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阳光私募首次进入洗牌期

2011年06月25日 04:1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今年上半年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达12只

  2011年,阳光私募迎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清盘、发行遇阻、并购重组等关键字成为行业内外议论的焦点。在经过7年来的高速扩展后,阳光私募正遭遇成长的困扰。

  本报讯 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阳光私募正遭遇“七年之痒”。随着清盘、发行失败、并购重组等现象集中出现,阳光私募迎来了行业诞生以来的首次大洗牌。分析人士指出,经过整合与洗牌之后,阳光私募行业增长的速度会有所降低,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自2004年初赵丹阳推出首个信托私募产品“赤子之心”以来,阳光私募行业已经顺利地经历了7年的高速增长。7年来,国内阳光私募公司从1家增长到513家,资产管理规模从不足2亿元增长至近1600亿元。然而就在市场普遍认为私募前景大好之时,行业却迎来了多重的考验与危机。

  今年以来,阳光私募整体业绩迅速下滑,不少规模较小的阳光私募正面临生存危机。随着业绩的大面积亏损,上百只阳光私募产品净值也逼近清盘红线。据私募排排网统计,今年上半年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已达12只,而结构化产品数量更多。

  亏损和清盘还不是阳光私募面临的所有问题,深圳某大型私募新品发行失败、多家明星私募发行延期、行业并购重组愈演愈烈,这些也都表明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些现象显示阳光私募行业已进入首次洗牌期。”融智评级副总监龙舫指出,阳光私募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内鱼龙混杂,很多私募公司在投研、产品等方面也未跟上行业的发展。这次股市调整使得行业积累的众多问题暴露出来,接下来洗牌在所难免。

  龙舫表示,阳光私募行业经过7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发生作用,行业进入门槛也会提高,在整合与洗牌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会提高,竞争机制也将提高私募整体管理能力。(新 浪)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