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公布PM2.5期待从屋里走到屋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11:09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

  12月14日,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布沈阳市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PM2.5浓度监测结果。2010年3月,该所随机抽查沈阳市85个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进行PM2.5监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烟草烟雾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监测的六大类场所室内PM2.5浓度均高于1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处于不良好状态。

  一年多前的调查结果,现在予以公布,主要应该是基于两点考虑,其一,职责所在。健康教育所向公众的健康负责,调查发布剑指吸烟;其二,时机成熟。PM2.5已成全民关注的热点,环保部承诺,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拟定于四年后全面实施。假设没有以上背景,沈阳的相关调查结果在政策层面仍具有敏感性,仍然必须沉封于文件柜和电脑硬盘之中。

  政府部门公布室内PM2.5,是一种非常值得赞誉的积极主动的做法,一方面履行了自身法定职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发布可以一定程度上推动和激励相关部门,尤其是环保部门。而对社会整体舆论氛围也有强烈的脱敏作用,就是把这个话题变得不那么敏感,变得可以说道。功大莫焉。

  从科学角度和公众健康出发,作为媒体,仍应额外向社会着重澄清一点,即此次发布的室内PM2.5,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PM2.5,并不是完全画等号的同一个概念。两者的机理,和对公众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都有所不同。

  室内PM2.5,除了是室外的空气侵入外,主要来源于室内吸烟、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活动。考虑到此次调查均为公共场所尤其还有政府部门,把板子打在吸烟污染环境上,强调禁烟的重要性,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而室外PM2.5,是一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的概念,通常认为是机动车尾气、各类工业污染所致。香烟燃烧的过程,相对简单,产生的成分也易估量,而城市空气污染,其成分和产生机理要复杂得多,其后果与室内吸烟相比,也是大巫见小巫。所以才会有,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吴兑通过长期测量认为,“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发现,PM2.5的浓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

  由此,两者的对策也有本质不同。室内PM2.5,主要指向个人,通过呼吁禁烟、拒绝二手烟等个人道德途径,舒解甚至消除。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及单位,也完全可以购买空气净化器,自求多福;而室外PM2.5,很难自保,完全指向政府职责。比如,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号召市民少开汽车,难度极大,必须有政府通盘考虑。

  完全彻底地公开PM2.5,这一步看似微小,迈出着实不易。我们迈出了一只脚,以后还要迈出另一只脚。

  □本报评论员 张健(作者微博(http://weibo.com) http://weibo.com/u/1062685790)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