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标普调降美债前景展望:背景影响启示

2011年06月08日 15:39 来源:《国际融资》

  ■ 孙海泳

  美债的严峻形势和标普等权威评级机构的局限将加剧诸多债权国和投资者投资策略的抉择困境,也为将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自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为弥补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并缓解金融市场上流动性不足的局面,美国政府大量增发货币,并使美国国债总额连创新高。特别是2010年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加快,并引发全球商品价格飙升。由于美国的经济繁荣遥不可及,国债规模积重难返,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滥发国债的担忧不断加剧。以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长期以来一直给予美国国债最高的信誉评级,但在2011年4月18日,标准普尔将美国国债的前景展望评为“负面”,此举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长期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隐忧。美国国债问题将成为长期困扰诸多债券国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美国国债的爆发性增长

  美国国债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自独立战争迫使大陆会议借款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几乎一直处于赤字状态。美国赤字化的财政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拿未来纳税人的钱为现在的支出融资的方式,但直到1980年,美国的国债仍只有约1万亿美元。此后伴随着联邦政府预算赤字的上升,美国的国债总额也随之上升,到1992年突破4万亿美元。此后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由于美国经济繁荣、税收增加、联邦支出增长缓慢,使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总体消失。小布什政府执政后,2002年美国国债突破6万亿美元,此后由于经济疲软、减税和战争开支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的严重的财政赤字一直难以控制,由此导致美国国债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2004年起几乎每年跨上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台阶,到2008 年美国国债已超过10万亿美元。

  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后,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2009财年至2011财年分别达到1.41万亿美元、1.29万亿美元和1.56万亿美元。为弥补巨额赤字及挽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滥发货币,特别是美联储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美元的贬值和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其间,美国国债也呈爆发性增长态势,至2010年12月31日,美国国债突破14万亿美元,其时美国公民人均负债4.53万美元,国债数额达到美国GDP14.5万亿美元的96.5%。而根据美国公债局的统计,到今年5月9日,美国国债总额已经超过14.325万亿美元。

  虽然美国负债累累,但美元独一无二的世界货币地位,确保了美国不会出现国际支付危机。当前,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占到70%的份额,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到68%的份额;外汇交易的80%和国际银行业交易的90%通过美元交易;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也以美元标价,由此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美元资产需求。虽然美国的贸易收支长期保持巨额逆差,但美国仅需开动印钞机或仅需在金融结算系统中支付一串数字就可轻松解决国际结算等问题。同时,美国也积极引导各国和投资机构将积存的大量的美元投向美国国债市场。由于美国国债有美国政府担保,且利率优、流动性高,受到各国央行及其他投资者的青睐。据统计,约30%的美国国债由外国政府持有,是世界主要国家外汇储备库中最重要的金融资产。而每当世界动荡之时,投资者都会转向投资美国国债以寻求资金安全,因而美国国债从单纯地满足美国政府的财政融资需求,转变为为世界提供美元资产的资金供应渠道。美国国债的这一优势也给美国政府不断增发货币、屡屡提高债务限额提供了便利。

  由于美国政府无法切实控制开支,大花自己没有的钱,其真正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2009年8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从2019年之前10年累积的财政赤字将达到9万亿美元。假设美国能够保持年均5%的经济增长率,则2020年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4万亿美元,届时美国的全年收入仅够用来偿还积欠的债务。由于美国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惟一可能的政策选择就是继续加大货币和债券发行的规模,以支付巨额的国债利息、偿还到期债务以及维持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这样,美国政府还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届时债券人的资产价值将会缩水,由此对偿债能力和国家信用的质疑不断出现。例如,今年2月,全球最大债券经纪公司、资产逾万亿美元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缔造者、美国“债券之王”格罗斯首次彻底清空他所管理的总体回报基金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此后,格罗斯还声称美国国债已逼近危险的临界点。此外,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的许多专家或分析人员则纷纷将美国国债称为“有毒的债券”、引发未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金融核弹”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元陷阱”的担忧。

  标准普尔调降美国国债信用前景的影响

  美国庞大的、持续飙升的债务几近失控是不争的事实,而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也饱受质疑。在此背景下, 2011年4月18日,国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一反常态地将美国的债务前景调降为负面。自1941年以来,美国一直拥有最高的AAA级评级。自1991年推出前景展望体系以来,标普也从未给予美国“负面”的前景展望。在19个获标普AAA评级的国家中,美国是惟一评级展望为负面的国家。信用评级被下调通常会导致借贷成本上升。历史上,在获得负面前景展望后的6~24个月内,有1/3国家的信用评级会被下调。

