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求解块状经济升级

2011年06月30日 23:36 来源:《浙商》

  浙江省针对“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42个现代产业集群,选择乐清工业电气(企业驱动型)、舟山船舶(政府推动型)、绍兴纺织(贸工互动型)、慈溪家电(价值链提升型)四种类型的块状经济体,正在进行重点调研。

  文 │ 本刊记者  金少策

  浙江乐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批客人是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课题调研组。调研之行的第一站乐清是“中国低压电器之都”,过去一年,该地电气产业集群总产值612亿元,是温州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根据去年年底工信部第二批公布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到2012年,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总产值要达到1200亿元。翻番目标的背后,是当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急切心情,而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焦虑。

  “两年产值翻一番,怎样才能办到呢?”2011年4月28日,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玉娣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发问。她正牵头浙江省政协和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课题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

  聚焦四大类型

  2010年2月,浙江省成为国家发改委改革联系点,明确提出将发展服务业和提升制造业水平紧密结合,浙江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幕由此开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业已形成的块状经济面临新一轮的调整。浙江一直在探索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浙江年营收1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体有600多个;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体有300多个。浙江产业集群的结构,大致与广东类似,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在块状经济主要产品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有78个,主要有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设备、金属制品、电子、皮革、工艺品等。

  调研组将结合浙江省“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42个现代产业集群,在第一批示范区中选择乐清工业电气(企业驱动型)、舟山船舶(政府推动型)、绍兴纺织(贸工互动型)、慈溪家电(价值链提升型)四种类型的块状经济体作为调研重点。

  王玉娣告诉《浙商》记者,调研分为三个阶段:经准备阶段后,4月下旬到6月下旬为实地调查阶段;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调研报告起草报送阶段。

  王玉娣说,与美国的硅谷等产业集群相比较,浙江的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低端成长阶段,甚至在国内而言,相对同时起步的广东、山东、环渤海区城市,浙江产业集群还存在很大不足。

  主攻三大弱点

  4月28日上午,浙江省政协和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调研组一行在浙江省政协经济委专职副主任窦晓军的带领下来到乐清民扬集团,围绕“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发现,柳市镇2000多家电器企业中,除了数十家集团外,其余大多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能力弱,品牌竞争力低,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当前,柳市低压电器行业毛利率只有5%左右,净利更少得可怜。全行业性的亏损现象明显,不少企业已退市。” 窦晓军表示,在内忧外患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柳市电器之都的电器企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浙商》记者从乐清电气协会获悉,2010年有80%左右的企业产值完成情况与其上年同期相比产值有一定上升或持平,其中有20%左右的企业与其上年同期相比产值下降。

  不仅是乐清工业电气产业面临挑战,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慈溪小家电产业也在近年来陷入了困境。

  “慈溪块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暴露。”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在向《浙商》记者陈述慈溪家电产业现状时语气沉重,他表示,产品附加值低、经营管理粗放、产业组织松散、空间布局混乱,影响了慈溪家电产业集群潜在的竞争优势发挥。

  茅理翔曾经在数年之前提议打造“慈溪家电”区域品牌,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规范以及“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地域文化,又造成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的困难,行业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而在窦晓军看来,浙江块状经济存在的问题都是雷同的。“当前存在三大不足”,窦晓军认为,第一大弱点,缺少主流支柱性产业。虽然在总体的产业集群结构上,浙江与广东比较类似,都有300多个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但是,在最大的产业集群比拼方面,广东却胜过浙江。

  最典型的是家电行业。广东的顺德、中山、惠州、深圳等地,都各自拥有家电产业集群,涌现了美的、格力、TCL、志高、格兰仕、创维、万和等知名企业。广东的家电产业,占全国的30%以上,总产值近4000亿元。

  第二大弱点,浙江没有千亿规模龙头民企。

  从行业龙头的比拼,浙江龙头产业的龙头企业,亦不大。在服装行业,雅戈尔的规模不过200亿元,在制鞋行业,最大的奥康规模不足100亿元,慈溪家电龙头方太,销售规模亦不足百亿元。

  “第三个弱点,产业趋同情况严重。” 窦晓军说,早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是镇级政府,由于行政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使产业集群零散化。

  突围已经开始

  有差距才会有进步。经过初步调研,调研组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以正泰、德力西为代表的企业正迅速推动电气产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电气产品正快速被高新技术电器产品所替代。如今,正泰的电气板块和德力西的光电板块已分别实现上市。准备排队上市的电器企业还有华通、人民电器等。调研组考察的民扬电器集团则自主开发研制成功手机远程监控电子设备。

  窦晓军认为,在未来,浙江块状经济的飞跃,有四大路径:

  其一是普遍的产业升级。“靠技术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还可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窦晓军说,最典型的是金华汽车产业,以前只做配件,现在进军产业上端,整个产业链就更丰富。整车企业的规模,天然比配件企业大,如此,则整个产业集群可以获得飞跃性发展。

  窦晓军还鼓励浙江的企业要敢于通过并购实现成长。“21世纪初期的10年,家电产业集群内发生了众多兼并,方才造就了系列家电巨头。”

  调研组还看到了浙江块状经济间的“内耗”。

  “浙江的几大产业集群之间,潜伏着很多相互的竞争对手。台州在汽车产业领域已经先行一步,金华汽车配件也开始进军整车行业。未来,台州和金华的汽车大战能否避免?或者能否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在产业链中分工协作、协调协同的方向性安排?”窦晓军说。

  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也是一大路径。“浙江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的浙商大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产权的社会化开放度不够,使企业后续经营能力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壮大。”

  窦晓军表示,浙江企业未来要引领中国民企,甚至崛起为全球性巨头,必须在企业治理领域认同全球主流企业的价值观和制度安排,不仅要实现财富的广泛共享,亦要实现企业治理权的广泛共享,而后者比前者难度更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浙商》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