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魏江:寄希望于龙头企业

2011年06月30日 23:37 来源:《浙商》

  产业链太短,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太弱,资源集聚能力不够,成为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主要矛盾。

  文 │ 本刊记者   陈率

  质变的一跃

  《浙商》:“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从字面上看似乎差别并不大,这种转型升级真的是惊人一跃吗?

  魏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产业集群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美国硅谷。它具有地理临近性和产业相关性两个特征,也就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这其实就是块状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有产业的关联性,表现在产业链的纵向分工或者价值链上的关联。产业链好理解,价值链是指不同的产业节点上的企业,共同创造产业的价值或品牌。

  比如绍兴,它的产业是具有相关性的,以印染为主,上游的纺织也有,再往上延伸,有做纺织的化工原材料的企业。它的块状经济特点非常明显,但产业集中在印染这一端,很难去突破,这个问题已经讲了20多年了。如果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则要从最初的化工原料到最终的时装都应囊括。

  完整的产业集群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刚才说的核心的价值活动外,还应有辅助的市场体系和外围的支撑体系。辅助的创新网络体系有: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创新平台、孵化器、技术转移平台;外围的支撑体系有:政府部门、外地的科研机构、国外的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大家共同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产业本身,却可以为产业核心价值活动服务。而在块状经济里这些辅助和外围体系是很弱的。

  如何转型升级

  《浙商》: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出的背景是在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当时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抓药救市这方面的短期考虑吗?

  魏江: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为浙江的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三个反常现象:

  一是产业链太短了,导致集群规模扩大而产品价格却下降。一群企业围绕有限的价值节点展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对于创新的模仿非常迅速,专利得不到保护,结果导致低价竞争。

  二是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相对较弱,龙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上海通用、长春一汽可以带出一个很长的产业链,但比如嵊州领带集群的巴贝公司等,曾经想做OBM,在国外打品牌,但很难,成本太高,像意大利的品牌已经搞了上百年了,所以巴贝现在在欧洲收购企业、搞合作。龙头企业创新带动作用不强,因此浙江产业升级比较难。

  三是资源集聚能力比较弱。资源不仅仅是低端劳动力,产业集群必须考虑辅助和外围系统,但是浙江除了杭州、宁波可能有高层次技术专家队伍、有高校科研机构以外,浙江其他地方很少有能力能提供这些。知识密集型的辅助机构并没有介入,甚至出现低端资源流入,高端资源流出,企业一做大就把总部搬到上海、杭州。

  《浙商》:那到底要怎么转型升级?

  魏江: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多要素协同的开放式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核心价值活动、辅助价值链、外围价值链要协同,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不同的机构要协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等也要协同。

  块状经济是封闭的,地方保护壁垒人为地割裂了不同地域间的联动,所以区域必须开放,还要向国外开放。宁波的杉杉、雅戈尔都是很早就开始做西服了,但他们都很难把品牌真正做起来,反而转行在其他产业上获得的利润更高,这就是封闭造成的。所以企业开始走出去,为什么不能把国外的资源整合为我所用呢?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浙商》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