  调降评级展望对于美国国债的信誉度以及未来再融资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美国而言也并非全无积极意义。

  第一,标普的评级结果催促美国政府正视并改善赤字与债务状况。当前白宫和共和党正就2012财年的赤字问题发生对峙,双方在医疗保险和税收制度方面存在重大分歧。标准普尔的评级结果是在质疑双方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标准普尔的结论只是提醒美国当局,美国的债务问题已到了必须严肃应对的地步。虽然被调低前景展望,但美债状况严重恶化的可能性很低,近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对此华尔街大多数投资公司反应较为平静,而标准普尔的主要竞争对手穆迪公司和惠誉国际目前也未改变对美国债务前景的判断。

  第二,调降美债前景展望有利于遏制海外热钱大量涌入美国国债市场。近来,包括利比亚在内的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波再起,日本核电站事故后果严重,这些事态的发展导致大量海外资金进入美国避险,使美国承受着资本流入激增、美元升值和美债价格狂涨的压力。调降评级展望显示美债可能不再是最安全的“避风港”,可降低海外资金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第三,美国政府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将到期之际,有可能借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公司所制造的“美国利空”消息,继续延长有利于美国利益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目前美国国债的负面前景会给美国双赤字政策的延续带来极大的威胁,但这给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增发货币,降低美元债务负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第四,调低国债前景展望可增加主要债权国减持美债的成本;并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国从中国等持债的大国手上买到便宜的美国国债;还可将主要债权国的投资倾向导向现在美国金融机构牟利更需要的其他市场中,比如,黄金市场等,而未来这些市场的泡沫将很有可能使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遭到“蒸发”。

  此外,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国债的前景展望只是将众所周知的事实予以确认,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有利于显示其作为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立场。此前,标普曾频频调低欧洲国家主权信用,客观上起到了打压欧元的作用,并催生了欧债危机,而美国债务状况的严峻性比之欧洲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次标普调降美国国债信用前景,显然有利于塑造其“独立”、“公正”的商业形象。

  标普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已成为美国的重要战略资源

  标准普尔下调美国国债前景展望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美国国债的前景堪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10年11月9日,中国的民营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就发布了美国跟踪评级报告,将其本币、外币国家信用等级由AA调降至A+,本币和外币信用等级的展望均为负面。大公国际认为,美国信用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其经济体制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美国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大规模印发美元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其债务负担,但由此带来的美元地位和国家信用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美国赖以生存的债务收入渠道。美国的做法体现了实际偿债能力恶化和政府偿债意愿急剧下降,这将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加剧投资美国国债的不可测风险。

  标准普尔等权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长期以来对美国国债的潜在风险视若无睹,重要原因是其作为美国的公司必然需要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与此相应,这些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也是按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原则来设置的。以标准普尔为例,其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分为十类,每类按6个等级对各国进行评价。这十类标准综合了经济和政治两大类风险,分别代表一国按期偿债的能力和偿债意愿。标准普尔主权信用评级强调政治风险、市场经济程度和非市场因素对评级的影响。十类标准的第一项是政治风险该类指标,具体包括: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合法性、公众参与政治的程度、领导者产生机制等,其他九类指标分别是收入和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与前景、财政弹性、政府债务、货币稳定性等。

  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认为认为政治风险或制度实力与信用等级确定高度相关,核心指标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的法治、三权分立、政治参与和媒体独立等要素,由于囿于西方的政治立场,这些指标无法客观衡量所有国家中央政府的国家管理能力。同时将经济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作为判断一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的主要依据,实际上是借此推行在发展中国家饱受诟病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在现实运作中,这些评级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

  美国对国际评级话语权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国对国际信用资源的控制力,从而有利于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众所周知的是,美国滥发货币、债台高筑,信用基础每况愈下。但美国能够通过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来标榜其具有“世界最高信用等级”,以便能以最低成本融资。对比鲜明的是,许多欧洲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例如穆迪、标普等评级机构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等事态中的迟钝反应、对危机的催发加剧作用和对欧元区的实际打压效果已饱受诟病。同时,中国国内专家也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对中国企业的评级过程中的种种不公做法颇多批评,如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普遍大幅偏低,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银企的资产、运营状况严重不符等等。这些问题都显示了标普、穆迪、惠誉国际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已经成为美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美债的严峻形势和标普等权威评级机构的局限将加剧诸多债权国和投资者投资策略的抉择困境,也为将来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