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5日 03:23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庞东梅
市场人士在分析猪肉以及粮食价格上涨对通胀预期影响的同时,也强调要关注价格大起大落对农民的伤害。前期出现的“菜贱伤农”现象已经给人们提了一个醒。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对农民的伤害,关键还要培育透明健康的市场,改变分散经营的格局,鼓励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
当前,猪肉价格的飞升、夏季的洪涝灾害、夏粮丰收后粮价的上涨,诸多因素使得市场对物价继续上涨的预期不减,抗通胀仍然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陆志明预计,CPI在未来的6至7月间仍将维持在高位,不排除再创本轮新高的可能。
虽然市场对6月份CPI仍将超过5月份的预期强烈,但是对于下半年物价有所回落的预期同样成为主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下半年由于翘尾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此轮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此前鲜菜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素,短期内增加供给、清理流通环节顽疾来抑制价格的上涨成效显现。相对于鲜菜,目前出现的猪肉价格上涨对通胀预期的影响要大得多。粮食价格上涨影响的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影响更为长久。因而,人们更加关注今后猪肉价格以及粮食价格的走势究竟如何?会给当前的物价带来何种影响?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今年夏粮“八连增”将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一般来讲,粮食丰收后由于供应增加往往会出现粮食价格的稳定或者小幅下行,从而有利于总体物价的稳定。但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虽然丰收,粮食价格依然上涨。农业部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7年间,中国粮食连年增产,增产累计约2300多亿斤。同时,主要粮食价格也较7年前翻了近一倍,全部突破1元大关。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旱涝交替,也使得市场对后期粮食价格的走高预期不减。夏粮的丰收,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国积极的应对下,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有限。
市场人士在分析猪肉以及粮食价格上涨对通胀预期影响的同时,也强调要关注价格大起大落对农民的伤害。前期出现的“菜贱伤农”现象已经给人们提了一个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粮食价格的上涨,包含了一定的合理因素。
近年来的经验表明,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几乎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在当前生猪养殖并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的情况下,逃离这一魔咒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出现的“抢猪大战”,未必是一件好事,似乎透露出过多的热气。在利润的吸引下,诸多散户的盲目跟风,潜藏着不小的市场风险。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过低的猪肉价格,其中不乏前期高肉价所带来的跟风导致供应大增的因素。同时,当前猪肉价升也具有价跌后养殖户退市而导致供应不足的因素。很明显,当前的猪肉价格上升,具有恢复性上涨的原因。因而当前关注猪肉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要避免猪肉价格大跌致使养殖户亏本退市的“旧事重现”,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粮食增产价格上涨,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加,供求关系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需求增加与供给偏紧的矛盾直接决定了粮价上涨。同时,种粮成本的上升,也是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国家托市收购价格连续抬升,客观上也促使粮价上涨。2004年以来,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30%至70%。
粮食价格的稳定上涨,也具有合理的一面,有利于防止“谷贱伤农”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夏粮的“八连增”,国家粮食储备的充裕,为物价的稳定提供了基础,由于农业人工成本的上升,包括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今后粮食价格仍有可能保持温和小幅上升的态势,这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进城务工的收入成为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随着种地成本的上升以及利润空间的狭小,如何推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因而,我们在强调粮食丰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增收。
从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来看,我们已经看到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在粮食丰收的前提下,我国逐步提高最低收购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前虽然市民不断抱怨猪肉价格上升,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立即启动相关干预政策,而是让市场唱主角,让市场规律发挥自身的调节功能,也有利于猪肉市场的稳定。
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对农民的伤害,关键还要培育透明健康的市场,改变分散经营的格局,鼓励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