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道口议事厅:2011年-全球二次探底进行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15:19 来源: 《当代金融家》

  文 / 本刊记者 岳冰清

  及近2011年岁尾,中国民间金融风声鹤唳,欧债危机深不见底,“占领华尔街”运动却如星星之火蔓延至伦敦,在全球经济形势处在异常纠结的时点上,五道口议事厅邀请5位来自不同机构的嘉宾,探讨全球经济是否正在滑向“二次探底”的轨道,以及中国如何把控2012年的经济发展形势。

  尽管每个人心目中对所谓的“二次探底”有不同的概念,但通过讨论,专家梳理了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多变,信心来自知己知彼,这也是专家能够乐观展望2012年经济前景的原因之一。

  【五道口议题】

  “二次探底”引发全球经济长期衰退?

  中国经济随波逐流或独善其身?

  如何看待“2012 灾难效应”

  【议事嘉宾】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贾 康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金室副主任 许 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江时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讲师、博士 张 伟

  阳光保险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 温永鹏

  主持人:《当代金融家》杂志总策划 于 江

  【“二次探底”是否会引发全球经济长期衰退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来自欧元区。】

  贾康:作为研究者,如果说“二次探底”是大概率事件,未必可以这样认定。但将形势讲严重些,有利于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假定会发生“二次探底”,那么,是否会引发全球经济长期衰退?全球化之下,美国、欧元区、日本作为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要占到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下简称“GDP”)的60%~70%,它们之间互动频繁,能够在基本面或主要方面更多地决定世界经济的大走势。

  美元实际上辐射全球,它的发展态势基本可预测。曾经喧闹一时的所谓美债违约危机,最后不出所料,还是有惊无险地过关了。虽然美国经济和美元长期积累的矛盾通过次贷危机触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危机真的来临后,美元却成为优质资产,目前还没有在金融海啸中比美元更好的避险形式。我的基本判断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至少在2013年之前,美元仍然将是世界头号的硬通货,其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地位不会动摇。现在还没有出现其他真正的对手挑战美元。在外界的指责声中,美国实际上仍可以或快或慢地给美元掺水,让全世界跟它一起来承担美元贬值的经济损失。直观地讲,如果美元贬值,美国的巨量战略资源,如石油、黄金,就会升值;如果美元升值,它是硬通货,更可以放手发行票子。总之,怎么做美国都不吃亏。

  麻烦最大的是欧元区。一方面,中国的研究者过去对欧洲的研究不够,主要依靠大量的二手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听到曹远征等人在一线盯着一手资料,他们的判断是,年底之前,意大利似乎还要经受第二波债务危机压力。意大利的负债率已经高达110%—过去它的负债率就一直偏高,从没有遵守欧盟公共部门负债上限60%的约定,现在就更高了。2013年之前,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合在一起可能会形成几拨冲击,会出现一个债务矛盾集中凸显的阶段。在此之前已经暴露的矛盾能否在欧元区里得到化解?到2013年,欧元区是否能顺利顶过矛盾集中爆发的关口?这都是非常值得忧虑的问题。现在,欧元区里也在考虑成立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发行欧元区特定债券、开征欧元区金融交易税等,试图在欧元区已经运行了很多年的货币同盟层面上搭建一个财政同盟框架。如果货币同盟没有财政同盟呼应,注定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能否如愿。当下,欧盟正在经受历史的考验,它的货币同盟是否能够继续维持,一要看希腊会不会退出,二要看德国是不是心灰意冷不再搭救小兄弟们,如果这两个事情都能避免,接下来的几年里还要看大家如何同心协力修建财政同盟。能否做到,有待观察。从欧元区的角度看,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很大,必须严密关注,要做最坏的打算,但争取相对好的结果。

  虽然外部舆论对日本经济的评价比较低,但实际上日本的抗打击力相对较高。这个国家一蹶不振,已经实施了很多年的零利率政策,经济看着难有起色,政治家不断变换,但老百姓却过得相对“滋润”。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们对日本的研究也还不够透彻。虽然日本这几年的GDP都在原地踏步,但从居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看,它依然在提升,海外资产的规模依然非常大。虽然日本的负债率已经接近200%,但基本上都是日本国内人持有,而日本人不会相信日本的政权垮台,不会认同经济崩溃。这是其他经济体的负债格局不可比拟的。尽管不要指望日本对全球实体经济做出多大贡献,但它也不会动辄就出现垮台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认为,“二次探底”是否会引发全球经济长期衰退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来自欧元区。

