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面壁与空间叙事的可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1:0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赵松

  早在2009年以前,屠宏涛的作品就已显露出比较独特的路线风格,同时他在面对风格类型化陷阱诱惑时保持了颇为难得的清醒。实际上,他在2006年作品《感知痛苦的同时感知快乐》里,就已经把之前形成的风格推向了极致,在这件阶段性的作品里,已经隐含了促成未来变化的主要因素——空间作为叙事的载体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可能。

  屠宏涛的艺术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我认为是在2009年形成的。在此前的作品里,屠宏涛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那种处于特定环境中的角色本身的状态,是那些小人偶、小剧场式的微妙而冷酷的戏剧趣味,是那种讨人喜欢的色彩构图与极易靠上谱的观念姿态,并通过角色的微妙处境折射那种弥漫在欲望与冷漠之间的脆弱臆想。而在2009年的这些作品中,他的关注重点转到了空间本身的整体叙事结构的构建上。

  屠宏涛当时已经意识到,摆脱习惯性的经验与观念的世界,进入偶然的世界,对于自己的绘画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人的经验世界一旦形成,如果没有思想,就会过分依赖它,犯习惯性的错误。”对于他来说,或许这里所说的思想,既意味着对世界的整体性的认知,也意味着对于事物的时空处境与微妙关系的发现。

  这次《植物的欲望》个展上展出的作品与2009年的作品相比,变化相当明显。我猜想,他或许会认同这个观念:人的不可靠的记忆与想象、感觉与幻觉,以及本质意义上的孤独感和对存在本身的忧虑,使我们有可能摆脱与世界的那种单一关系,并发现不同事物的同时空并置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叙事层次与可能。这批创作于2010年到2011年的作品,不管内容如何变化,都仿佛是直接画在墙壁上的。屠宏涛关注的可能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交叉碰撞点上的那些暧昧难明的意味,特别是私人的无聊幻想如何成为公共展示图像的微妙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屠宏涛画面中的视界是多重并置的。我们可以想象为是一些内容截然不同的透明底片叠加在了一起,然后再用光将其打亮,让你看到人与物并置的视界。人与物的时空背景、线索都被滤掉了,留下的是一些记忆中的瞬间印象或者想象,它们互为背景,互为映射,形成新的空间叙事关系。这样的特征在《本草》、《秋乱草》、《站着朋友》、《远眺风云卷》和《野草中的故事》等作品里展现得很充分。屠宏涛用变化微妙的笔触、线条与色彩,将他/它们重塑成为一个新的整体,成为虚构的、仿佛永恒不变的“此在”场景,让人觉得,在某种莫名的沧桑气息里,有很多故事的可能似乎都在里面意味深长地萦绕着。

  在屠宏涛的作品视界里,记忆、想象、梦境之间是没有界限的。他的画面里始终都隐约透着某些忧郁、孤僻和冷清茫然的气息,暗示着当下时代社会里,普通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的那种强烈的距离感、莫名的压抑与不安。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