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州老板再现出逃 浙民企挣扎

2011年06月10日 23:04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应辽产 林晓 温州、北京报道

  昔日曾经笑傲国际市场的江浙民营企业主们在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环境中事发不断。

  自本报连续报道温州多家民营企业因为高利贷无法归还从人间蒸发后,近日从温州又传出一家民营企业股东潜逃。

  涉案者系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铁通电器)的股东之一范乐乐。据了解,范乐乐的出逃也是由于民间高利贷,目前他所欠债务的具体数额还无从知道,传言估计有上千万元。虽然铁通电器负责人表示此事只是个别股东的行为,公司目前还继续生产经营,但还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影响,一位公司的员工告诉媒体记者:“前几天,公司门前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债权人上门来公司讨债。”

  “温州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造成的。”6月8日,率队参加第十三届浙洽会第十届消博会的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缺电限电

  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在记者采访的浙江民营企业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缺电。

  金华长弓清洁用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郑健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限电。金华地区工业用电每周停两天,他们公司用的都是大型设备,一旦停电,一般发电机是带动不起来的,只有眼睁睁看着昂贵的机械设备闲置。

  新东方旅游用品公司老板高炳簪对限电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类似他们工厂这样的,限电使机器在一停一开之间,一条生产线损失即达1000元左右,他们工厂共有三条生产线。印刷和包装是苍南、龙港一带的支柱产业,“家家户户都靠这个吃饭,政府应该想办法解决电的问题。”他说。

  成本上涨

  今年最让宁波罗莱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长康厌烦的词就是“上涨”这个词。

  “人员工资上涨了30%左右,原材料上涨5%-10%。”罗长康介绍,用工荒倒逼企业去年下半年投入很大资金上机械化设备,目前这个问题基本还不突出,但是原材料上涨的问题他就很难解决了,他只有提升价格,但这样也导致一些客户流失。

  罗的公司是做继电器的,银是重要的原材料,2010年10月份银的价格是4000元/吨,现在是7000元/吨,最高时是10400元/吨。

  据了解,各种生产要素上涨后,直接造成困难的是那些给大型企业做配套的小企业,大企业为了压缩成本,有些配套就自己投产做了,配套企业没单子做就倒闭了。

  桐乡市锦翔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锦明说,现在产业转移的趋势很明显,制造业基地正在往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转移,最近有个客户从意大利出发,途经保加利亚、土耳其、印度、越南,再到中国,说现在中国的产品是这几个国家中最贵的。魏现在采取的策略是把大单子让给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工厂做,自己接些复杂点、相对高端点的,“能够坚持下去就好。”

  转型策略

  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有些出口企业尝试转型做内销,不过这种转型现在来看往往死得更早。

  宁波天一线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陈宏敏介绍,他们公司以前都是做外销,曾经尝试做内销卖到广东去,利润是高点,有时达到20%,但是货款收不回来,“给你拖个两三年,就说没钱,或者避开不见人,合同签了不算。”曾有个余姚的客户欠了2.8万,跑过去要了3年都没要回来,后来想想这样跑的成本都要超过这个钱就不再过去追债了。但是,他们采购原材料都是现款现货。

  做外贸相对就没有这种信用环境的担忧。据了解,一般外贸的货单发出后30天内就打款进来,做外贸坏账基本没有,国外公司一般都属于行业协会协商价格,不会低得很离谱。

  “像我们做外贸的都是大学生,文质彬彬的,内销还得唱啊、跳啊、喝啊的,我的个性不喜欢,员工们也不适应,最后就放弃了。”高炳簪告诉记者,广东等地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现在很多企业搬到越南去,最近就有一批温州企业抱团去越南办厂。

  从老板到孙子

  “我们原来是老板,现在是孙子,到了地方政府那里点头哈腰,而在公司里现在是员工说了算,稍微说他们一两句,他们拎包就走人,更不用说客户那边了。”罗长康对记者说,做企业太累,周围的老板朋友都不想做实业,开始做投资了。

  记者采访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宁波民营企业老板感受很深,他的公司主要做棉布生意,以前在义乌和迪拜做生意,做了两年后,人民币汇率涨了,在国外没法做了只能回来,对内地的环境颇为感慨。“说起国外的生意场和办厂的环境,还是人家规范,做1000万业务只给人家一杯水喝。”而就国内而言,民企老板们要应付各种级别的政府官员,和他们套近乎,“很累。”

  “活下去就是胜利,现在不是挣钱的时候,大家都困难,不是某家困难。”罗长康这样总结。

  地方官的无奈

  “温州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消化能力还是很强大的,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大环境,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造成的困局。”6月8日,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当前温州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确实面临众多生存困难。

  孟建新介绍,首先是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其中工资成本上升17%以上;其次是减排节能对企业的冲击很大,强制限电造成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改善设备达到减排节能要求;另外,由于原材料和人民币汇率、加息等因素,企业的成本增加高达40%以上。

  不过,孟建新否认了此前有媒体提到的“40%以上倒闭”的说法。他认为,目前面临的诸多生存困难,不止温州一个地方存在,是全国性的,有些困难也不是一时或者当地政府能解决的,比如,用工荒和限电,“这是大环境的问题,这些困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长期存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