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私募股权投资需要精耕细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20:30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易斐 北京报道

  一位美国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一旦某种产品能够由中国人生产了,那么这种产品价格也就下来了。这像魔咒一样在各个行业重复着。而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不管是PE(私募股权投资)还是VC(风险投资),虽然其在中国诞生的历史并不长,其真正的大发展还仅仅是在2009年中国创业板推出的前后。然而,在“全民PE”的潮下,由于竞争的酷烈,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急剧降低,进而演变到如今找项目难、资金募集难的“双难”境地。但是在通过对于业态的分析,还是发现PE的生态还是有很浓重的中国特色。

  投资还需保驾护航

  经过近三十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一批实业家或社会精英掌握了巨大的变现容易的交易性资产。在创业板推出投资渠道畅通之后,相当大存量的资币资产以PE的形势开始了淘金热。在一些本土PE如九鼎、达晨、深创投等等为代表的新生势力在创业板开闸之后的迅速窜红与崛起,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社会资本狂热的涌入,使市场上存在的钱已大大超过待投项目,因此如今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与几年前大不一样,不再是随便举着几千万就被企业蜂拥围上的时代。现在企业看重的是投资基金背后的资源,企业需要高附加值的服务。PE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上市后的资本市场收益,企业同样也是抱着上市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PE资金,对于那些能够给企业上市带来强大保证的PE资金,就很受企业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由券商直接掌管的券商直投基金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这一点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表现得尤其突出,券商直投基金的身影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了创业板和中小板IPO的招股说明书中。一方面是老牌PE劲旅名声在外,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券商直投基金的搅局,这也就不难理解那些实力不强的中小型PE为何倍受冷落。

  实际上,除了项目问题外,PE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募集资金的环节上,也越来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便是一些大型PE企业的遭遇也同样如此。由于竞争的加剧,抬高了PE入股的成本,其投资收益空间也极受打压,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风险面前,出资人对PE募资活动参与的热情大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PE的资金募集也开始出现了困难,即便是在业界曾经大名鼎鼎的鼎晖投资也难以幸免。

  据悉,6月开始募集的鼎晖第二期人民币基金计划募集80亿元,然而该次募集却并不顺利,鼎晖方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惜血本借助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渠道才勉强完成。曾经PE界的一张王牌如今都如此,更何况其他小型的PE企业,其募集资金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不可否认,大部分的PE企业在中国似乎正在遭遇一个发展的瓶颈,一是募集资金遇到了困难;二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进入资金量大于行业需求

  PE、VC在中国落地的时间或许并不短,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却也绝对算不上早。用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在中国创业投资峰会上的一句话来说:中国的PE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9-2005年,这一阶段是摸索阶段,中国的PE开始起步;二是2006-2009年,这一阶段为发展壮大期,中国PE行业渐入发展正轨;三是2009年以后,随着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中国的创业投资进入了一个爆发的黄金期。

  短短几年的时间,PE缘何俨然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呢?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其中的缘由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创业板开闸令PE行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PE行业开始大规模地扩张,但“大跃进”所带来的是推升了投资的成本;二是受中国资本市场最近一两年的弱势格局影响,行业投资回报率开始显著降低。

  “中国创业板推出后,市场上曾一度出现“全民PE”的提法,出现了超量的资金疯狂追逐有限的IPO项目,一方面过度推高了一级半市场投入的价格,使投入价格从7—8倍市盈率上升到目前的平均20倍市盈率左右,另一方面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致使许多资金无项目可投。这不仅背离了私募股权投资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本质,更是加大了该行业的潜在风险。”分析人士说道。

  根据《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1》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我国仍备案在册的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数量猛增至103家,其中仅仅创业板推出后一年即2010年新增数量就达到了62家之多。同样,也就是在2010年一年里,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的资产从2009年末的974.04亿元迅猛增加至2010年末的1502.9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54.10%。

  此外,从早先的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来看,2009年以前,PE直投入股的成本极少在10倍市盈率以上,受创业板推出之初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双高”的推动,首批创业板PE基金投资回报率也动辄数以十倍计。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今,A股市场上共有134家PE背景的公司股票解禁上市,涉及150家PE的248个投资项目。PE机构总计获得690.0亿元的账面回报,其中实际已减持部分收益为141.8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3.39倍。

  创业板开闸所带来的PE行业燥热过后,在愈发强烈的PE行业竞争中,PE基金IPO前直投的入股成本迅速增加。当所有投资基金都挤在一起抢项目时,自然就助推了被投企业的心理预期,造成投入成本不断抬高。在巨大的行业竞争面前,PE基金的入股成本如今早已是水涨船高。

  据记者了解,PE入股企业的成本在今年4月达到20倍市盈率。而近日,更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一知名PE投资机构竟然以高达50倍市盈率的价格入股企业。而目前创业板首次发行市盈率已降至40倍左右。

  更要命的是,在入股成本被过度的行业竞争急剧推高的同时,随着创业板的价值回归和最近两年A股市场的不景气,PE退出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更摊薄了投资利润。

  受今年二级市场疲弱的影响,新股上市已经历了数轮破发潮,这给企业上市定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不断破发,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也在不断下调。以创业板为例,首发价格和首发市盈率都创出了历史最低,而平均首发市盈率已从2009年最火爆时平均60-70倍下降到了30倍左右。成本的提高外加获利的摊薄,加剧了股权投资基金生存的困境。

  只关注大型优质企业

  据悉,目前的股权投资基金,大部分只关注直接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者围抢拟上市公司项目。这当然可以理解,拟上市阶段的投资项目风险都比较低,回报也比较快,受到追捧也是应该的。但是这些企业资源毕竟有限。特别是在目前股票市场长期低迷的情况下,这种资源很有限,上市的数量也不会太多。当大量基金围猎少数资源时,就形成了PE难找项目的同时,入股成本也迅速增加。

  作为创投界的大佬,深创投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IPO项目上都斩获不少,其董事长靳海涛表示,中国的PE行业不仅仅未到瓶颈期,而且他还预言:“未来仍然是(PE行业)黄金的五年”,未来中国内地企业上市,无论是内地上市还是赴海外上市的风潮仍将持续,这对于PE行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不过面对这样的机会,创投机构需要有耐心,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

  “对投资的阶段而言,应该多投长期的项目,投资阶段逐步前移,少投成熟经济项目;对投资服务而言,应该多做投资后的增值服务,应该拿出70%的投资精力来做服务;对竞争与合作而言,我认为创投机构要遵循行业的游戏规则,增强行业服务能力,构建核心战略,进行差异化竞争,来提高盈利水平。要解决投资和退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断抵御风险的能力。”靳海涛说。

  事实上,无论是PE业界还是专家都认同,中国的PE行业并没有进入发展的瓶颈期,未来仍然拥有十分丰富的后备企业资源。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瓶颈”的假象,主要还是源于PE界对利润的角逐过于急功近利,只看眼前收益,而往往忽略了长期的机会。国内PE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转变的是观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