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询价机构自酿新股三高苦酒 227机构662亿打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19:52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询价机构自酿的“三高”苦酒正在自已杯中发酵。

  去年以来,新股频破发,不仅让散户投资者寒心,也给网下认购机构重重一击。截至2月7日,近13个多月的时间内已有292只新股上市,82只首日破发,224只目前仍破发。这292只新股共网下发行50.64亿股,由227家询价机构认购,打新成本约662亿元。

  事实上,作为机构投资者一般被公认为具有高定价能力和投资能力,在报价中它们会基于公司的基本面和当时市场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后才得出理性的定价。然而,在227家获配的询价机构中,有203家询价机构出现亏损,亏损面高达90%。

  据理财周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7日,227家获配机构中,浮亏排名前十的分别为云南信托7.3亿元、易方达基金(微博)5.3亿元、华夏基金(微博)5.2亿元、嘉实基金(微博)4.8亿元、太平洋资产4.7亿元、工银瑞信(微博)3.1亿元、富国基金(微博)3亿元、招商基金(微博)2.9亿元、新华信托2.8亿元、新华资产2.7亿元。

  其中,云南信托去年共成功获配78只新股,包括目前破发超过50%的风范股份、福安药业、天喻信息、海立美达、佳士科技、贝因美。

  处于浮亏“亚军”的易方达基金则获配了43只新股,其中,5个账户获配最大破发股华锐风电,假设易方达一直持有,目前累计浮亏达1.4亿元。其中,3个账户全国社保407、502和601组合,分别浮亏606万元、5456万元和6062万元,社保基金的资金让人忧心。

  “季军”的华夏基金共获配78只新股,其中旗下的华夏债券投资基金和华夏希望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在森马服饰上分别浮亏4561万元和3648万元。

  紧随华夏基金的是嘉实基金共获配79个新股申购,其中包括首日破发幅度最大的加加食品,嘉实的两个账户——全国社保406和504组合分别获配50万股和200万股,目前共计被套2492万元。其余的工银瑞信、富国基金、招商基金亦分别获配64、66和71只新股。

  同样未能幸免的还有保险资产,其中,太平洋资产获配的39个配售对象中,仅有4个账户出现浮盈,亏损面高达90%,打新能力之差让人吃惊。新华资产则栽在了双星新材上,4个账户共获配990万股,占网下发行总量1020万股的97%,累计浮亏2.3亿元。

  新华信托则栽在庞大集团上,这个目前已经破发超过60%新股,套牢了一众机构,而新华信托的一个账户获配579万股,累计浮亏已达1.7亿元。

  “这是自酿苦酒。新股发行长期备受诟病的‘三高’现象,除了投行、保荐人、律所、会计所的合力包装,参与网下打新的询价机构也脱不了干系。”北京一券商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道。

  以询价机构打新浮亏云南信托为例,它的询价打新中几近疯狂,动辄数十个帐户同时出击。

  数据显示,让云南信托浮亏最多的则是佳士科技。佳士科技网下配售结果公告中显示,云南信托报价为30元,报价仅次于上海证大31元和山西信托30.45元。

  此次申购,云南信托更是出动了11个账户进行申购,最终,云信信托获配300万股。首日破发的佳士科技到2月14日,股价较发行价已跌去47.85%,若云南国信没有进行任何减持行为,已累计浮亏约3804万元。

  同样的疯狂在张化机的报价中得到了复制,只是其结果更加惨重而已。询价中云南信托出动12个账户进行询价,11个账户分别申购960万股,共计申购1.09万股,是张化机网下发行总量的11.4倍,可谓财大气粗。最终获配192万股,截至2月14日张化机股价较发行价已跌去31.05%,云南信托浮亏1755万元。

  “云南信托动用这么多帐户频繁打新,其打新策略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上述券商人士说。

  统计显示,去年云南信托出动10个账户以上询价的新股共有82只,其中上海新绿和益盛药业分别动用20个账户,百润股份、闽发铝业和世纪华通均动用15个账户。为此,本报记者多次致电云南信托均未得到正面的回复。

  事实上,像云南信托这样报价高企,是拉高发行价的最直接原因。

  数据显示,2010年1月份至今年1月,主板与中小板共160家公司上市,新股询价时,报价超过发行价15%以上的就有775次之多。报价高出最终发行价50%以上的机构,屡见不鲜。

  其中,险资平安资管对东方铁塔的报价,偏离发行价78.73%,在机构对主板个中小板报价中,偏离度最高。

  有意思的是,在东方铁塔所有询价机构的35个报价中,平安资管以70.58元/股报出了最高价格,是工银瑞信和中银国际所报的最低价格25元/股的近三倍,甚至比保荐人最高估值64.17元/股还高出6元。

  正是由于平安资管这类高报价机构的大量存在,东方铁塔最后发行价定在了39.49元/股,市盈率高达50.50倍。不过,最终自已酿的苦酒还是需要自己来喝。这一提前透支的高发行价注定了后市的颓势——经历了上市后短暂拉升后便一路下滑,再也没能触及39.49元的发行价。

  对于这样的疯狂报价,上述券商人士解释称,很多保险公司都有专门的产品用来打新,大笔的钱要花出去,报价高是为了能够形成有效申购的报价。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板,都要通过询价机构报价形成价格区间或者确定发行价格。按照现行的荷式询价制度,所有询价机构报价之后,由投行和上市公司根据询价机构的报价,要在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确定一个最终发行价格。这意味着低于发行价的询价将没有资格认购新股,无形中促使询价机构报出高价。

  “问题就出在这里,只有高过可能设定的发行价,才能按比例申购到一部分新股”,上述人士指出。

  就在近期讨论新股发行承销制度改革时,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就荷式报价的制度弊病提出了建议,建议由荷式报价修改为美式报价,即询价对象必须按照自己所申报的价格和数量来认购股票,从机制上避免了各个询价机构为抢筹码竞相报高价的弊端。

  显然,市场已经对这一制度的不完善投出了“反对票”,近一年多的新股高频率破发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同时,也让那些善于钻制度漏洞的询价机构付出了沉重代价。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