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各路资本傍煤加大产能过剩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4 17:54 来源: 中国商报

  主营业务预亏30亿元的京东方因为倒手了一座煤矿反而赢利了37.2亿元。京东方的成功,让一些主营业务艰难的上市公司纷纷效仿,一些“壳公司”绞尽脑汁想傍上财大气粗的煤老板,民营资本更是不甘落后。然而,当前钢铁、电力、水泥等产业增速下滑已使煤炭需求增幅回落,在众多非煤“巨鳄”扎堆煤矿业的情况下,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也将加速凸显。

  “傍煤”成时尚

  “辛辛苦苦做一年主业(非煤),还不及轻轻松松倒一手煤矿赚钱!”这是近来一些大型非煤企老总们的感叹。以巨亏出名的京东方因为倒手了一座煤矿反而赢利了,这让许多辛辛苦苦做实业的企业老总们心里颇为感慨。

  3月16日,京东方发布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实现净利润5.61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公告显示,此番扭亏主要因转让鄂尔多斯市京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项目,预计产生约37.2亿元收益。此次京东方转让股权涉及的4.5亿吨煤炭资源目前还在等待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审批及核发探矿权证,公司尚未取得最终权属证明。

  虽然获得了巨额收益,但京东方的主业仍在巨额亏损。公司公告显示:2011年全球终端电子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受此影响,公司主要液晶面板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造成公司2011年产生较大经营性亏损。同时,公司第5代tft-lcd生产线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进行小型化设备改造,导致“产线稼动率”降低。此外,公司第8.5代生产线于2011年9月开始量产,第四季度处于产能爬坡期,造成了一定亏损,据此测算,京东方2011年经营性亏损超过30亿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京东方开了个不好的头,京东方的‘倒煤’成功,难免会引起一些主营业务艰难的上市公司效仿而扎堆煤矿。”煤炭业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权威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事实也印证了这位人士的说法。TCL集团公告称,4月6日,全资子公司惠州TCL资源投资有限公司(TCL投资)与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亿利集团)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内蒙古和新疆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煤炭资源、金属矿产资源等项目。

  根据协议,双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设立合资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TCL和亿利集团分别出资49%和51%,并持有相应股份。由于TCL集团在呼和浩特正在投资建设年产300万液晶电视的工厂,按照当地政策,公司正在申请煤炭资源配置,如若获得配置,TCL集团与亿利集团的合资公司将在内蒙古合作勘探其他的矿产资源项目。

  同时,亿利集团拟以现金4500万元向新疆TCL增资并持有增资后新公司50%股权,双方合资公司在新疆开展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项目。资料显示,新疆TCL系TCL集团于2010年7月在乌鲁木齐注册成立,注册及实收资本2000万元,主要业务为开展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2011年10月获批准在新疆布尔津县境内冲乎尔地区面积约461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整装勘查,但目前尚未获得探矿权证。

  华电国际4月16日也发布公告称,通过收购顺舸公司100%的股权,获得顺舸公司二道岭煤矿合法采矿权。本次收购的总对价约为6.7亿元,收购完成后,公司预计增加煤炭资源保有储量2849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内蒙古正处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阶段,华电国际控股收购内蒙古燕家塔露天煤矿后再次出手收购顺舸公司位于内蒙古的煤矿,其收购煤矿资源紧跟地方政府煤炭整合步伐。而根据我国煤炭的“十二五”规划,随后还将有众多省市开展煤矿的整合。此前,华电国际通过煤矿收购取得山西朔州煤矿整合资质并已整合形成510万吨的年产能。

  根据Wind统计,目前,沪深两市从事煤炭开采的上市公司已经有40家,而2007年年底仅有22家。事实上据统计显示,两市一共有55家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了煤炭,另外还有多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煤炭开采、洗选、销售等。

  煤炭业的利润丰厚早已为人所知。截至4月10日,已披露年报的24家煤炭上市公司全部实现赢利,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28%,而2010年全部煤炭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同比增长29.28%。

  在众多非煤“巨鳄”扎堆煤矿业的情况下,行业风险也日渐凸显。

  达摩克利斯剑已悬

  “钢铁、电力、水泥等产业增速下滑已使煤炭需求增幅回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煤炭需求的最大用户之一是钢铁行业,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纳入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至2.55%,企业亏损面已经超过1/3。

