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改变”世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01: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郭觐
被誉为中国科学界青年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六所高校、四家科研院所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从13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该项具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殊荣。
改变科学界面貌
目前在国际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男女比例差距依然悬殊;特别是国内,至今尚无女性获此垂青。
1998年,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立了目前世界上惟一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奖励和资助推动科学进步的所有女性的奖项——“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每年,该计划都会向世人展示女性工作者在不同科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作为该计划重要组成之一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甚至被称为女性科学界的诺贝尔奖,1974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克里斯汀·德迪夫是该奖项的创始人。
自1998年起至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共表彰了总计72名获奖者。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科学界的面貌。以本届评选为例,候选者平均年龄下探至41岁,代表新生力量的“80后”女科学家再次跻身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候选者比例上升至90.23%,来自西部的候选者比例也上攀至28.57%。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10位获奖者分别投身于气候、生物、医学、军事、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领域。她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柳红,新疆大学教授刘浪,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彭茹雯,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赵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嘉炜,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薇,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赵书红,海军装备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崔东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获奖女科学家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作出了贡献。其中:赵艳的研究给人们一窥我国西部古植被与古气候的机会,同时胡敏则致力于弄清现代空气污染中细颗粒物的来源、在大气中的输送和转化,以及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陈萍对金属氮基储氢材料体系及氢能源环保应用前景的研究,刘浪对新型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探索与开发,彭茹雯对人工微结构中的光传播解密则都是致力于寻找效用超群的新型材料;另外三名科学家则通过探索细致入微的生命奥妙以期从根本上提升人类的健康,包括:赵书红在猪功能基因组研究与改良筛选品种机制方面的研究;吴嘉炜在蛋白质调控机制的结构生物化学的研究;柳红利用计算机辅助在药物化学和药物分子设计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