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00:2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到香港扫货买几件奢侈品,out了,不如买奢侈股才能真正从持有变为拥有。”这是投行间流行的最新段子。
5月23日,名牌二手手袋零售商米兰站(01150.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虽然当天港股大跌近500点,但米兰站逆市大涨近65.87%,加上之前获得了近2200倍的超额认购,以580亿港元冻结资金成为了港股市场今年的“冻资王”,也由此揭开奢侈品赴港上市的序幕。
国际奢侈品企业扎堆上市
“国际知名品牌很清晰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意额增长是在亚洲、欧洲还是美洲,来港上市的企业看好其亚洲业务,毫无疑问,增长机会未来5至10年都在亚洲或者中国。”港交所主席夏佳理在米兰站上市仪式上如是认为。
美国皮革奢侈品牌Coach(寇驰)、箱包制造商Samsonite(新秀丽)、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普拉达)……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都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一瞬间,奢侈品企业迎来集体上市的新浪潮。
5月下旬,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香港IPO获得监管方面的批准。普拉达计划6月13日开始招股,最快于6月23日挂牌上市,计划募集资金在117亿到156亿港元。此次在港上市拟发行4.23亿股股份,目前,投行人士预测普拉达已经集资额最高达20亿美元,其保荐人为高盛及里昂证劵。
此外,美国百年旅行箱品牌新秀丽公司6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117亿港元。根据新秀丽初步招股文件显示,新秀丽此次全球配售总计发行671235600股,其中82%为旧股,持有者包括私募基金CVC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上市前股东,余下18%为新股。其中,香港市场总计发售67123800股,约占全球配售总额的10%。根据计划,新秀丽将于6月3日至9日公开招股,6月16日挂牌,其全球配售聘用高盛为独家保荐人。
据悉,接下来几个月,还有多个欧美奢侈品牌将陆续赴港IPO。
香港本土品牌也不愿错失机会。据港媒称,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珠宝零售商周大福计划明年在港上市,集资30亿至40亿美元,并已聘请摩通、汇控和高盛负责安排交易。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消费行业,特别是奢侈品消费行业近期在资本市场表现非常活跃,从去年以来上市企业不断,股票走势也令人看好,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各项数据都显示出,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
香港成了香饽饽
此前,欧美奢侈品企业上市如同进行T台走秀一样,选择的不是贸易之都纽约,就是时尚之城巴黎、米兰等,比如英国高级鞋履生产商Jimmy Choo,以及意大利时装品牌Ferragamo,二者都曾计划在香港上市,但是前者改为将股权出售,后者则转往米兰交易所上市,可见老牌奢侈品企业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还是相当谨慎。
但是2010年5月法国化妆品牌欧舒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在香港上市的法国公司,其上市后无论在资本层面还是在产品销售上,都取得了令人艳羡的业绩。
欧舒丹2005年就在北京开设其首家中国店铺,但表现并不突出,该公司在日本市场份额最大,占整体业务25%,但欧舒丹内部人士表示,欧舒丹的管理层认为,中国未来几年或可取代日本成为最大市场。尤其在香港上市后,欧舒丹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及日本的销量分别增长43.5%、11.1%;同时欧舒丹自营店增加62间,其中14间位于中国。“我们(欧舒丹)股票上市之后不到一年时间,上涨了30%以上,市盈率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欧莱雅和雅诗兰黛。”
同样考虑的还有箱包制造商新秀丽。新秀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箱包生产商,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新秀丽亏损约142万美元,2009年9月,该公司还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整个亚洲区市场,包括中国、印度、中东以及澳大利亚,对其全年销售收入净额的贡献达4.05亿美元,占33.3%。记者了解到,新秀丽计划在华140个城市开设店铺,把中国作为公司业务拓展潜质最大的国家。
“很显然,像新秀丽这样的企业是非常期望未来亚洲区市场,比如中国和印度等,成为拉动高端产品销售的重要动力,从该公司不断推出亚洲人喜欢的箱子款式就能窥见一斑。随着亚洲中产阶级旅游相关消费的不断增加,亚洲区市场的盈利能力也帮新秀丽填补了欧美的亏损。在香港上市总体上看,香港的估值不一定有欧美高,但香港毗邻内地,文化又与欧美接近,语言上也有便利;加上香港国际机构多,投资者也多。在监管上,香港没有欧美那么严格。如果要在亚洲找上市地点,香港无疑是首选。”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Rita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IPO的地点就是我们要去的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牌的主战场,但问题是在德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中,奔驰和宝马驶遍全球,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当日本制造文化在全球蔓延的时候,日本品牌快速崛起,在韩国新兴市场的崛起进程中,三星顺势腾飞……企业是创造国民财富的绝对主导力量,品牌的崛起是国家崛起的标志,我们则成为别人的代工厂和消费场,这是大国寡品。”知名品牌专家李光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贝恩顾问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市场的奢侈品销售量上升12%,欧洲6%,而亚洲则达到22%,中国大陆的奢侈品销售增长了30%,预计今年中国市场将增长25%达到115亿欧元,仅2010年中国机场免税店和飞机上的免税奢侈品销售总量达160亿欧元,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在这项报告中,2010年1-8月,包括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等在内的15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开设了近80家新店。“其实不难看出奢侈品的阵营也在分化,以前像一些顶级大牌为了维护形象严格控制开店数量,以矜持优雅的姿态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只有那些稍偏向大众化的、在亚洲特别有人气的品牌,以及Prada这种融资需求比较迫切的企业,才会在香港上市。”李光斗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1月底,中国人购买Prada产品占其整个集团的30%(约70亿港元),比欧洲的22%和本国意大利的19%都高。
全球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今年3月发布调查报告称,2010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达到了120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7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全球20%的奢侈品销售额将来自中国。麦肯锡的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化将令更多城市居民加入奢侈品消费者行列。
“以前奢侈品都盯着女士的口袋,但是现在中国的男性成为消费主力,不少内地富人喜欢携带大量现金外出消费,智能型手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手表,成为成功的LOGO,普通的钱包或欧美流行的商务用的男性公事包之美观性和实用性,根本无法满足内地有钱男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厂家都在不断推出新品吸引有钱大佬。”一位奢侈品经销商告诉记者。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朱振锴认为,在香港上市募集到资金后,这些欧美奢侈品牌很可能仍将把资金用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市场。其首要目标是建设品牌的销售网络,将中国内地多个经销商手中的代理权收回,建设由品牌直接运营的渠道;其次,在中国内地设厂也是资金的一大流向,本地化生产可以绕开高关税,有助于打开市场;还有一大用途在于提升品牌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抢地盘。
“IPO的地点其实就代表着我们要去的市场。”普拉达首席执行官Bertelli如是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