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韩立胜:县域金融机构遭遇难贷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10:10 来源: 《当代金融家》

  文/ 韩立胜 孙 伟

  基层金融机构的收缩导致贷款权限层层上收。县域金融机构大多只有组织资金权、贷款调查权和收贷权,没有审批权,却需承担信贷风险。

  近年来,国家和央行为化解县域经济“贷款难”问题,相继出台政策法规。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为化解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在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信贷支持的矛盾中,不仅存在“贷款难”问题,县域金融机构“难贷款”现象同样明显;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难贷款”的原因

  县域经济体先天不足。县域经济主要由农业和中小企业构成。农业经济的特点是投资需求量大,回报期长,回报率低,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不确定风险高于其他产业。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对市场转型风险抵抗力低等原因,信用等级差,难以提供足值抵押物,加之担保、保险等配套措施缺位,在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下,金融机构心存顾忌,贷款难以放出。

  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县域经济体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的现象;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小企业设立、兼并、重组过程中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对已发放贷款,金融机构贷后管理难,债权无保证。当出现风险时,即使通过法律手段收贷,也是胜诉容易执行难。上述情况,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和贷款投放信心。

  货币政策传导阻滞。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和运用权限在基层央行层层削减,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越来越弱。从其运用权限看,人民银行总行具有所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权限。基层央行虽然名义上也具有再贷款、再贴现和窗口指导权限,但是再贷款仅限于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受规模限制明显。窗口指导多为“软约束”形式,致使实际执行过程中,现有的信贷管理体制、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无法匹配,对货币政策传导形成较大障碍,大大影响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

  金融主体缺位及资金大量外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造,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实行扁平化管理,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大规模收缩,以“四大四重”(即大城市、大地区、大企业、大项目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为信贷战略,致使县域经济金融主体缺位。而集中授信的信贷管理模式,导致县域信贷资金大量外流。留存网点所吸纳的资金大部、或全部上存,对基层很少或根本不予授权授信。事实上,留存网点已成为上级行的 “储蓄机构”。

  权责不对称。基层金融机构的收缩导致贷款权限层层上收。县域金融机构大多只有组织资金权、贷款调查权和收贷权,没有审批权,却需承担信贷风险。因此,缺乏激励机制降低了县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积极性。一方面,信贷审批链条长,担保、抵押手续烦琐;另一方面,放贷门槛过高。很多项目在县域范围内是好项目,但却难以符合上级行审批条件,导致金融机构前期工作没有成效,继而制约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营造银企共赢大环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主动为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发展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的项目,获取县域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规范融资主体;建立规范化的决策机制与内控机制,健全财务、成本、质量管理等制度,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制定合理引导机制,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专门制定县域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从减少营业税收、降低税赋成本等方面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放贷的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和调动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人民银行及银监部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县域银行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

  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保障。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法制,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信用监督制度,坚决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失信行为;司法行政部门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社会信用秩序。依法维护金融债权,打击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的行为;加大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为金融机构全面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提供信息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信用保证。

  金融机构争取授权,主动营销,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基层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开发开放的政策契机,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授权、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动培养和支持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这一庞大的客户群,分类指导,改善服务质量,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新增贷款与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解决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缺乏的现状,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决“贷款难”问题,更应着眼于创造良好的政策、金融、社会环境,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解决后顾之忧,方能有效化解县域经济信贷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