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轻轻来去,悠悠琴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1:0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英国民谣地标性人物Bert Jansch一生过着游吟诗人般的生活,到处旅行和演唱。他淡然来到这世界,又悄然离开

  王昕

  Bert Jansch离开人间的10月5日,也是乔布斯去世的日子。全世界都在哀悼后一位,送给Bert Jansch的哀悼,只有同辈中人Roy Harper和Blur乐队的Graham Coxen等寥寥几位,甚至于英国媒体对他的辞世都少有报道。英国民谣地标性人物的离去,听上去有些凄凉,然而,也或许正是Bert Jansch自己想要的那种告别方式。

  对英国民谣的喜爱,来自于当年的打洞片时期。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打口片市场的主流是打洞片,处理唱片的人不在唱片外缘打口,而在碟片上钻上一至几个洞,以便唱片彻底报废。但伟大的中国打口商人和爱好者,愣是通过将洞钻在中间的碟片挑出,并将洞眼磨平,神奇地让废物重新绽放音乐的魅力。

  曾经中国的一代欧美音乐的爱好者的炼成,比起保尔·柯察金来丝毫不逊色。

  就是在那一时期,我接触到英国民谣中两支杰出的乐队:Incredible String Band和Fairport Convention。而对Bert Jansch和他加入的五角星(Pentangle)乐队的了解、熟悉和热爱,则是后来的事。

  英国民谣在我看来,总散发着中古隐士的气息。即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Donovan,虽贵为巨星却始终不食人间烟火,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一批民谣群体中是很有些人物值得大书特书的,却因为他们这样的个性,纷纷湮没在往事之中,比如John Renbourn、Stefan Grossman、Ralph Mctell、Davey Graham、Roy Harper。相对于他们,Bert Jansch算是比较活跃的一位,但在我们这里,在今天,他的名声和Neil Young、Jimmy Page等巨人无法相比,而后两位无不把Bert Jansch视作自己的音乐启蒙人和偶像。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苏格兰小伙子Bert Jansch来到伦敦时,对自己的音乐方向已经非常清楚。在老家格拉斯哥,他首先接触的是Pete Seeger、Big Bill Broonzy、Brownie Mcghee这样的美国民谣/蓝调名人,随之Martin Carthy、Ian Campbell这样的更为根源和乡土化的英国民谣艺人又带给他新的灵感。所以一到伦敦,他独特的箱琴指法,迅速在伦敦城里的游吟诗人等民谣俱乐部引起反应。

  当时的伦敦,正被大洋彼岸的黑人蓝调席卷。Eric Clapton被英国人尊为大神,The Rolling Stones则以他们的队名向同名曲作者芝加哥蓝调大师Muddy Waters致敬,The Who的第一张专辑,则明显的一色节奏蓝调范儿,Bert Jansch的木吉他,在电吉他的轰鸣中显得独树一帜,他的弹奏中显然受到美国蓝调的影响。但同时,英国的传统民谣在他的吉他中一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牧歌和游吟诗人一脉相传的声音,与美国蓝调的粗犷质朴相比,英国民谣的声音更为优雅恬静,甚至是巴洛克化的华丽。据说,Bert Jansch的悟性极高,听过一遍便能弹出别人的曲子,而他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独特指法在伦敦城里只此一家,于是他被称作是英国的Bob Dylan。但这样的称呼显然只是表层的肤浅的理解,他与Bob Dylan的唯一共性只在于当时两人都玩木吉他,可是两人在技术和思想上是南辕北辙的两股力量,至少在当时Bob Dylan是政治的和愤怒的,非常入世。Jansdh虽然偶尔也有抗议之歌唱出,却在总体上显得恬静出世,俨然当代隐士,这也正是他此后四十年间始终保持的身份。

  整个60年代,Bert Jansch出版过六张专辑,无一不是英国民谣的经典作品,其中1966年的两张《Jack Onion》和《Bert And Jansch》都是与另一位民谣吉他手John Renbourn的合作。次年,两人与贝司手Danny Thompson、鼓手Terry Cox和女歌手Jacqui Mcshee组成英国民谣运动的超级组合五角星(Pentangle)。在1968至1972年间,五角星也发表了六张专辑,并因为BBC电视剧集创作的一曲《Light Flight》登上排行榜。Pentangle的音乐是兼容并蓄的,Bert Jansch和其他成员打通了民谣和现代爵士乐的脉络,在他们后期的作品中,经常有集合即兴演奏和精妙编排的长篇组曲出现,曾经的短曲《Jack Onion》在《Cruel Sister》中被Bert Jansch他们玩足整整20分钟!

  70年代的到来带走了嬉皮士浪潮,歌手/创作者(Singer/Songwriter)浪潮在美国的兴起,则将现代民谣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田园牧歌式的英国民谣运动慢慢式微。好在Bert Jansch本身便是习惯于安宁和平静的人,他继续自己游吟诗人般的生涯,到处旅行和演唱,不间断地出版唱片,并且每一张都保持着高水准,不求显达不求夺目,却反而更显纯粹和雅致。一个奇迹是,他以每两至三年的速度发行专辑,直到2006年最后一张录音室唱片《Black Swan》的发表,与他合作的人士中,我们可以看见The Smiths的Johnny Marr、山羊皮的Bernard Butier、Mazzy Star乐队的Hope Sandoval、Babyshambles的Peter Doherty,以及民谣鬼才Devendra Banhart这样的后晋新人,足可见他的宽阔音乐视野和提携后进之诚意。

  2010年,Bert Jansch被查出患肺癌,不过他还是担任了Neil Young巡演的开场嘉宾和Eric Clapton的演出嘉宾。在去世前几月,他还硬撑着参加了五角星重组后的公演,包括在格拉斯通伯里音乐节和皇家节日音乐厅的演出,后者是他最后一次亮相。

  面对死亡,Bert Jansch显得非常从容自然。他淡然来到这世界,又悄然离开这世界。人虽远行,却留下琴声悠扬,飘荡于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让俗世的我们从这声音里寻找到片刻的自在和安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