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约谈:价格干预能走多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6: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见习记者李仁平

  在应对本轮通胀中,“约谈”成为一个重要关键词。就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再度召开白酒价格座谈会,要求行业协会及白酒骨干企业要起到维护白酒市场价格的作用,同时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不能再出现涨价现象。此前,日化、方便面等行业的企业试图涨价时,国家发改委也是通过约谈使涨价暂时胎死腹中。

  虽然相关机构的约谈是要求相关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勿给物价上涨压力火上浇油,其出发点无疑是善意的。但是,这种措施仍然遭到了外界不少的非议和质疑。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王远鸿说:“其实大家有争议和担心的是政府出了手,就不放手,让约谈常态化,成为今后执政中理所当然的事情,变成权力部门寻租和扩张权力的办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院吴庆表示,用微观干预取代宏观调控极具危险性。

  由此“担心”推演不难理解:“约谈”只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采取的“控货币、促生产、保供应、疏流通、强监管和稳预期”等一系列控制通胀的政策措施中,加强物价监管的一部分,但却拥有了极高的曝光率。

  无可争议的是,“约谈”是见效最快,最受关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应对之举。那么,约谈,是提醒告诫,还是强制执行?是微观干预,还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距离是合适的呢?

  “谈”些什么

  参与被“约谈”过程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方便面事业群协理王世琦向记者透露,就方便面行业来说,市场龙头企业都参与了当时的座谈会,参与企业首先向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领导介绍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并汇报了企业近期的成本运营情况。

  据王世琦介绍,价格司方面领导随后介绍了当前的价格形势,指出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社会通胀预期较强。中央明确提出将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参与企业对发改委、商务部的倡议行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承诺暂不涨价。

  本报记者找到的一份记录当时约谈情况的成文记载,是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提供的《中国酒类流通协会重要情况通报》。该通报记载:“3月31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领导邀请发改委价格检查司、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有关领导,紧急约谈我协会、酿酒工业协会及华润、青岛、燕京、百威四大啤酒集团领导。”

  该通报记载,在了解啤酒行业近期涨价情况及未来动态后,价格司领导对啤酒企业受成本上升较多,适当提高部分产品价格表示理解,对成本变化不大但价格轮番上涨的白酒行业,在当前形势下不妥当的定价行为提出了批评。“发改委价格司的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第四点要求是“充分认识企业行使自主定价权一定要服从国家大局。”第五条要求是“协会和企业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稳定价格的工作。”

  至于如何配合政府,该通报记载:发改委价格司要求企业“1、保证市场供应,不能人为制造短缺;2、共同维护良好的价格秩序,一定不能搭车跟风涨价;3、确实需要调价一定要和协会、政府沟通,不集中搭车涨价,不超过成本上升合理幅度涨价,不提前散布涨价信息,更不能串通涨价。近期,尤其是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

  “(我们认为)必须引起每个协会和生产、流通企业最高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直接部署。按照政府的要求做好检查落实。”此后,中国酒类流通协会4月31日下午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水井坊、汾酒等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了沟通,均表示支持拥护政府决策。“我们更加希望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能够站出来,以适当的方式公开表达近期不调价和保持市场稳定的意向。”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关于“约谈”举措的法规依据要追溯到国家发改委2007年颁布实施的《价格监督检查提醒告诫办法》,其中规定对于出现“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市场价格总水平剧烈波动;社会集中反响强烈的价格、收费问题”等8种尚未构成价格、收费违法行为的情况时,国家发改委可采取公告、会议、书面通知和约谈等多种方式予以“提醒告诫”。

  对于本轮约谈的初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4月曾公开回应,国家发改委密集“约谈”企业的一个主要缘由是,3月份以来,陆续有日化、方便面、酒类等企业在媒体上发布涨价信息,推升了市场的涨价预期。个别地方出现了居民的小规模抢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说,“约谈”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可能存在的以涨价为目的的违法行为,政府没有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定价。“涨价是企业自己的行为,但应充分认识企业行使自主定价权一定要服从国家大局”。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室协理陈功儒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会配合政府延缓涨价,但是面粉、棕榈油等各项原料价格以及运输成本持续上升,对利润产生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富强面粉价格上涨15%左右。大连期货市场棕榈油价格去年初每吨约7000元,年底则接近1万元。另外,国家发改委决定4月7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而今年2月已宣布上调汽、柴油价格。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说:“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00多美元,洗涤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价格已涨了六成,塑料包装也涨了六七成,肥皂等产品要用的植物油价格也涨了五成以上。无机类原料涨幅在40%-50%。”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界人士对记者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作为国家层面最高管理部门的组成部门,即便只是简单的座谈会,被约谈企业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复杂理解潜台词。不涨价协议虽然是企业自愿签署,但实质也是一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

  而就约谈的效果,普通消费者的体验是,约谈之后,市面上确实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商品价格上涨,似乎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开始闭口不谈涨价之事。但很快另一些现象开始发生:产品瘦身、质量缩水。有评论一语中的:在无法避免成本上扬的情况下,可能管得住销售的末端,但有可能催生部分商家不得不为的是“质量和品质的下滑”。

  联合利华被予以200万元的首张罚单被视为“杀鸡儆猴”的举措。然而,只是原计划4月初调价推迟了5月底。对此,发改委有关人士回应,企业涨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老百姓可根据价格不同自主选择商品。

  争议

  谈到“约谈”,吴庆认为,企业的价格应该企业自己定,而消费者可以用手中的钞票做出自己的选择。放开价格、管好货币,应该成为所有政策制定者应该遵守的基础。

  吴庆分析,除了垄断性行业之外,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市场都是买方市场,特别是小企业也可以参与的市场中,已经充分竞争,而且替代产品繁多,不必担心谁会刻意涨价。出于市场占有率的考虑,涨价是企业非常谨慎的行为,往往是迫不得已之时才会最后选择上调终端价格。

  在吴庆看来,价格应该由市场决定,抑制物价有失公平。“通胀已经形成的时候,涨价不是最坏的选择。对抗通胀的唯一办法就是管好货币,管好需求。现在采取管价格的措施,本来成本已经上涨很多,但规定成本不能涨,就会造成兰州拉面吃不饱了,可乐‘瘦身’了,包子没办法吃了,虽然价格没变,但品质降低了。还可能带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设备更新缓慢等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吴庆强调说,“约谈”是政府直接干预到微观层面的行为,用微观干预取代了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举措只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类,“约谈”既非货币政策,也非财政政策。

  王远鸿表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际国内都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在各方面物价上涨预期很高的特殊时候,政府有必要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必要的手段,抑制物价上涨面的快速扩大,已达到稳定预期,避免出现跟风的目的。

  “其实大家有争议和担心的是政府出了手,就不放手,让约谈常态化,成为今后执政中理所当然的事情,变成权力部门寻租和扩张权力的办法。”王远鸿说。

  王远鸿认为,在市场氛围相对正常的环境下,消费者是可以用钞票做出选择。“但在市场涨价预期不断强化的环境下,如果不抑制涨价面的扩大,消费者将不得不面对全面的价格普涨,作为个体消费者难以用钞票改变这种状况。物价上涨时,单个的消费者受损一定是最大的,尤其是中低收入的人群,相比较而言,企业应对和转嫁能力更强一些。”

  王远鸿强调,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都是有边界的,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但绝对不能代替市场本身,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偶尔为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