  【欧元不可能垮台。】

  江时学:现在,全世界对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有一个笼而统之的说法,即欧洲债务危机。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欧洲真正遇到债务危机的国家是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因为只有这三个国家的政府提出要求救助,而且也确实救助它们了。如果政府没有提出救助,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就不能说它遇到债务危机了。

  而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危机性质也不一样。希腊是地地道道的债务危机;爱尔兰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引发了银行危机,在政府不计后果地进行救助后,进而引发了财政危机;葡萄牙的情况又不一样,虽然葡萄牙的债务负担很重,但导致危机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加入欧盟以后,大手大脚地花钱,在欧盟东扩以后,几个新成员国加入,葡萄牙没有竞争优势了,同时这个国家又寅吃卯粮,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欧元不可能垮台,希腊也不可能出局,无论是被开除,还是自愿退出。如果希腊真的想退出欧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简直难以胜数。德国总理默克尔经常说,如果欧元垮台,欧盟就要垮台;如果欧盟垮台,欧洲一体化就要垮台;如果欧洲一体化垮台,欧洲就完了。因此,保卫欧元是欧洲领导人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后,在美国的帮助下,两三个月时间、几百亿美元就稳定了墨西哥的经济形势。希腊从2009年10月爆发危机,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为什么没有解决问题?关键是德国和法国等国救助希腊的政治意愿不强烈。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如果再不加大救助希腊的力度就会导致欧元垮台,那时德、法肯定会出手。

  【全球经济面临四大不利因素和四大有利因素。】

  江时学:今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称,全球进入新的危险阶段,世界经济继续受到不间断的动荡的挑战。

  根据这个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都不如2010年。而在2012年,除了欧元区和加拿大以外,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会高于2011年。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哪些不利因素呢?

  一是金融动荡死灰复燃,使信心遭到打击。金融市场动荡与否和投资者、企业、消费者和其他一些经济行为体的信心有很大关系。现在,这个信心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打击。一是欧债危机和美债问题。美国债务还不能称为“危机”,目前只能说是一种“问题” 。二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政策决断能力疲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两党的争吵以及德国和法国在救助希腊问题上的摇摆不定。政策决断力的疲软和对欧美债务前景的担忧,是影响世界信心的两大不利因素。有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大衰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第一次大衰退,现在可能要出现第二次大衰退了。在第一次大衰退时,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很多大的动作,而在面对第二次大衰退时,政治家好像还在讨价还价,还在争论,这非常不利于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

  二是通胀压力加大,从而制约了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

  三是发达国家的消费可能因为失业率居高不下、工资增长速度缓慢等原因而停滞不前,或者说不能快速增长,从而制约了生产的扩大。在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消费很重要,如果发达国家的消费不能快速增长,甚至停滞,会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有加强的趋势。虽然中国总被他国诟病保护主义,但事实上,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的势头都不比中国小。

  那么,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呢?

  一是日本经济有望从地震中复苏。尽管日本政坛动荡,但它的经济复苏能够带动很多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复苏,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许多拉美国家都会受益。因此,日本可望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已经积累了很多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让各国有了应对危机的办法。

  三是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能够保持较为令人满意的增长势头。三四年前,国际上有个很流行的词叫“脱钩”或“走私分离”(de-coupling)。为什么叫“脱钩”或“走私分离”呢?过去,世界经济的情况基本上是,欧美经济增长率高,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就会跟着走高,反之亦然。后来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即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却很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这种情况在所谓“二次探底”中也可以看出些苗头来,尽管不是很明显,但出现了这种趋势。这种现象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和复苏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关系。

  四是欧美将出台许多改革措施,或者说,至少有了改革的愿望,如减少财政赤字、控制债务水平、重视金融监管等。欧盟称,它要把2013年的财政赤字降低到3%以下。当然,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但这至少表明它们有加强经济治理的愿望。

