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东南亚水电投资与风险规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15:41 来源: 《能源》

  东南亚水力资源丰富且与中国有地缘优势,成为众多中资企业的垂青之地。然而如何化解东道国内越来越多的风险,成为中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

  文 | 韩宝庆

  中国参与国际水电开发历史由来已久,涉及项目超过百个,不过基本都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等以工程承包商的身份出现,只参与建设并不参与投资。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各大电力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开始了投资活动。

  可以说,五大发电集团开启了国内企业海外开发水电并作为“业主”的先河。华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投建的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已于2009年5月投运,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借着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在水电的开发优势和集团资金优势,顺利投运发电并实现当年投运当年盈利。

  华能在缅甸投资的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了其他电力企业,中电投、大唐、国电、国网、南网都将目光投入到这一地区,并且展开了一系列项目投资。

  这些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所在国当地的民生,随着2011年12月7日,中国水电首个海外投资建设的BOT(Build-Own-Transfer,即建设—拥有—转让)水电站项目——柬埔寨甘再水电站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商业运行,柬埔寨拉闸限电的历史就此告别。

  由于文化和制度的差异,投资方与所在国也经常发生一些摩擦与矛盾,尤其是在缅甸密松项目被叫停之后,如何规避东道主国家隐含的潜在政治风险,越来越成为中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偏爱东南亚

  东南亚水电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落后,可用电力与开发资金双短缺,因此这也成了中国企业投资的绝好机会。资金短缺和开发水平落后正成为湄公河次区域水电开发落后的两个主要障碍。当年华能可以顺利接手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工程,正是由于缅方资金短缺导致项目烂尾,最终由华能联合另外两家中方公司投资29.6亿元与缅甸政府合资建成,具体电量分配方案为中方85%,缅方15%。缅甸政府的收入除15%的电量外,还有20%的水电站利润以及中方上交的各种税费。

  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南亚具备良好的送电条件。比如伊江上游各电站距离中缅边境线平均距离在80km以内,具备按特高压、大容量直接向中国负荷中心送电的良好条件。因此,东南亚各国紧邻中国的地缘优势可实现电力回送中国,从而助力中国西南地区“西电东送”。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电力企业具有资金的比较优势、先进的开发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几年来,电力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经验,为国际化经营和海外资源开发打下了基础。

  尽管目前东南亚各地电力相对紧缺,但当地消纳能力仍然有限,各电力企业借助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可以实现向国内输电,从而缓解我国局部供电紧张局面,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009年投产的华能瑞丽江水电站已率先向国内输电。

  事实上,各大电力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发水电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国内水电资源已基本分配完毕,也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因此,电力企业在水电要实现“额外”突破,唯有“走出去”,东南亚则成为目前最好的选择。东南亚临近中国,很多流域是发源于中国,国内企业相对熟悉,开发较为容易。

  另外,中国水电作为中国水电建设的主力军,在水资源的治理和开发方面,拥有积蓄了60余年的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凭借这一优势,成为全球水电站项目的主要承包商和开发商。通过投资东南亚水电项目,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提高资本运作和管理水平,延伸产业价值链条,提升综合竞争力。

  中资在东南亚几国获得了巨大的投资空间,与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国家在这些国家的投资活动减少有关。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水电发展战略,起初是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帮助设计的,强调利用其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发展经济和进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但1999年后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转变思维,认为东南亚应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等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

  世行、亚行和西方资本对于环境和社会影响争议较大的工业项目投资越来越犹豫不定,特别是水电站和大坝这样的项目,由于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潜在影响,往往容易受到国际NGO组织和媒体的批评,重视公共形象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跨国企业因此也就望而却步。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对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投资贷款项目,如水力发电、采矿及工农业等,制定了相当严格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往往需要耗费数年的审核时间,直接导致项目投资成本大大提高,东道国政府也认为这些标准烦琐不够灵活。这也为中资企业进入该领域腾出了巨大空间。

  风险防控

  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及管理的复杂性,境外投资面临着多种风险。借鉴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分类方法,并总结我国电力企业近几年在东南亚投资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的实际情况,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国家风险与市场风险。

  (一)国家风险与防控

  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的不稳定成为国内电力企业海外投资最重要的拦路石。比如密松电站是中缅两国的合资项目,事先经过双方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查,而且缅甸总理视察密松电站时还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进度。然而,2011年9月30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向国会发表声明,突然单方叫停了该项目。

  受此影响,在经历前两年的热度之后,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对东南亚电站的投资相当谨慎,不再强调跑马圈地,项目抉择宁愿花两三年做再三调研,在顾全国家大局的同时,更强调利润产出。

