美元拨款和16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据彭博通信社2011年4月3日报道,即使在私人投资方面中国也超过了美国。

  台湾地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了7个研究试验室和6个研究中心。其惟一任务是开发能商业化的技术。通过该研究院,台湾当局支付了新技术领域私营企业研究经费的约四分之一。2004年该研究院的预算为5.79亿美元台币,催生了100多家新公司,并将其1.7万名训练有素的科技人员输入了台湾的劳动力队伍。

  关于美国制造业萎缩趋势的孰是孰非,长期以来是美国政府决策层和经济学家争论的中心议题。但是必须确保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却是美国政府上下一致确认的目标。因为美国政府决策层认为:

  (1)以新技术(包括高精度工具和先进材料)为基础的制造业能为美国创造或保留高品质、高收入的就业岗位;

  (2)一个强大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高端制造业对于确保美国目前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3)应用先进技术和高端技能的国内制造能力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