  【只要有关国家能够携手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二次衰退”,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许生:鉴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下调至4.0%。从发展态势看,欧债危机仍有可能深化,甚至拖累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然而,只要有关 国家能够携手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出现“二次衰退”,明年世界经济仍有望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美债问题和欧债危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美债问题现在看并非是一种现实的危机,其问题的根本是一种在较为健全的财政体制下的支出“需要”与收入“可能”的矛盾;欧债危机则不同,其问题的关键是在一体化金融体制下的一体化财政体系建设问题,欧洲的一体化财政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们预计,明年美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经济增长可能会明显放缓。解决美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美国国民的税收负担。当然,从税收结构来讲,美国是以所得税、收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在不改革现行税制的情况下,现任政府难以推行增税政策,因为代表富人利益的共和党人必然反对提高税收,而倾向于削减支出。但是,削减支出就会损害中产阶级和广大穷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民主党人的反对。长期来看,美国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通过改革现行税制,增加一些流转税、商品税,相对降低一些收入税,在重新调整税收负担在各阶层的分布基础上,适度提高税收,从而为解决债务问题寻找可靠路径。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但绝对没有出现过台阶式的增速下降,从来没有过长期增速下降。】

  温永鹏:实际上,中国人、美国人似乎比欧洲人更担心欧洲的问题。我在德国10年,发现德国人做事按步就班,不会因为你喊,他就匆忙行事。大家都在喊怎么救希腊时,德国人还在讨论未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营救是否会引发通胀。他们是非常理性的。德国人总说一句话,叫做“安全就是安全”,他们非常注重所出台的政策一定是个确信的政策,不会匆匆忙忙弄出一个政策,以后再改来改去,把人的预期搞得很混乱。他们不会在危难关头特别慌张。怎么救呢?德国人现在想到的是先加固自身的银行体系,冲击来了以后自己不能先倒,然后再想办法去救别人。这是他们的策略。

  我们不用讨论希腊了,毕竟它体量很小。意大利的债务规模在GDP的占比一直较高,为什么以前没人讨论意大利的债务违约问题,现在开始讨论了?这是个预期问题,明天会怎么样在于市场参与者今天怎么想。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要琢磨对手怎么想,如果大家形成了一致的预期,那就可能崩盘了。历史上,有很多国家的债务规模只占GDP的30%,也出现过大面积违约,国际比较认可的负债安全警戒线是60%,但为什么30%一样能崩盘?就是出现了信心危机。

  欧元区能不能稳定市场,首先要看如何稳定市场的信心,其次要让自己的财政真正向财政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并且让市场能相信你是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走。所谓欧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信心的危机,不是真的无法支撑债务了。

  我不赞成用“长期衰退”这个词,但长期经济增长是不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呢?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但绝对没有出现过台阶式的增速下降,从来没有过长期增速下降。

  决定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发达国家经济目前的问题是总需求不足,要去杠杆,然后面临一段时期的增速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潜在经济增长真的下去了,并不意味着潜在经济增速一定会下降。毕竟,全球人口还在增长,技术进步还有很大空间,资本积累也没有停止,资源虽然面临一些约束,但是还有很多替代的办法。

  如何解决发达国家的总需求不足呢?可以由发展中国家来弥补。过去3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是美国在消费,新兴市场在生产,产业链不断向这个方向转移。未来的格局应该把它颠倒过来,新兴市场开始增加消费,美国降低消费,同时加大生产,如果格局慢慢扭转过来,再慢慢地达到一种平衡,可能又要过30年。从一种失衡再到另外一种平衡,维持全球增长又是30年。失衡的问题并不大,但不能打贸易战,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再平衡的过程实际上是共同促进、全球共同再增长的过程。

  现在,发达国家企业的大把大把现金躺在银行,不投资,只是因为看不清楚未来。实际上,美国信贷在慢慢恢复增长,虽然欧盟信贷在下滑,但主要原因是银行之间不敢拆借,害怕对方持有太多的主权债务,资不抵债,所以,欧盟看起来很疲软。欧洲的主要问题就是主权债务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就会给市场注入一定的信心,有了信心,前景就比较乐观了 。

  【美国已经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投放了大量货币,但并没有看到美国经济有任何复苏的迹象。这项政策其实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将问题拖延了更长一段时间,可能是个“苟延残喘”的过程。我认为,今后五年内还会再次爆发全球金融危机。】

