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部门调研工资集体协商 将据此制定强制性法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6 01: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陈霞

  劳资协商模式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内容,其进展一直引人关注。

  近日,正在力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全总)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刚刚完成了全国性的调研,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此次调研主要围绕私营企业内集体合同、集体谈判的推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

  由于全总和人社部一直对外宣称,力图在3年内全面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因此,此次调研结果将成为两部门形成强制性法规的研究基础,并将上交国务院。

  工资协商现“辽宁模式”

  今年年初,全总一位高层就曾对记者表示,“全总计划在3年时间内,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也是全总近期重要的工作。”

  所谓工资集体协商,就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以集体协商的方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书面协议。

  不久前,全总公布的《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由于工资集体协商改变了目前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并将建立工资递增机制,因此广受关注。

  “全总和人社部组织了8个调查组前往国内各省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针对集体合同、集体谈判的模式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行情况。”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致电人社部,得到了证实:“全总对此次调研进行全面的指导。”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从调研结果看,很多企业业主和职工还是没有建立好平等对话的关系,还存在着很明显的不敢谈、不愿谈的情况。”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的老板就身兼工会主席,这样,工人就没有办法为自己争取权益。此外,企业工会主席供职于企业,其收入也受到老板的控制,不敢为企业职工争取权益。

  “现在,在辽宁的4个地级市中采取的模式是,由当地总工会派公务员进驻到企业工会中任工会主席,与资方进行谈判,这些工会主席的工资全部由国家出,这样能为企业职工真正代言。”该人士透露。

  “辽宁模式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将把这些调研结果汇总,并上交给国务院。”上述人士表示。

  据了解,由于此次调研刚刚完成,成型的调研结果还有待时日。全总和人社部将依据这些调研结果修改完善相应的制度,为未来把集体协商制度法规化和强制化作准备。

  “缺钱”大环境下的企业博弈

  今年,珠三角等制造业基地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缺钱”的困境,以逐步提高工资为目的的工资协商制度推行起来就面临着重重困难。

  《规划》指出,将着重抓好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制工作。特别是要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和行业,重点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着力解决一线职工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

  从上述工作规划中可以看出,全总和人社部针对的企业,也是目前银根收紧背景下面临压力最大的企业群体。

  目前,中国低端制造业正面临着原材料上涨银根收紧等诸多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呢?

  “对于那些员工不足100人的小企业,可以采取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协商方式,由当地或行业工会派外部代表,与资方就工资增长等问题进行谈判,这一做法有利于解决劳方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且已经在部分地区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也会遇到企业主的消极抵抗,其中可能采取的方式就是企业主减员,尤其是低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好压力加大,减员等情况在所难免。”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

  虽然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但全总和人社部的目标却很激进。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全国总工会将从2011年起,用3年时间,全面推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到2011年年底实现全国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60%,2012年年底实现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70%,2013年年底实现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0%,其中世界500强在华企业要全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为了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必要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改善其生产经营条件,拓展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能够生存发展,有能力给劳动者增加工资,资方也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而这些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才能够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顺利推开。”苏海南表示。正因为如此,调研结果最终要递交给国务院,由国务院进行协调。

  收入分配改革的第一步

  虽然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只是刚刚启动,并面临着阻力,但是该制度的推行却势不可挡。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被认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资条例》制定以及5年收入倍增计划同样引起公众的关注。

  当前,国内各省相继推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计划,“总的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员工还缺少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因此,有赖于政府帮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劳资双赢的协商机制,借此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利于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苏海南表示。

  浙江省总工会曾对外表示,尽管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企业非常多,全省涉及企业已达15万家,但很多企业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缺少协商这个环节,缺乏真正的落实。

  而这些情况都将随同调研报告一同上交国务院,并有可能以此制定强制性规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法律还没有对不签署集体合同,不进行集体协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的规定。一部强制执行的规范或者规章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而言必不可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