  在投资决策前,应充分考虑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国别政治风险评级报告以及我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提供的信息,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评估,预判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是否处于可承受的范围。东道国的政治局势不明朗时,先开展项目条件的调研和评估,按阶段实施工作,在东道国政治局势明朗前适度控制实质性经济投入。

  积极争取双边政府的支持与关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项目纳入政府间协议框架,有效约束东道国政府履行投资保护义务,发挥政府协调作用。还可考虑引入东道国政府、大型跨国企业或当地有影响力的实体作为项目投资方之一,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力量降低政治风险的影响。项目人员抵达项目所在国后,及时与我驻该国使(领)馆取得联系,按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发生政治风险时,取得使(领)馆的支持与帮助。

  通过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政治险,化解项目投资的政治风险。

  法律风险通常指未考虑或违反项目所在国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强制性法律,而致使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增加实施成本或导致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也包括法律的不健全、变更以及东道国司法腐败、有法不依等可能对项目实施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法律风险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法律变更风险,由于事前无法预料,往往给项目的经营造成不可预见的损失或实施障碍。一般来说从发生概率方面讲,法律比政策更为稳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东南亚部分国家,腐败是公开、正常、合理的。政府的办事效率比较低,执法力度不够,法律法规常常会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因此,在签署有关合同、协议前,要先行落实外资准入、公司架构、税务体系、劳动用工、环保、外汇等方面的法规,以免给投资行为造成不利影响,避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增加投资成本或承担法律责任。

  我在国外建设的国际工程项目,目前通常都要求适用欧美标准,且欧美标准的要求普遍比中国标准高。所以,企业应事先做好调研和澄清工作,确保项目不存在实质性的技术标准问题;保证项目勘察、设计及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质量。而且,在对项目的建设进行成本预算时,也不能仅根据中国的预算定额标准来计算。否则,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可能会面临预算不足而被迫追加投资;对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来说,则可能因中标价过低而导致最终亏损。

  安全风险通常指在项目所在地的人身或财产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刑事犯罪、恐怖主义行为等可能引发的风险。

  对于财产来说,安全风险属于较低层次的风险。但对于人身来说,安全风险属于高层次的风险。因为人身安全则极易受到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刑事犯罪和恐怖主义行为等事件的威胁,一旦发生该类事件,项目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将遭受重大威胁。近年来在泰国等国家发生的抢劫、绑架和杀害中国公民的事件并不鲜见。

  对于安全风险,企业可充分借助中国政府驻外机构的力量,加强与当地使领馆的联系;强化管理,加强项目驻东道国机构与人员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预警方案;当条件允许时,落实东道国政府对项目及人员的安保义务;适当考虑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在当地树立良好口碑,加强与当地人民的沟通和联系。另外,还可通过购买保险比如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控制和转移安全风险。

  (二)市场风险与防控

  市场风险指因投资业务所涉及的服务、设备、物资和材料价格的变化,供应商的信用问题,以及利率、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可能使项目实施受到影响的风险,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物资价格变动风险。

  对投资项目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建设期”和“经营期”。建设期主要面临成本、工期、质量、性能风险;而经营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生产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以及项目产品的价格下跌和由于新的竞争者加入导致市场供应过多、最终导致销量大幅降低等风险。

  拿近年来中国在柬埔寨密集投资的水电项目来说,这些发电能力形成后,以目前柬埔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是否能够消化还很不确定。由于大部分项目是以BOT(建设-经营-转让)形式进行,当时签订的协议上网电价现在看来已经偏低,故中方能否在规定的经营期(柬埔寨的几个项目在30—40年不等)内收回成本,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不过,对于此类风险,只要经营者给予足够的审慎合理决策,是能够有效防控的。在经济评估阶段,就通货膨胀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项目如在国内融资,物资设备在国内采购,由国内施工企业建设,在国内支付承包商工程款和设备材料费,可有效避免建设期东道国的通货膨胀风险。

  对于汇率风险,尽量避免项目收入以东道国货币结算,争取采用美元或欧元结算。即便最终以当地货币结算,也须坚持以硬通货币计价为前提,同时约定结算时采用即时汇率,以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应尽可能争取融资、项目建设支出结算采用同一种货币;研究人民币对外投资的利弊和实行税收抵扣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各项目合约具体情况研究确定最佳资金组合和支付手段,有效降低汇率风险。

  另外,还可采用远期结售汇、汇率掉期等工具规避、减轻汇率风险。对于利率风险,争取在融资协议中将利率锁定或设置浮动上限。事先对项目所需物资的采购渠道和市场信息作充分调研,制订采购方案;物资采购合同应尽量采用固定价格方式,以降低采购价格变动的风险。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