  张伟:我的观点比较悲观,虽然原来一直比较乐观,但通过观察一些现实情况,发觉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趋势都不容乐观。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应该说美联储当时推行的紧缩货币政策是引爆危机的导火索,但危机的根源并不是货币政策执行不当。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有一个经济特征,就是各个经济变量高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不平衡,引起各种经济交易“名义锚”具有不稳定性。当世界经济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欧元的诞生、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一币独大的地位受到来自欧元的挑战,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这两种力量打破原有格局的平衡,导致21世纪第一个时代经济出现剧烈波动。2007年以来连续爆发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国债风波,正好是全球经济剧烈波动的结果和具体体现。

  总体而言,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所以会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乃至危机至今仍未完全退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货币不平衡。美国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20%左右,但全世界经济交易中的60%~70%使用美元,这种货币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不平衡、不匹配,使得人们日益怀疑美元能否继续成为国际货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担心和预期,国际货币名义锚的不稳定性就带来一系列动荡,比如汇率高波动、黄金价格高波动、石油价格高波动、粮食价格高波动、大宗原材料价格高波动等。经济变量的高波动,导致了各国政策的高波动。这种政策的高波动又进而加剧了经济的高波动。

  既然爆发危机的根源在货币不平衡,那么,解决危机还要从货币入手,比如周小川行长提出,应该用非主权货币(如特别提款权)替代美元,作为世界货币。

  我认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应对本次危机所使用的一些药方并不恰当。2007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其实是因为信用和货币投放过多引起的,但在救助危机时,却采取了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度扩张,直接的后果是存在高通货膨胀、高资产泡沫的隐忧,这为今后爆发类似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事实表明,上述需求管理政策只是消化了库存,有毒资产由私人部门转移到了货币当局或政府部门,并没有带来经济供给的实质增加。也就是说,并没有很好地调整生产机制。

  比如,美国已经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投放了大量货币,但是,并没有看到美国经济有任何复苏的迹象。这项政策其实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将问题拖延了更长一段时间,可能是个“苟延残喘”的过程。我认为,今后五年内还会再次爆发全球金融危机。靠信用投放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因为货币的投放并没有改变美国的生产机制。况且,发展中国家的“高消费、低储蓄”与美国的“高储蓄、低消费”,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否能改变仍是未知数。

  中国经济随波逐流或或独善其身?

  【2012年的中国经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许生:2012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平稳,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已经初步得到控制,应该说,宏观调控的效果比较显著。

  前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为9.7%、9.5%和9.1%,累计增长9.4%,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基本上符合调控预期。令人比较担心的物价高位运行问题也已初步得到控制,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以下简称“CPI” )在7月达到年内最高点6.5%之后,8月、9月连续两个月下降,分别为6.2%和6.1%。虽然仍处于高位,但持续上涨势头得到控制。我个人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在9.5%左右,增速虽然不是很快,但在潜在增长率9%之上,是一种较好状态。从价格方面来讲,全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5.7%左右。虽然物价年内比较高,但是出现了下调的趋势,应该说,整体态势良好。

  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真正有多大,这是需要全面衡量的。个人判断,部分中小企业倒闭问题可能只是局部与个别现象,而并非是一种全局性问题。

  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是国内消费需求仍然稳定增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国务院8月公布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又相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已经由短期应对逐步向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转变,有利于消费结构升级和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根据我的预测模型,2012年社会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将比2011年(预计增长为16.7%)略有提高,达到17.2%。

  第二是投资需求的增长空间较大。一方面,城镇化持续推进将继续创造旺盛的投资需求,带动住房、汽车、交通、通信等的快速发展,推动能源、钢铁等重化工业大规模投资和快速扩张;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投资的新增长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项发展基金、鼓励民营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有的已经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或将替代房地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根据我的模型,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比2011年(预计增长为25.2%)稳中有升,有望达到26%。

  第三是物价水平将会维持在一个合意的范围之内。货币信贷增长正向“常态”复归,流动性过剩问题逐步缓解,减轻了通胀的货币推动力量;今年夏粮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可望再创历史新高,为价格稳定打下基础;鼓励养猪的政策措施出台,猪肉供应逐步好转;在限购令和差别化信贷政策等措施的综合影响下,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预测显示,在无新的涨价因素重新生成的情况下,预计物价将于明年下半年重新回到可意区间,结束自2010年5月CPI连续25个月在3%以上运行的局面。

