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谁人识得富春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王义伟

  轰动两岸和海内外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第一阶段于7月31日结束,前半段剩山图回到浙江,后半段无用师卷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库房。根据台湾相关规定,无用师卷再次展览,至少要6年以后。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50万人次的参观量,富春山居图的魅力可见一斑。在林林总总的报道中,笔者注意到,对吴湖帆的介绍稍显单薄。事实上,吴湖帆在富春山居图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1650年,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截,1746年,后半段无用师卷入藏清宫内府,前半段剩山图直到1938年才被吴湖帆认出,得以重见天日。

  为什么是吴湖帆,而不是其他人一眼认出剩山图呢?是有原因的。

  首先,吴湖帆有深厚的鉴赏功底,其鉴赏功底,源于丰富的家藏。吴湖帆藏有金石书画1400余件,集中了吴大澂(吴湖帆的祖父、清末著名收藏家)、沈韵初(吴湖帆外祖父)、潘氏(吴湖帆夫人)3家藏品的精华,还有一部分是自己交换购买而来。这些精品,吴湖帆数十年浸淫其中,朝夕揣摩,累积了惊人的鉴赏功底。

  其次,吴湖帆对《富春山居图》的历史非常清楚。他不但知道此画何时、何地被烧,还很清楚此画上面的种种印记。富春山居图用8张纸连接而成,明朝收藏家吴之矩在每一个接缝处都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当吴湖帆见到剩山图时,该图的左上角留有半个吴之矩的印章,这半枚印章成为吴湖帆鉴定此图为黄公望真迹的重要证据。

  第三,吴湖帆亲眼鉴赏过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无用师卷。1929年后,吴湖帆出任故宫评审委员、教育部全国美展常委、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兼理事,并于1929年、1932年、1934年三次到北京,全面检视、鉴赏、鉴别了故宫珍宝,对其中的书画作品,倾注了最大的精力。

  吴湖帆鉴赏故宫书画意犹未尽,自己出资请人将大批名作拍照,其中包括《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无用师卷》。这些名作的照片,只有吴湖帆有,底片都是玻璃的。

  1934年,故宫藏品赴伦敦参加国际艺展,途中在上海预展,吴湖帆以审查委员身份负责整理,大内所藏之物竟被他检出一半左右的赝品,而且他能指出某画系某人造假,某画经某人所补。之后他在报上发表《国际艺展之所见》,指出巨然、范宽、宋徽宗、赵伯驹等人的某些作品,或为后人所仿,或为画院名手所代。所下断语,皆有根据,参与者无不折服。

  正是以上原因,才使得吴湖帆能够识得富春山居图。

  1938年秋,上海“汲古阁”古董店老板曹友卿拜访吴湖帆,随身带了一张刚购买到的破旧的山水画请他鉴赏。吴湖帆一见此画,怦然心动,因为10年前他在故宫见过《无用师卷》,家中还有照片朝夕鉴赏。他仔细研究该画的画风、笔意、火烧痕迹、印章,如同见到10年前的老友,禁不住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曹友卿也是行家,吴湖帆此言一出,他当即明白此画的来历。到了这个时候,钱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曹友卿知道吴湖帆酷爱此画,他对吴湖帆丰富的藏品也很清楚。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用一尊名贵的商周古铜器,换来了这个残卷。

  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博物馆供职。当他得知《剩山图》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怕一旦再遭遇天灾人祸,以个人的能力极难保存下来,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多次来往沪杭之间与吴湖帆商洽,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诚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在将《剩山图》送交浙江博物馆之前,吴湖帆根据《富春山居图》后半部分的影印本,和自己收藏的前半部分《剩山图》,加上相关史料的记载,绘制了全幅的《富春山居图》,他还将原作中被烧掉的部分也绘制出来了。

  事实上,自从1650年被火烧毁,吴湖帆是唯一的一位画家,既拥有《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又鉴赏过《富春山居图》后半段,还有后半段的图片。他拥有《剩山图》长达18年,期间对黄公望笔意的揣摩、领会、效仿,无人可比。

  笔者有幸,在上海见到过这幅吴湖帆绘制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当时的感觉只有4个字:幸福、震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