  “钢铁严冬已来临,但这仅是开始,钢铁业的寒冬估计要持续5年以上。”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林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这意味着煤炭需求将长期受制于钢铁。而煤炭的另外两大需求电力和水泥,从大的方面来说,受欧债危机和经济增速下滑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这两个行业增速也将下滑,这意味着这两大行业对煤炭需求增速也将下滑。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的话也印证了煤炭需求下降的事实。

  “煤炭库存近期因需求不足一直处于高位。”王显政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从已经披露2011年报的煤炭上市公司来看,尽管总体业绩仍有接近两成的增幅,但与收入36.65%的增幅相比,已经显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势头。从单个公司的情况来看,24家公司中仅有13家公司业绩实现增长,另外11家公司业绩均出现下滑,其中最大降幅为81%。

  两年来,随着煤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征收的费用增加,煤炭开采成本不断增长,而业外资金的涌入也推高了煤炭资源的获取成本。

  “从需求方面分析,在短期内,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深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和煤炭市场需求放缓,煤炭价格就会下滑。”中投顾问分析人士如是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而另一方面,煤炭的产能在急剧增加,一些煤炭上市公司纷纷投资煤矿。早前电力企业、煤化工等以煤炭为原燃料的公司就积极进军煤炭开采以控制成本。一提到上市公司重组几乎都与煤有关,一些走投无路的“壳公司”更是纷纷傍上财大气粗的“煤老板”,主业不给力的公司也忙着转型挖煤。

  自国家提出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资源迅速向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中。随着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大型煤炭企业对过去产量较低的小煤矿技改的完成,一个个亿吨级的煤炭企业集团产能也将在短期内集中释放。这些年的大投资,如今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2010年,全国近千万吨级的新增大型煤炭项目就有14780万吨的年产能,煤炭年产能平均增长约2亿吨。

  “全国煤矿总产能短期过剩的问题明显加剧。”中投顾问分析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方面分析,“十一五”时期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过剩已在所难免。

  中国工程院和行业专家完成的《我国煤炭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到2020年,我国科学的煤炭生产能力应在38亿吨左右。“按照2003年以来煤炭产量每年2亿吨的增长速度,2015年前总量就已经达到极限,38亿吨的产量‘天花板’显然将会轻易被击破。”

  “正是因为这些产能还没有完全变成产量,产能过剩的影响还未在价格上表现出来。一旦这些产能变现,到时企业面对的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将十分残酷,我们应未雨绸缪。”中国煤炭市场网首席评论员李学刚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未雨绸缪很关键

  “抑制过剩。”李学刚认为,“政府需要出台政策将煤炭的总量控制在兼顾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煤矿本质安全的科学产能内,需要引导企业着眼长远,逐步释放产能。与此同时,还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从单纯的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李学刚还建议煤炭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实施绿色开采,特别是在清洁煤利用领域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注重原煤产量的前提下,煤炭企业需要更加重视原煤的提质加工,让企业的产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出优势,使之更符合行业未来清洁、低碳、高效发展的主旋律。

  “未来整个煤炭行业需要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有序推进煤炭产能建设,防止出现产量严重过剩、恶性竞争、竞相降价等现象,防止煤炭经济运行大起大落。”李学刚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也表示,“煤炭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生产,按照市场需求适当调控产量,促进煤炭供需平衡,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对于每年释放多少合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濮洪九更是给出了明确的数字。“‘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煤炭产量年均增长维持在1亿吨的水平比较合理。”濮洪九说。

  其实,这一情况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在煤炭的开发布局上,国家能源局已提出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原则,形成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梯度。

  国土资源部发布公告称,2013年12月31日前,除特殊情况外,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这已经是国土资源部5年之内第三次叫停煤炭探矿权的申请。

  据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刘连和介绍,为了能够真正起到全盘调控的效果,国土资源部门在下发探矿许可证之前,还要看项目是否得到了发展改革委的核准。而实际上国土部门还跟发改委能源局有一个配套的措施,探矿完成后要转载的时候还要根据国家整个市场宏观调控的需要,由发改委核准是否可以建设这个煤炭矿山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的核准批准之后国土资源部才能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个探矿权的投放,意味着一座矿山的快速拔起。”刘连和说:“如果没有整体的调控和限制,很容易想象,凡是有煤的地方,一定会满眼可见矿山连成一片的壮观情景,但这种壮观,对整个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并无益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