  第四是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完善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对2012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是,投资将达到26%,消费是17.2%;由于我们更加注重国际收支平衡,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进出口波动的幅度有望进一步收窄,顺差能够达到6.5%左右;工业增加值为14.5%;物价形势有望得到缓解,2012年上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4%以上,下半年将会明显好转,全年维持在3%以上;经济增长比今年(预计增长9.5%)略有加快,在9.72%左右。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利因素。】

  张伟: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因素,但也不能轻视一些不利因素。

  第一是通胀。我国当前的通胀,已经不再是需求拉动型,而更多的是成本推进型。另外,居住成本的上升也不容忽视。

  第二是经济下滑。静态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保持在9%以上。但是,动态来看,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势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50%以上依靠投资拉动,而其中50%又用以财政支出。在我国财政负担持续累积的条件下,今后继续依赖财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难以持续,形势比较严峻。所以,在欧、美、日等经济体没有明显好转以及我国经济存在众多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仅仅以来我国内部因素,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整体形势令人担忧。

  第三是货币创造机制,这是比较大的问题。相对来说,目前,在全世界,我国经济相对高增长,利率水平也相对较高。这就促使外部资本流入我国,追求利润。只要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没有完全消除,今后就将有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流入,使得我国主要依赖于外汇占款投放货币的机制和局面难以扭转。一方面,我们要保高增长;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控制通胀。仅仅依赖于货币政策,很难采取有效手段,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对中国经济而言,需要特别关注五方面的问题。】

  许生:对中国经济而言,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国内外经济增长下行风险有可能积累叠加。首先,如果政府不能大幅度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来置换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放缓、房地产市场较大调整、产能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等负面因素,投资需求在中期可能出现放慢趋势。其次,外需放缓的可能性增加,其对我国外需的影响也会在中期显现。对此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应对。

  第二是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季节性上涨压力比较大。

  第三是土地资源和环境约束明显增强。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土地使用占全国计划指标的80%以上,有17个省的指标已经用到了90%,土地供应不足形成了比较强的制约。而节能减排的形势对经济的制约因素也在增加。

  第四是体制外的金融风险上升。在货币政策紧缩主要依靠数量性政策工具背景下,体制内外资金成本差距迅速拉大,导致日益严重的金融脱媒,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流出扩大。据统计,四大国有银行9月中上旬存款减少了4200亿元,部分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金融脱媒现象严重。一些地区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极度活跃。金融脱媒风险较大,需要认真加以应对。

  第五是企业经营困难局面继续发展。今年以来,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升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明显加大。9月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比8月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如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对经济平稳增长将造成不利影响。

  【要切实用好我们外汇储备这个拳头。】

  许生:从国际环境方面看,美国掌握着美元的发行权,如果其一味地提高债务上限,就会给中国的外汇储备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贬值效应会给中国造成损失。中国应当联合美债有关债权国,利用各种国际场合,以债权国身份,增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国际影响力,引导美国债务问题国际化,要求美国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债权国利益不受其财政货币政策的损害。然后,“以虚打实”,在双边谈判中要求其放松对我高技术出口。现在,内地、台湾和香港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合计占美国公共持有债务的比例已经达到50%左右,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交换技术的筹码。在解决欧洲债务问题上,中国也可以适当抛售美国国债,帮助一下欧洲,在欧美两者之间做个权衡。当然,救助欧洲也不是无偿的,要和欧洲国家谈中国的市场地位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切实用好我们外汇储备这个拳头。

  【在危机里多做点儿贡献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主宰世界的潮流,某种意义来讲,中国经济还带有高外贸依存度伴随的随波逐流的不可选择性。】

  贾康:在世界经济的危机局面中,中国能不能独善其身?即使能,也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只能说,相比之下比别人好一点儿,我们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只是不至于像他国那样跌得那么惨。我们依靠的是实施刺激政策的安全空间,现在的赤字率还较低,形势紧急了,还可以启动类似“4万亿”这样扩大内需的操作。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国毕竟只在全球GDP中上升到近8%的份额,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被人家制约和被人家拉着走的,在危机里多做点儿贡献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主宰世界的潮流,某种意义来讲,中国经济还带有高外贸依存度伴随的随波逐流的不可选择性。

  如果做最坏的打算,今年年底或明后年,欧元区真的出现顶不过去的大冲击、并伴随着明显的萧条的话,中国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欧元区一定会带着美国、日本一起走下坡路,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可能明显降低的情况下,也势必跟着一起进入冰期,那么,我们就必须重启类似2008年的政策框架,当然应有着力提振消费等新的重点内容。

  【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大于对世界经济的信心。】

  江时学:什么叫随波逐流?什么叫独善其身?定性以后才能说。IMF认为,中国经济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仍然是扩大出口,不是依靠扩大内需。且不论这一判断是否属实,我认为,我们有办法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方法来避免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大于对世界经济的信心。

  我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良机。希腊等国为降低财政赤字而力图开展大规模的私有化。据报道,希腊有50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要被私有化,这对中国企业投资欧洲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现在并不是中国自己有内需就能做到“独善其身”。由于全球化交织得太深,每一个国家都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温永鹏:现在的中国股市非常低迷,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经济走势的疲软呢?肯定有人非常担心。

  目前股市不振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对外围经济的担心反映到了股市上;二是中国股市的供给量太大,不断地再融资、解禁,不断地从小股东身上抽血,这种“股市生态”让投资者没有信心;三是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抽紧流动性,民间利率高企,这对股市非常不利。四是对中国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下滑风险的担忧。

  总体来讲,虽然股市反映出一些经济不好的预期,但如果地方债没有太大的问题,房地产投资平稳回落,形势基本还好,即使遇到一些小的冲击,中国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假如欧洲真的出现了信心崩溃,出现了“二次探底”,中国一定会受影响。为什么?全球产业链交织得太深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东西,每个国家都是产业链上的一环。如果欧洲崩溃了,不能供给中国所需的零配件了,我们的很多工厂就要停产、歇业,对中国的工业产出影响非常大。现在并不是中国自己有内需就能做到“独善其身”,很多东西离开贸易伙伴就造不出来,在这个链条上,只要一环断了,其他的环节很可能都连不上,如果一家工厂倒闭了,一大群人失业了,需求也会跟着掉下去。由于全球化交织得太深,每一个国家都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中国的信心问题不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缺失信心,而是国民对改善民生的信心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重点究竟在哪里?】

  许生:严格来讲,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不可同等看待。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本身就有生命力,具有求生的欲望,这与信心没有太大的关系。

  中国的信心问题不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缺失信心,而是国民对改善民生的信心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重点究竟在哪里?近几年实际赤字率的收缩显示,我国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大幅度降低。如果以赤字率作为判断财政积极程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当年预算赤字率为2.8%,实际赤字率为2%;2010年预算赤字率为2.6%,实际赤字率为1.6%;2011年预算赤字率为1.9%,实际执行则表现为财政盈余,盈余率预计为1%左右。财政政策已由2009年的“积极”全面转为2011年的“稳健”。这种调整使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民生领域的政府投入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比如房价,房价问题的根本在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问题,这是核心。据相关部门的报告,中国的市场房价下跌40~50%,金融业没有问题,但会不会因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呢?很多人担心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从我个人的预测来讲,今年我国财政账户将会有1万亿元以上的财政盈余,这无疑是投入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很好的时间窗口,也是切实解决老百姓住房困难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遇。

  如何看待“2012灾难效应”

  【2013年是个“大限”,但也不能完全排除2013年的矛盾在今年年底或2012年提前突发。】

  贾康: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以小见大,“羊群效应”不可忽视,“预期管理”十分关键。如果预测悲观的人比较多,全球经济可能就真的崩溃了;如果预测可以调整过来的人多,压力可能就顶过去了。2013年是个“大限”,但也不能完全排除2013年的矛盾在今年年底或2012年提前突发。所以,我们要跟踪问题密切关注。类似于 “2012灾难效应”这种大灾难事件,常常带有某种不可预测的“黑天鹅”性质,如果真的发生了,谁也没有办法;只要不发生,人们就应该说一些乐观的话,引导大家更多地做一些主观努力。

  【没有必要对“2012灾难效应”充满恐惧。】

  许生:2012年的世界经济有望保持一个低速增长的状态,没有必要对“2012灾难效应”充满恐惧,但是仍然需要谨慎应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